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作品数:418 被引量:1,160H指数:15
相关作者:高明聪张罡巴淑丽顾扬彪包立炯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工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2篇期刊文章
  • 10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5篇电气工程
  • 5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2篇化学工程
  • 40篇理学
  • 18篇生物学
  • 17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电子电信
  • 7篇冶金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矿业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5篇换热
  • 63篇电池
  • 61篇传热
  • 52篇燃料电池
  • 34篇生物膜
  • 34篇肋管
  • 29篇光合细菌
  • 26篇数值模拟
  • 26篇值模拟
  • 23篇传质
  • 22篇直接甲醇
  • 22篇直接甲醇燃料...
  • 22篇甲醇燃料电池
  • 21篇凝结换热
  • 21篇微肋管
  • 21篇产氢
  • 19篇微生物燃料
  • 19篇两相流
  • 18篇生物燃料电池
  • 18篇微生物燃料电...

机构

  • 417篇重庆大学
  • 20篇教育部
  • 4篇西南大学
  • 4篇重庆工学院
  • 4篇重庆通信学院
  • 4篇重庆市科学技...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3篇重庆石油高等...
  • 3篇重庆建筑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核动力研...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河北省电力勘...
  • 2篇酒泉卫星发射...
  • 2篇瓦斯灾害监控...

作者

  • 262篇廖强
  • 243篇朱恂
  • 123篇辛明道
  • 81篇王宏
  • 70篇丁玉栋
  • 65篇李俊
  • 52篇王永忠
  • 44篇陈蓉
  • 38篇田鑫
  • 37篇付乾
  • 36篇叶丁丁
  • 27篇张亮
  • 22篇潘良明
  • 18篇李俊
  • 17篇何川
  • 15篇石泳
  • 14篇崔文智
  • 13篇周杰
  • 10篇陈清华
  • 9篇张力

传媒

  • 91篇工程热物理学...
  • 45篇重庆大学学报...
  • 43篇化工学报
  • 2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1篇化工进展
  • 7篇电源技术
  • 7篇中国工程热物...
  • 7篇中国工程热物...
  • 6篇2007年传...
  • 6篇中国工程热物...
  • 6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太阳能学报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中国工程热物...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机械工程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4篇2023
  • 9篇2022
  • 12篇2021
  • 12篇2020
  • 13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10篇2015
  • 19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16篇2011
  • 21篇2010
  • 22篇2009
  • 21篇2008
  • 24篇2007
  • 18篇2006
  • 18篇2005
  • 20篇2004
4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膜填料床内含有生化反应的多相传输模型被引量:3
2005年
废气处理生物膜滴滤塔的多孔填料床内是带有气液两相流动、有机污染物扩散、生物膜内生化反应的复杂生化反应体系.在平行平板理论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生物膜多孔填料床内含生化反应的多元多相流动及传输特性的多相混合模型,获得了废气处理生物膜滴滤塔净化效率的理论计算方法.模型的理论预测值与生物膜滴滤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廖强朱寿礼朱恂
关键词:两相流动生化反应
碳毡可渗透阳极空气自呼吸微流体燃料电池性能被引量:1
2017年
构建了具有碳毡可渗透阳极的空气自呼吸微流体燃料电池,与阳极采用碳纸可渗透电极的空气自呼吸微流体燃料电池进行了对比,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分别测试了两种阳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池性能,并在碱性条件下对电池内的传质与性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碳毡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均优于碳纸;在酸性条件下,采用碳毡阳极的自呼吸微流体燃料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和极限电流密度分别是采用碳纸阳极的自呼吸微流体燃料电池的1.8倍和2.8倍;在碱性条件下,采用碳毡阳极电池的最高功率密度为35.1 mW/cm^2,极限电流密度为192.9 mA/cm^2,分别是采用碳纸阳极的自呼吸微流体燃料电池的5.2倍和7倍;与酸性条件相比,碱性条件下两种阳极的自呼吸微流体燃料电池的性能均较好;在碱性条件下,电池的性能随着燃料及电解液流量的提高而增加,而后保持不变,随着燃料浓度、电解液及支持电解液浓度的提高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刘林波叶丁丁李俊李俊朱恂付乾张亮陈蓉
关键词:碳毡
不同Cu2+浓度下热再生氨电池产电及Cu2+去除特性被引量:6
2019年
热再生氨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based battery,TRAB)在废弃资源回收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和良好应用前景。通过构建TRAB来处理含Cu^2+废液并回收电能和铜资源,实验中研究了不同Cu^2+浓度对电池产电性能和废液Cu^2+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阴极废液Cu2+浓度低于0.2 mol/L时,随着Cu^2+浓度的增加,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不断增加,电池输出电压和产电周期不断增加,促使批次获得电量和能量密度也不断增加。同时采用TRAB技术去除废液中铜离子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而且去除率随着废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后续研究采用TRAB结合电凝法的两步处理法有望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唐志强张亮张亮朱恂李俊李俊
关键词:最大功率电化学
三维微肋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强化特性
本文首次将螺旋管和三维微肋管两种强化传热手段相结合,形成微肋螺旋管复合强化传热元件,进行了制冷剂R134a在三维微肋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通过与光滑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到了三维微肋螺旋管内饱和流动...
崔文智辛明道廖全
关键词:三维微肋管螺旋管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不同冷却速率下重钢高炉渣的结晶性能
高炉渣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活性的胶凝材料,是水泥混凝土的重要功能性材料,但高炉渣的利用效益取决于其相变冷却过程中的非晶形成能力。本文采用单热丝法,以重钢高炉渣为对象进行等温冷却实验及恒速冷却实验,研究了冷却速率对高炉渣结晶性...
林斌王宏朱恂廖强
关键词:冷却速率热丝法
文献传递
颗粒型固-固相变材料堆积床蓄热与放热实验
2004年
对季戊四醇的固体颗粒堆积床相变蓄热和放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始加热时,空气进口段堆积床的温度上升比较快,随着蓄热的进行,温度升高减慢;当季戊四醇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时,出口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当开始放热时,堆积床进口处蓄热材料的温度下降较剧烈,后段温度下降很缓慢。随着时间的增加,蓄热床内各点的温度均下降,并出现中段温度高、两侧温度低的现象。在实验中观察到明显的升华现象。
朱恂冯云鹏李曾敏
关键词:固-固相变材料蓄热放热
水平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液滴运动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CVD),利用十二烷基三氯硅烷(C12H25Cl3Si)在硅基板表面上的自扩散方式,形成单分子自聚合薄膜,在硅基板上制取了梯度表面能表面.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测量.通过躺滴法,获得了梯度表面能材料水平表面上的微量液滴接触角的分布,并以此表征材料表面能的分布.使用高速摄像仪对液滴在水平放置的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水平放置的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可驱使液滴从憎水侧向亲水侧迁移,单个液滴的运动速度最大可达40mm/s;液滴在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的运动一般可分为加速运动区和减速运动区;当液滴峰值速度较小而减速运动较大时,液滴运动会呈现蠕动的现象.
廖强王宏朱恂李明伟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
不同壁面特性下液膜铺展性能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7年
液膜在安全壳表面的流动铺展性能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有重要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降膜板表面形貌、接触角与液相雷诺数对液膜铺展性能的影响,并将结果与前人的实验和理论结果对比,吻合良好。研究发现,当降膜板为横向波纹板时液膜完全铺展时间、液膜厚度及界面湍动程度明显大于平板与纵向波纹板,此时波纹板波谷处会有循环流动产生。随接触角的增加或液相雷诺数的减小,液膜逐渐从完整流转变为片状流、溪流、滴状流。在纵向波纹板对液膜的导流与撕裂综合作用下,随接触角的变化,液膜的铺展性能与平板相比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赵林林丁玉栋朱恂廖强赖富兴
关键词:波纹板接触角
序批式培养沼泽红假单胞菌光照产氢的能量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实验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产氢过程中光波长及光照强度对产氢量、光能光生化转化率、底物能量光生化转化率及合成生物量的能量消耗率影响。结果表明:同种波长光作用下光合细菌的光生化转化效率随光照强度增加量呈下降趋势;相同光照强度下590nm光作用的光生化转化率最高,实验得到最高的光能光生化转化率为31.91%;光波长为470nm时,相同光照强度下,光合细菌产氢过程表现最低的效率。因此产氢过程受光照强度及光波长共同影响,不同波长光引起的色素分子能级跃迁形式不同,产生不同的光化学途径,低光照强度下,主要进行葡萄糖发酵,光照强度适宜,则以产氢代谢为主,高光照强度下,则对生理代谢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在590nm,6000lx条件下,其产氢代谢中合成生物量和产生氢能的能量消耗占总能量的利用率仅为7.37%,其余大部分能量被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或转变为中间代谢产物能量。
王永忠廖强朱恂田鑫石泳武琳琳
关键词:光合细菌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水淹过程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对自制可视化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体阴极流场内液滴生长特性、氧气流量和氧气进气温度对流场水淹及电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行流场中首个液滴大多在流场右上区域冒出;流场中新液滴的出现具有瞬间涌出特性,并优先在流场板和扩散层交界的夹角处及扩散层表面碳纤维束交叉处产生;液滴生长过程具有非连续性,与流道边壁相接触的液滴和液柱的生长速度均大于未接触流道边壁的液滴生长速度,而且液柱有逆气流方向反向生长现象。氧气流量及氧气进气温度的升高,均导致阴极流道内液态水和流场中大液滴数量及形成液柱的长度减少,促使电池性能提高。
丁玉栋朱恂廖强姬升阳李俊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水淹可视化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