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 作品数:34 被引量:623H指数:13
- 相关作者:程明明隋利军黄毅张晓飞解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综述被引量:9
- 2006年
- 生命周期评价是近年来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以全新的角度,从产品的全过程考察其对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正以极快的速度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与框架,并阐述了其核心部分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几种典型评价模型作了论述与比较。
- 宋丹娜柴立元何德文
- 关键词:生命周期评价环境科学
- 废锌锰电池的综合利用与新技术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对废锌锰电池的综合利用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利用废锌锰电池中的Fe、Mn和Zn制备高档锰锌软磁铁氧体材料的新技术,并对其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经济指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针对废电池资源化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彭长宏慕思国唐谟堂
- 关键词:废锌锰电池综合利用锰锌软磁铁氧体资源化
- CaSO_4-Ca(OH)_2-H_2O体系中硫酸根的平衡浓度被引量:2
- 2009年
- 测定了25℃时不同pH值下CaSO4-Ca(OH)2-H2O三元体系中SO42-的平衡浓度,考察了Na+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3.0~12.0范围内SO42-平衡浓度最小,为0.01235mol/L,基本不受pH值的影响;Na+的存在使溶液中SO42-的平衡浓度增大,且二者呈线性关系.应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对体系进行了活度修正,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含SO42-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云燕彭小玉柴立元舒余德
- 关键词:PITZER理论活度系数
- 重金属废渣水热硫化回收金属的基础研究
- 中的重金属能在水热条件下与硫磺发生反应,生成可浮性好的金属硫化物.通过采用后续的浮选工艺,可以将重金属硫化物进行富集,实现重金属的资源化回收.该方法是是一种重金属废渣资源化的新思路.本文以某冶炼废水处理工段所产生的废水中...
- 梁彦杰闵小波唐崇俭柴立元彭兵
- 关键词:冶炼废水中和渣资源回收
- 我国主要蔬菜和粮油作物的砷含量与砷富集能力比较被引量:58
- 2009年
-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蔬菜和粮油作物中砷的累积特点和富集能力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清洁区和污染区蔬菜的砷含量变幅分别为0.001~1.07mg·kg-1和0.001~8.51mg·kg-1(鲜重),均值分别为0.035mg·kg-1和0.068mg·kg-1.不同种类蔬菜的砷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鲜豆类;清洁区和污染区粮油作物的砷含量变幅分别为0.001~2.20mg·kg-1和0.007~6.83mg·kg-1(干重),均值分别为0.081mg·kg-1和0.294mg·kg-1,其中水稻的砷含量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从富集系数来看,叶菜类蔬菜的砷富集系数最高,芹菜、蕹菜、茼蒿、芥菜等蔬菜的抗砷污染能力较弱.粮食作物玉米的抗砷污染能力较强.与蔬菜砷限量标准(GB4810-1994)相比,我国砷污染区的蔬菜中有32.2%的样本砷含量超标,其中叶菜类和根茎类的超标率分别为47.9%和12.8%.与粮食砷限量标准(GB4810-1994)比较,我国污染区粮油作物的样本砷超标率为34.8%,其中水稻的超标率高达42.9%,玉米和小麦的超标率均高于20%.
- 肖细元陈同斌廖晓勇阎秀兰谢华武斌王莉霞
- 关键词:砷蔬菜粮食作物油料作物
- 矿山尾矿排放现状与处置的有效途径
- 论述了矿山尾矿在地表尾矿库排放和干式堆存的现状、地表处置尾矿的环境危害与占用土地及尾矿库存在的安全隐患.介绍了国内外采矿充填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和尾矿井下排放的新进展.阐述了矿山充填是处置尾矿的有效途径,利用尾矿充填,既可以...
- 何哲祥田守祥隋利军解伟
- 关键词:矿山尾矿尾矿库干式堆存
- 文献传递
- 铅锌冶炼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处理与回用技术
- 采用生物制剂配合-水解工艺处理铅锌冶炼重金属废水,进行了4800m3/d的工业试验,考察了生物制剂对废水中锌、铅、铜、镉、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重金属沉渣进行了分析。为期一个月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重金属铜、铅、镉、...
- 柴立元王云燕王庆伟李青竹舒余德
-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回用技术
- 文献传递
- 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新进展
- 概述了矿山酸性废水的来源及其危害,着重介绍了矿山酸性废水主要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对如生物法和湿地处理技术等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 程义何哲祥郭朝晖
- 关键词:矿山废水酸性废水废水处理
- 文献传递
- 矿冶区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特征及生态修复潜力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通过对湖南长沙、株洲、衡阳和郴州地区典型矿冶区周边64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III级标准(pH6.5~7.5)比较,典型矿冶区周边土壤中As、Cd、Pb和Zn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75.8%、75.8%、66.1%和71.0%,表现为多重金属污染。废弃地土壤中As、Cd、Cr、Cu、Pb和Zn含量显著高于菜地和水稻土壤中相应元素含量。典型矿冶区周边土壤整体呈酸性,质地较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N、速效P、有效K含量范围分别为0.18~143g/kg、14.7~372、7.82~202、0.00~782mg/kg,其平均含量达到II级标准值的样品数分别占总样品数的93.7%、95.4%、100%和89.1%。土壤质地和肥力特征表明,典型矿冶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基本肥力总体水平较好,可以顺利开展其生态修复。
- 苗旭锋肖细元郭朝晖杨淼王凤永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
- 有色矿业区耕作土壤、蔬菜和大米中重金属污染被引量:34
- 2007年
- 有色金属矿业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研究典型矿业区周边复合污染地带的土壤环境质量及其食物安全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湖南省的长沙、株洲、衡阳、郴州等有色金属矿业区收集耕作土壤、蔬菜和大米样品,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其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和迁移特征,评估蔬菜和大米中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耕作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As、Pb、Cu、Zn等;主成分分析表明,菜地土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Pb、Zn、Cd、As的复合污染信息以及与土壤pH的相关关系;水稻土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Cu、Zn、Pb、Cd的复合污染信息;聚类分析进一步阐明耕作土壤以Cd、Pb、As、Cu、Zn为主的复合污染特征。研究区蔬菜中Cd、Pb、As、Cu、Zn、Cr含量,大米中Cd、Pb和Zn含量均明显超过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蔬菜中Cd、Pb、As和大米中Cd、Pb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大。
- 郭朝晖宋杰陈彩程义
- 关键词:耕作土壤蔬菜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