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作品数:3,428 被引量:25,869H指数:64
相关作者:王业耀魏复盛齐文启吕怡兵滕恩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75篇期刊文章
  • 370篇会议论文
  • 237篇标准
  • 139篇专利
  • 7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0篇理学
  • 147篇文化科学
  • 91篇经济管理
  • 72篇医药卫生
  • 70篇天文地球
  • 69篇自动化与计算...
  • 57篇农业科学
  • 40篇机械工程
  • 32篇生物学
  • 28篇化学工程
  • 2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6篇自然科学总论
  • 21篇交通运输工程
  • 20篇建筑科学
  • 19篇政治法律
  • 18篇社会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水利工程
  • 8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81篇污染
  • 414篇环境监测
  • 295篇水质
  • 222篇土壤
  • 165篇污染物
  • 162篇污染源
  • 143篇环境空气
  • 136篇颗粒物
  • 136篇环境质量
  • 132篇空气质量
  • 127篇色谱
  • 114篇生态
  • 111篇水环境
  • 99篇相色谱
  • 98篇地表水
  • 97篇生态环境
  • 96篇环境保护
  • 94篇光度
  • 91篇自动监测
  • 91篇PM2.5

机构

  • 3,398篇中国环境监测...
  • 237篇中国环境科学...
  • 135篇中国科学院
  • 109篇北京师范大学
  • 97篇北京科技大学
  • 91篇中华人民共和...
  • 72篇江苏省环境监...
  • 6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1篇中国地质大学...
  • 47篇北京大学
  • 4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9篇中国人民大学
  • 3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0篇中国科学技术...
  • 22篇上海市环境保...
  • 22篇浙江省环境监...
  • 22篇天津市环境监...
  • 22篇鞍山市环境监...
  • 20篇北京市环境保...
  • 19篇山东省环境监...

作者

  • 190篇魏复盛
  • 187篇齐文启
  • 166篇王业耀
  • 142篇滕恩江
  • 128篇吕怡兵
  • 117篇孙宗光
  • 114篇李国刚
  • 97篇王军霞
  • 94篇杨凯
  • 82篇唐桂刚
  • 80篇夏新
  • 79篇张霖琳
  • 78篇李健军
  • 75篇何立环
  • 71篇金小伟
  • 71篇吴国平
  • 67篇嵇晓燕
  • 67篇付强
  • 59篇刘海江
  • 58篇王帅

传媒

  • 787篇中国环境监测
  • 122篇环境监测管理...
  • 112篇环境科学研究
  • 99篇环境保护
  • 69篇现代科学仪器
  • 63篇环境化学
  • 62篇干旱环境监测
  • 49篇环境科学
  • 49篇环境与可持续...
  • 47篇中国环境科学
  • 45篇环境监控与预...
  • 36篇环境科学与技...
  • 30篇上海环境科学
  • 29篇中国环保产业
  • 27篇环境科学学报
  • 26篇环境污染与防...
  • 25篇中国测试
  • 23篇环境工程
  • 23篇理化检验(化...
  • 22篇环境经济

年份

  • 6篇2024
  • 113篇2023
  • 161篇2022
  • 147篇2021
  • 159篇2020
  • 139篇2019
  • 165篇2018
  • 161篇2017
  • 186篇2016
  • 246篇2015
  • 190篇2014
  • 224篇2013
  • 141篇2012
  • 114篇2011
  • 82篇2010
  • 68篇2009
  • 68篇2008
  • 92篇2007
  • 72篇2006
  • 79篇2005
3,4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全过程质控规范体系研究
王强
“十二五”废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环境管理的要求,以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自动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和推动产业发展为指导思想,结合CEMS系统监测发展的新技术,满足中国减排监测体系建设。CEMS研发生产...
关键词: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环境管理系统
阳极溶出伏安法水体镉污染快速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水体中镉、铅、汞、砷的阳极溶出伏安法。对现场快速测定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主要对镉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研究,将该方法运用到广西龙江镉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并与多种其他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用最优温度为5~40℃,水样最佳p H范围为4~9。便携式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污染水样中的镉,检出限为0.1μg/L,加标回收率在80%~110%间;在实际样品质量浓度在2~110μg/L范围内准确度均满足要求,实际样品测定精密度2%~5%;与在线监测结果的相对偏差≤4%,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结果相对偏差≤1%。该方法稳定、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广泛用于重金属污染事故应急监测。
刀谞张霖琳滕恩江吕怡兵薛荔栋高愈霄
关键词:水环境阳极溶出伏安法应急监测
支撑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大气监测体系构建被引量:17
2017年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网络不健全、监测项目覆盖不全面、监测新技术应用不足、质控体系不完善、信息产品供给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等问题,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亟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监测网络,增设传输研究、污染监控等特殊监测点位;逐步拓展监测项目,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和O_3前体物监测;加快遥感监测等立体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全面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传输规律;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持;规范监测事权上收后的全过程质控体系,建立颗粒物标准方法比对和O_3量值传递质控机制;构建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与信息公开。
潘本锋许人骥宫正宇吴国平谢品华
关键词: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现状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微塑料一般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土壤作为环境中微塑料的最大储库,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逐渐引起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了梳理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介绍了土壤中微塑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各类样品采集、前处理和和定性定量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对土壤中微塑料检测的适用性,分析了土壤中微塑料检测技术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未来土壤中微塑料污染调查与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开展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风险治理与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姜晓旭封雪周笑白袁广旺李宗超郑明辉李名升
关键词:土壤污染特征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度评价被引量:37
2003年
文章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度评价的分级标准和优劣度指数计算方法,并对全国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优劣度评价。
万本太王文杰张建辉陈平程学慧
关键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固体废物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氟化物的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本标准方法适用于固体废物浸出液中氟化物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05mg/L(以F^-计),测定上限19OOmg/L。  灵敏度(即电极的斜率),溶液温...
关键词:电极氟化物废弃物
文献传递
我国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现状与发展
孙海林
基于遥感的北京市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87
2006年
下垫面改变、大量人为热排放及城市区域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城市热岛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规模则决定了城市区域热岛效应的影响规模与强度,进而影响区域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利用1978年以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北京城市用地、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城市热岛区面积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规模的变化及空间布局特征、城市绿地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相关关系,旨在为城市合理布局,改善环境状况提供基本信息.结果表明,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热岛区面积增长明显,2000年以来四环内由于绿地面积增长、城市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热岛有减缓的趋势.
王文杰申文明刘晓曼张峰潘英姿罗海江
关键词:遥感城市化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城市热岛效应亮温
2000-2010年锡林郭勒草原NPP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响应被引量:31
2015年
利用MODIS MOD17A3植被初级生产力数据产品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2000-2010年锡林郭勒盟草原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各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草原NPP的分布由东向西逐渐减小,值大多分布在0-0.5 kg C·m-2;2001-2010年NPP呈现波动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更加趋于均匀分布;2000-2010年,研究区内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各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4-9月累计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累计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平均风速呈增加趋势,累计降水量典型草原呈轻微减少趋势,荒漠草原呈增加趋势,趋势斜率分别为-0.026和1.044 5,典型草原大部分气候因子的波动程度大于荒漠草原;研究区内两种类型的草原的NPP均与4-9月累计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1和P〈0.01),与累计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显著水平为P〈0.01),与4-9月累计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关系较弱,荒漠草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总体不如典型草原敏感。
刘海江尹思阳孙聪彭福利周澎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因子MODIS
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ICP-MS分析了13个采样断面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和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Mn>Zn>Cr>Cu>Ni>Pb>As>Cd;除Ni外的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各断面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11.4~7 043.7,其中23.1%的断面有极强生态风险,46.2%的断面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余为轻微生态风险。Cd污染最为严重,对各断面的潜在生态风险介于较强生态风险与极强生态风险之间,对RI的贡献平均为85.2%;其余7种重金属在所有断面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As、Cd、Cu和Zn主要为工业与农业来源;Cr和Ni主要为自然来源;Pb和Mn与城市污水和交通污染来源有关。
杨学福姚志鹏王蕾张宇关建玲
关键词: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
共3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