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与科学学院

作品数:1,232 被引量:3,420H指数:17
相关作者:何宜柱洪永昌尹桂全王豫张晖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66篇期刊文章
  • 15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9篇金属学及工艺
  • 3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86篇文化科学
  • 83篇化学工程
  • 55篇理学
  • 40篇电气工程
  • 36篇冶金工程
  • 30篇电子电信
  • 28篇机械工程
  • 24篇建筑科学
  • 1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矿业工程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28篇合金
  • 95篇有限元
  • 79篇纳米
  • 78篇基合金
  • 67篇显微组织
  • 66篇熔覆
  • 58篇激光熔覆
  • 53篇力学性能
  • 53篇力学性
  • 52篇耐磨
  • 50篇教学
  • 44篇涂层
  • 44篇耐磨性
  • 42篇金属
  • 40篇激光
  • 37篇有限元模拟
  • 36篇数值模拟
  • 35篇课程
  • 35篇教学改革
  • 31篇陶瓷

机构

  • 1,222篇安徽工业大学
  • 123篇马鞍山钢铁股...
  • 42篇北京科技大学
  • 34篇钢铁研究总院
  • 20篇宝山钢铁股份...
  • 19篇苏州大学
  • 16篇东北大学
  • 14篇上海梅山钢铁...
  • 1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东南大学
  • 10篇教育部
  • 8篇南京航空航天...
  • 8篇金属材料与加...
  • 7篇广东工业大学
  • 7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宝钢集团中央...
  • 5篇江苏大学
  • 5篇上海应用技术...
  • 5篇西安航天复合...

作者

  • 82篇何宜柱
  • 72篇黄贞益
  • 56篇斯松华
  • 55篇樊传刚
  • 52篇阎军
  • 50篇章静
  • 47篇李胜祗
  • 47篇洪永昌
  • 47篇郑翠红
  • 44篇裴立宅
  • 43篇邓小民
  • 42篇李明喜
  • 40篇朱国辉
  • 38篇袁晓敏
  • 38篇张庆安
  • 35篇朱伟长
  • 33篇张世宏
  • 33篇沈晓辉
  • 32篇冒爱琴
  • 32篇晋传贵

传媒

  • 169篇安徽工业大学...
  • 82篇热加工工艺
  • 66篇热处理
  • 63篇安徽工业大学...
  • 47篇金属热处理
  • 29篇过程工程学报
  • 25篇钢铁研究学报
  • 2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8篇重型机械
  • 18篇有色金属加工
  • 15篇表面技术
  • 15篇功能材料
  • 14篇锻压技术
  • 12篇焊接学报
  • 12篇钢铁
  • 1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0篇材料保护
  • 10篇材料导报
  • 9篇物理测试
  • 9篇铜业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32篇2023
  • 42篇2022
  • 38篇2021
  • 46篇2020
  • 48篇2019
  • 33篇2018
  • 32篇2017
  • 56篇2016
  • 51篇2015
  • 71篇2014
  • 80篇2013
  • 79篇2012
  • 86篇2011
  • 96篇2010
  • 95篇2009
  • 55篇2008
  • 82篇2007
  • 90篇2006
  • 53篇2005
1,2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C添加量对细晶Al_2O_3-TiC复合陶瓷热震疲劳抗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热压制备了Al2O3-TiC复合陶瓷。研究了Al2O3-TiC复合陶瓷的热震疲劳机制和TiC的添加量对其热震疲劳抗力的影响。热震过程中的微裂纹,裂纹桥接和偏转,热震裂纹表面的“碎粒”及粗糙性等的共同作用是Al2O3-TiC复合陶瓷热震疲劳产生的主要机制。具有一定微孔洞的材料,热震循环时微裂纹易于孔洞处产生,有益于热震疲劳抗力的提高。A30材料韧性最高且孔隙率最大,从而其热震循环疲劳抗力得到改善。
斯庭智刘宁张庆安尤显卿
关键词:微裂纹
非调质冷镦钢轧后冷却相变行为与组织的模拟
2009年
在有限元软件MSC.MARC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非调钢轧后冷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非调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重点研究不同规格和冷却速度对非调钢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说明,随成品规格增大、冷却速度降低,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多,珠光体体积分数减少,晶粒度级别降低。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依据。
董斌王广科章静孙维曹杰阎军
关键词:相变
初轧机轧制大圆钢孔型设计与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Superform对Ф300mm大圆钢在初轧机的轧制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对轧件的变形、宽展的分析,得出了初轧机轧制大圆钢的合理孔型设计。
潘红波陈琳章静阎军
关键词:初轧机大圆钢孔型设计宽展C/S有限元分析
NR360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与性能
2009年
研究南钢NR360贝氏体耐磨钢板的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焊接性能。结果表明,NR360耐磨钢板的组织为板条状的无碳化物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组织,该钢板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良好的韧性。钢板的耐磨性好,在滑动磨损试验下,钢板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微切削与犁沟机制。焊接接头中焊缝组织主要为块状和针状铁素体组织,热影响区组织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与马氏体组织。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热影响区的硬度与耐磨钢基体相近。
张逖梁学平宋娟斯松华
关键词:无碳化物贝氏体耐磨钢板
现代喷涂技术用于锅炉管道的防护及其发展被引量:4
2016年
锅炉管道在高温、氧化和腐蚀性环境中运行,因此应进行防护处理。详述了当前应用最广的两种防止锅炉管道腐蚀的喷涂技术—电弧喷涂和超音速速火焰喷涂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各自的优势;结合相关行业的发展,提出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对锅炉管道防护涂层性能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速火焰喷涂技术用于锅炉管道防护将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刘保国柯鹏陈鹏飞张世宏
关键词:喷涂技术锅炉管道冲蚀磨损
相变热模拟工艺对钒氮钢γ→α转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相变热模拟工艺对微合金钒氮钢显微组织和晶内铁素体形成的影响。对含氮量不同的两种V-N 钢进行了模拟,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和比较了钢中的显徼组织转变特点。结果表明,随等温温度的降低及等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的转变量增加;增加钢中的氮含量,有利于铁素体生成,细化晶粒。
周广强尹桂全杨亚群杨超
关键词:晶内铁素体
GCr15钢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被引量:18
2009年
根据"离异共析"原理,对GCr15钢采用低温奥氏体化和快速球化退火新工艺,该工艺使得球化退火的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和等温转变时间总和缩短到2h以内,与传统退火工艺相比节约能源50%以上。
汪东红杨霄陈其伟朱国辉
关键词:快速球化退火GCR15
Cr元素对Ni基无硼钎料钎焊金刚石的组织及性能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针对B元素易使钎焊金刚石接头出现较多硬脆相的问题,制备一种新型Ni–Cr–Si–Cu–Sn无硼活性钎料,分析Cr元素对钎料组织和钎焊金刚石试样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r元素具有细化钎料晶粒和调控钎料中各元素分布的作用,可以提高钎料合金的显微硬度。当Cr元素质量分数过高时,会使钎料的熔点升高,钎料的润湿性能下降。综合来说,含有质量分数为15%的Cr的无硼钎料性能最佳,钎焊金刚石试样的磨削性能较优良,接头处出现多种形状的Cr_(7)C_(3)相,实现了钎料对金刚石的高强度连接。
王朋波石梦阳张雷纠永涛程战秦建丁梓超徐东
关键词:钎焊金刚石活性元素
激光选区熔化Cr_(3)C_(2)/CoCrMo合金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2023年
通过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制备了高致密度的CoCrMo和Cr_(3)C_(2)/CoCrMo合金,对比研究CoCrMo和Cr_(3)C_(2)/CoCrMo合金的组织结构、拉伸性能及磨损性能,探讨添加Cr_(3)C_(2)颗粒对CoCrMo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合金的主要组成相为γ-Co和ε-Co,添加Cr_(3)C_(2)使合金的物相发生改变,产生M_(23)C_(6)相。CoCrMo与Cr_(3)C_(2)/CoCrMo合金的组织均由外延生长的柱状晶和等轴晶组成,添加Cr_(3)C_(2)使柱状晶数量减少。Cr_(3)C_(2)/CoCrMo合金的硬度(HV)为(5037±176)MPa,抗拉强度为1520 MPa,相比于CoCrMo合金分别提升了27%、28%。在相同载荷下,Cr_(3)C_(2)/CoCrMo合金的磨损量明显小于CoCrMo合金,耐磨性能提升30%。在SLM过程中,添加的Cr_(3)C_(2)颗粒快速熔解,Cr固溶在基体中,产生固溶强化;在晶界处转变生成M_(23)C_(6)型碳化物,具有沉淀强化作用,有效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和耐磨性。
斯松华雷进徐震霖郑孟勤夏鹏飞
关键词:显微结构力学性能
Fe_3Al金属间化合物激光熔覆层的组织结构被引量:7
2005年
以纯Fe3Al粉为主要原料在钢基体表面激光熔覆Fe3Al金属间化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法对熔覆合金层、合金层与钢基体的结合界面等进行了显微组织及相结构的分析。实验结果获得了致密、无肉眼可见气孔、夹杂物,但存在少量裂纹的合金层,合金层与基体间完全冶金结合;熔覆合金层主要由单相Fe3Al构成,覆层组织为粗大等轴状晶团,等轴状晶团由大量极细小的条状Fe3Al晶粒构成,一些相邻的条状晶粒之间具有基本一致的晶体学取向。
吴惠英程广萍
关键词:激光熔覆FE3AL金属间化合物
共1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