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174 被引量:480 H指数:11 相关作者: 史岩林 田式国 关涛 刘红艳 唐义均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模因视角下的英汉广告翻译 2014年 英汉广告语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以目的语中对应的强势模因来复制仿写源语中的强势模因,而且要充分考虑广告语的商业本质,采用归化的总体策略,在源语缺少强势模因的情况下,有意识地选择目的语中的强势模因来传达信息。 郑昊霞 肖莉莉 李雪晴关键词:模因 广告 强势模因 翻译策略 加强实验教学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8 2001年 赵学凯 施丽中关键词:实验教学 儒家“慎独”思想略论 被引量:11 2007年 “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基本含义是指人在道德修养时所达到的内心专注与专一的状态,尤其体现在当个体面对自我时也要保持善的追求与自律,即在独处无人时做到思想和言行的谨慎不苟。尽管这种道德修养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当消解了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内涵并注入新的时代意义后,这种自律自省的行为操守在当今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文婕关键词:儒家 慎独 死亡故事与医生职业认同的建构——基于三个个案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社会建构论,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数据收集方法,本研究分析了三名肿瘤科医生讲述的病人临终和死亡的故事,对叙事中的职业认同建构和变化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三位医生呈现了不同的职业认同建构和变化:齐医生经历了从"治疗疾病的医生"到"照顾生命的医生"的变化;吴医生经历了从"修理工"到"死亡队伍稽查员"的变化;而沈医生选择离开临床,实现了从"肿瘤科医生"到"医学科普教育者"的转变。这些不同的职业认同反映了个体在宏观医疗环境下的不同选择,是个体在宏观社会结构中发挥主体性的体现。 王景云《天秤星座》:德里罗对美国例外论的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2 2014年 《天秤星座》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德里罗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或者说对美国历史的反思与书写始于"肯尼迪遇刺事件"。在政治小说《天秤星座》中,德里罗对"美国例外论"表示出极大怀疑。这种怀疑在作品中表现为选民与弃民身份之间的摇摆、个体力量与官僚机器之间的对抗、微观叙事与官修史学之间的裂隙、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较量、秩序与非秩序之间的冲突,以此暗示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阶级矛盾、派系斗争及政治生活的丑恶与荒谬。《天秤星座》关注美国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和个体命运,矛头直指美国新教伦理社会赖以确立的基本原则,揭示社会现实与政治理想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史岩林 屈荣英关键词:德里罗 《天秤星座》 美国例外论 《麦克白》:一组笔触浪漫的“黑绘” 被引量:1 2006年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带给读者的视觉感受,与古希腊绘画艺术“黑绘”及欧洲绘画艺术“黑绘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可以阐明歌德的“精神的特性就在于它永远在启发精神”的论断。 全凤霞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 艺术特色 文艺欣赏 透明的翻译:翻译的文化思考 2008年 西方翻译理论家本杰明和韦努狄都对透明的翻译这一概念有过看似令人费解的论述。本杰明所提倡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异化的翻译,韦努狄所抨击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归化的翻译。两种提法是殊途同归,即都主张异化的翻译。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更早期的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郑昊霞关键词:异化翻译 归化翻译 验证课堂焦虑与口语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交际教学法探讨 2010年 本次调查主要探索学者们有关语言焦虑理论在课堂上的反应。研究问题是:课堂焦虑与口语表达之间的关系、造成课堂焦虑的因素,并探究一种有效的课堂交际教学法。问卷调查被选用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问卷结果验证了语言焦虑现象确实存在。导致该现象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当众说英语时感觉不自在、说英语时担心犯错误、说英语时担心被老师或同学否定。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本人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一些探索方法去消除课堂焦虑,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验证,积极的教学效果已略见端倪。 艾丽娜关键词:课堂焦虑 口语表达 交际教学法 汉英篇章连贯内部机制的差异对段落翻译的启示 2018年 本文通过分析汉英语篇连贯内部机制的差异来说明汉英两种文字转换时应注意的衔接问题。众所周知,由于中西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的连贯方式迥然不同。正是这种衔接上的差异给学生在汉译英上造成种种麻烦和困惑。本文旨在给翻译教与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翻译的理解不仅仅是词与词之间简单转换或对应,更应该考虑语言之间衔接方式上的差异,从而翻译时能得心应手。 黄清如 李典格 王珂昕 张依关键词:语篇连贯 衔接 左分支结构 意合 形合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被引量:1 2003年 Since its first appearance,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ELT in many countries and won great acclaim. China'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 began to adopt CA in the late 1970's, but its application hasn't produced as muc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learners as expected.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facing teachers of English.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a comparison between CA and traditional FLT method,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an offering of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m, with a special concern over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practices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ocess. 杨怀恩关键词:交际法 英语语言教学 英语教学法 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