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28 被引量:798H指数:13
相关作者:刘滨李鹏张涛杨静王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82篇一般工业技术
  • 39篇理学
  • 30篇化学工程
  • 17篇电气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冶金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6篇合金
  • 42篇锂合金
  • 32篇镁锂合金
  • 32篇耐蚀
  • 32篇耐蚀性
  • 24篇复合材料
  • 24篇复合材
  • 22篇纳米
  • 20篇镁合金
  • 16篇电化学
  • 14篇阳极
  • 14篇熔盐
  • 13篇力学性能
  • 13篇
  • 13篇力学性
  • 12篇显微组织
  • 12篇金属
  • 11篇阳极氧化
  • 11篇涂层
  • 10篇氧化膜

机构

  • 228篇哈尔滨工程大...
  • 18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华东交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黑河学院
  • 4篇吉林化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金...
  • 2篇北海道大学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沈阳化工学院
  • 2篇中航工业北京...
  • 2篇上海外高桥造...
  • 2篇哈尔滨焊接研...
  • 2篇哈尔滨玻璃钢...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东北轻合金有...
  • 1篇哈尔滨电机厂...

作者

  • 10篇赵龙志
  • 9篇赵明娟
  • 6篇张坚
  • 5篇焦宇
  • 4篇王福会
  • 4篇闫牧夫
  • 3篇姜兆华
  • 3篇冯慧峤
  • 3篇姚忠平
  • 3篇张涛
  • 3篇杨静
  • 2篇孟健
  • 2篇侯红亮
  • 2篇佐藤敏文
  • 2篇熊光耀
  • 2篇卢立伟
  • 2篇巫瑞智
  • 2篇张贺新
  • 2篇徐用军
  • 2篇李康

传媒

  • 22篇电镀与环保
  • 15篇Transa...
  • 10篇稀有金属材料...
  • 7篇材料导报
  • 6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材料科学与工...
  • 5篇金属学报
  • 5篇金属热处理
  • 5篇电镀与涂饰
  • 5篇表面技术
  • 5篇功能材料
  • 5篇物理化学学报
  • 5篇材料工程
  • 5篇中国材料进展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材料保护
  • 4篇兵器材料科学...
  • 3篇高分子学报
  • 3篇铸造技术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12篇2017
  • 19篇2016
  • 18篇2015
  • 19篇2014
  • 15篇2013
  • 9篇2012
  • 11篇2011
  • 19篇2010
  • 21篇2009
  • 28篇2008
  • 2篇2007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胆球形和纳米线形MnO_(2)制备及其超级电容特性被引量:17
2008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海胆球形和单相纳米线形MnO2,并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采用不同反应物可制备具有不同形貌的MnO2。海胆球形MnO2由单相γ-MnO2构成,其直径在1~10μm之间;纳米线形MnO2由单相α-MnO2构成,直径约为50nm,长度大于1μm。两种形貌的MnO2在2 mol/L的(NH4)2SO4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2mA/cm2放电时海胆球状MnO2比容量值为244F/g,纳米线状MnO2比容量值为159F/g。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海胆形MnO2作为电极材料,具有更良好的电容性能。
亓淑艳冯静闫俊侯相钰张密林
关键词:纳米线超级电容器
AZ91D镁合金Ni-W-P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磨损及耐腐蚀性能被引量:13
2019年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因数、维氏硬度及磨损速率与单层化学镀层大体相当,分别为0.33、933 HV和1.46 mg/Km,保留了单层化学镀层优异的耐磨损性能。此外,多层化学镀层的孔隙率较单层化学镀层降低了2个数量级,涂层更为致密。与普通单层化学镀层相比,多层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腐蚀电位和击破电位分别提高了168和209 mV,钝化电流密度由4.212μA·cm−2降低至1.306μA·cm−2。因此,多层化学镀层有望成为AZ91D镁合金更有前景的耐磨耐蚀防护涂层。
刘静张涛张曰涛邵亚薇孟国哲王福会
关键词:摩擦磨损性能耐蚀性能
ZTA陶瓷基片表面ZSM-5分子筛薄膜的微波-水热合成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陶瓷基片表面ZSM-5分子筛薄膜的合成方法,并探究其理化及生物医学性能,以Silicalite-1为晶种,采用微波-水热两次生长法在ZTA纳米复相陶瓷基片表面合成了ZSM-5分子筛薄膜。结果表明:ZTA陶瓷基片表面合成了结晶度高、表面规整的ZSM-5分子筛薄膜;ZTA陶瓷基片/ZSM-5分子筛薄膜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的最大均值分别达到了98.8%、455 MPa、17.7 GPa和5.8 MPa·m^(1/2);ZSM-5分子筛薄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抑菌性。
张颖张钰徐梁格王辰
关键词:ZSM-5ZTA陶瓷基片
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技术及其在不锈钢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从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技术(PES)的发展历程、技术类型和特点、反应装置以及材料研究体系等方面介绍了等离子体渗入技术及其在不锈钢表面改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在技术类型上,主要集中在阴极等离子体电解渗入方面,渗入元素主要为氮、碳等非金属元素;在设备装置上,设计装置的主要为实验型装置,结构不规范,工作效率低,且不利于大型构件的处理;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性能较差、应用较广的碳钢上,在不锈钢、高性能合金及有色合金方面的研究较少;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渗层的常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在渗层耐蚀性和功能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今后应开展阳极液相等离子体渗入技术研究,扩大渗入元素类型,重点开发高效率、工业化的装备,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如不锈钢、高性能合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开展渗层耐蚀性及功能性方面的评价。
刘瑞良宋天宇边城鑫杨前程季琳琳马瑞辰刘良胜
关键词:不锈钢
氯化物熔盐体系共电沉积法制备Al-Li-Gd合金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773K时,采用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Gd(III)和Al(III)在LiCl-KCl-AlCl3-GdCl3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共电沉积制备Al-Li-Gd合金,并借助XRD,SEM-EDS对所得合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d(III)在预先沉积的Al上欠电位沉积形成了两种Al-Gd金属间化合物,当电流密度超过-279.5 mA/cm2时,Al,Gd和Li能同时析出.通过调节熔盐中AlCl3的含量可以获得不同相的Al-Li-Gd合金.Al-Li-Gd合金含有Al2Gd和Al2Gd3,Gd在合金中分布不均匀,而Al的分布相对均匀.
颜永得杨晓南张密林李星王丽薛云张志俭
关键词:熔盐电化学行为
电沉积法制备Co-Mo-P电极材料作为析氢催化剂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恒电流电沉积法在金属镍片上制备了Co-Mo-P电极材料,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o-Mo-P在1 mol·L^-1 KOH的碱性溶液中对析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Mo-P具有较好的催化析氢稳定性,其催化析氢性能明显高于Co-P。
王清民金晶孔玉殷金玲
关键词:析氢反应电催化
大直径空心Hopkinson杆材料动态断裂韧性测试技术研究
两杆法加载测试材料动态断裂韧性是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的重大改进,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受加载杆直径的限制,动态断裂试样几何尺寸难以满足平面应变的条件.本文提出用空心杆代替实心杆.针对建立的两杆法加载平面应变断裂韧...
果春焕卢路袁丁姜风春
镁锂合金表面锡酸盐转化膜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无铬锡酸盐转化技术在镁锂合金表面形成了锡酸盐转化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极化曲线、析氢实验等对锡酸盐转化膜的结构和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锡酸盐转化膜由近似球形的均匀颗粒组成,较致密,主要成分为MgSnO3,呈晶态结构特征。锡酸盐转化膜的成膜时间对镁锂合金阳极极化电流有影响:成膜时间为45min时,阳极极化电流最小,转化膜对镁锂合金基体的保护作用最强。锡酸盐转化膜明显降低了镁锂合金的析氢量,改善了镁锂合金的耐蚀性。
张春红刘建强郑庆庆汤金勇
关键词:镁锂合金显微结构耐蚀性
氯化物体系中La的电化学提取及共沉积Zn-La合金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循环伏安、方波伏安和开路计时电位等方法研究了723 K时,La(Ⅲ)在LiCl-KCl和LiCl-KClZnCl_2熔盐体系中Mo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La(Ⅲ)还原为金属La是一步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还原反应.在LiCl-KCl-ZnCl_2熔盐中,La(Ⅲ)在预先沉积的Zn阴极上欠电位沉积形成4种Zn-La金属间化合物.在923 K时通过恒电流电解获得Zn-La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附带的能谱仪(EDS)对合金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恒电位电解提取La并用方波伏安曲线检测La(Ⅲ)离子浓度的变化,电解50 h后,La(Ⅲ)离子浓度接近于零,提取效率达到99.55%.
薛云曹萌杨雪徐琰璐颜永得纪德彬马福秋
关键词:熔盐电解
双酚A分子印迹吸附剂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提高吸附剂对水中双酚A(BPA)的选择识别性能,采用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BPA分子印迹吸附剂(BPA-MIA).以未添加BPA模板分子制得的非印迹吸附剂(BPA-MNIA)作为比较对象,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对BPA-MIA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选择识别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PA-MIA经过120 min达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最大吸附容量为16.69 mg/g,比BPA-MNIA吸附容量提高5倍,对BPA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
刘坪鑫张亚菲杨静孟倩马伟青任月明
关键词:分子印迹双酚A吸附剂选择性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