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606 被引量:1,439H指数:14
相关作者:苏春辉李建利王新伟李建立蒋大勇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0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6篇理学
  • 109篇化学工程
  • 98篇电子电信
  • 93篇一般工业技术
  • 41篇文化科学
  • 37篇机械工程
  • 2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电气工程
  • 7篇冶金工程
  • 3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13篇发光
  • 80篇纳米
  • 53篇光学
  • 52篇光谱
  • 51篇激光
  • 36篇粉体
  • 35篇教学
  • 35篇发光性
  • 33篇晶体
  • 33篇YB
  • 30篇纳米粉
  • 30篇掺杂
  • 29篇荧光
  • 28篇发光性能
  • 27篇溶胶
  • 26篇荧光粉
  • 26篇稀土
  • 25篇陶瓷
  • 25篇光纤
  • 20篇硅酸

机构

  • 597篇长春理工大学
  • 30篇吉林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长...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吉林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篇长春大学
  • 10篇温州大学
  • 10篇吉林建筑工程...
  • 7篇内蒙古民族大...
  • 6篇空军航空大学
  • 5篇长春师范大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吉林工程技术...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长春工业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3篇教育部

作者

  • 83篇张希艳
  • 47篇柏朝晖
  • 44篇魏长平
  • 42篇米晓云
  • 38篇刘景和
  • 36篇李春
  • 34篇卢利平
  • 33篇林海
  • 31篇曾繁明
  • 31篇刘全生
  • 29篇秦杰明
  • 28篇蒋大勇
  • 25篇吕景文
  • 21篇赵建勋
  • 20篇王晓春
  • 17篇许洁
  • 17篇张莹
  • 17篇李岳
  • 17篇于凤霞
  • 15篇周德春

传媒

  • 112篇长春理工大学...
  • 40篇发光学报
  • 30篇硅酸盐学报
  • 19篇无机化学学报
  • 16篇物理学报
  • 15篇长春教育学院...
  • 13篇红外与激光工...
  • 12篇中国激光
  • 12篇光学学报
  • 11篇功能材料
  • 10篇激光与光电子...
  • 10篇光子学报
  • 9篇硅酸盐通报
  • 9篇人工晶体学报
  • 8篇光谱学与光谱...
  • 8篇中国稀土学报
  • 7篇长春理工大学...
  • 6篇材料导报
  • 5篇液晶与显示
  • 5篇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 19篇2023
  • 12篇2022
  • 14篇2021
  • 15篇2020
  • 25篇2019
  • 31篇2018
  • 24篇2017
  • 31篇2016
  • 37篇2015
  • 37篇2014
  • 42篇2013
  • 46篇2012
  • 50篇2011
  • 52篇2010
  • 49篇2009
  • 30篇2008
  • 53篇2007
  • 15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6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孔材料MCM-41和半导体的组装与表征被引量:3
2007年
在室温下制备介孔材料MCM-41,将稀土离子铕和半导体材料CdS组装到MCM-41孔道中,制得CdS/Eu-MCM-41复合介孔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和激发与发射光谱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CdS/Eu-MCM-41仍保持MCM-41的六方有序结构,并证明Eu3+和CdS组装到介孔孔道中.荧光光谱显示复合介孔材料发出荧光,并且在组装体中CdS的吸收边发生明显蓝移.
许洁魏长平万成龙
关键词:介孔材料孔道发光
钾离子电池用Sb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Sb基材料因具有理论容量高、储量丰富、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已成为颇具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Sb基材料普遍面临结构稳定性较差、动力学迟缓、导电性差等棘手问题,在进行钾离子脱嵌时,材料结构变化大,粉化严重,造成容量衰减过快,仅能获得较差的循环稳定性。此外,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稳定性也极大地影响着Sb基材料的循环性能。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Sb基材料发展的脚步。本文归纳了各类Sb基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通过调控材料结构以及调节电解液体系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高性能钾离子电池Sb基负极材料的设计做出了展望。
石雪建刘万强王春丽程勇王立民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SrS:Eu,Sm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被引量:7
2009年
制备了用于宽频谱红外上转换的SrS:Eu,Sin荧光粉。XRD分析表明,在1100℃,灼烧1h获得的SrS:Eu,Sm样品较理想,为SrS的面心立方结构;激发光谱表明,样品可被紫外和可见光有效激发;样品的荧光发射光谱由4个发射峰组成,峰值分别位于567,589,602和648nm。红外上转换发光光谱是峰值位于595nm附近的宽带谱,样品的红外响应范围主要位于800~1400nm。
刘全生张希艳柏朝晖王晓春卢利平米晓云
高温高压下Mg_xZn_(1-x)O固溶体的制备
2010年
研究了高温高压下制备MgxZn1-xO(0.30
秦杰明王皓曾繁明李建利万玉春刘景和
关键词:高温高压MGXZN1-XO立方相相图
荧光染料掺杂的高效率、高亮度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
2013年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30 nm)/Rubrene(0.2 nm)/CBP∶Bczvbi(8 nm,x%)/Bphen(30 nm)/Cs2CO3∶Ag2O(2 nm,20%)/Al(100 nm)的器件。研究了Bczvbi掺杂浓度(x=5,10,15)对白光器件性能的影响。综合利用发光层中主客体之间的能量转移和空穴阻挡层的空穴阻挡特性,得到了高效率、高亮度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Bczvbi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0%时,器件的效率和亮度都为最大。驱动电压为7 V时,最大电流效率为4.61 cd/A;驱动电压为9 V时,最大亮度为21 240 cd/m2。当驱动电压从4 V增加到9 V时,色坐标从(0.36,0.38)变化为(0.27,0.29),均处于白光区域。
张刚田晓萃高永慧常喜汪津姜文龙张希艳
关键词:亮度
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探寻被引量:9
2010年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文教育缺失反映了高等院校办学理念的偏差与办学目标的错位。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等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与办学量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姚天行
关键词:人文素质
海胆状Zn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一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制备出了有序排列的海胆状ZnO纳米线阵列。首先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了单层的聚苯乙烯(PS)小球,以其为模板用水热法在小球表面生长ZnO纳米线,得到了由PS小球和ZnO纳米线构成的海胆状结构。纳米线的直径均一,长度可通过水热反应时间进行控制。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一维ZnO纳米结构在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及光催化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徐志堃赵东旭孙兰兰鄂书林张振中秦杰明申德振
关键词:ZNO纳米线水热法
多媒体技术在“结晶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7年
着重论述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此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效果,指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完善。从而得出"结晶化学"教学中应该辅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米晓云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效果
不同波长响应的Y_2O_2S:Er^(3+),Yb^(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以Y2O2S为基质材料、Er2O3为激活剂、Yb2O3为敏化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Y2O2S:Er3+,Yb3+上转换发光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并分析上转换发光机理。结果表明:在980 nm和1 550 nm红外光激发下,样品发出源于Er3+的2H11/2→4I15/2、4S3/2→4I15/2(520~570 nm)较强的绿色发光和4F9/2→4I15/2(650~680 nm)的较弱的红色发光。
李秀贤柏朝晖张希艳卢利平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
碳包覆Li_3V_2(PO_4)_3正极材料在LiPF_6电解液中的表面/界面行为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碳热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碳包覆Li3V2(PO4)3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材料具有纯相单斜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材料表面存在5~10 nm的包覆碳层。碳包覆Li3V2(PO4)3材料在3.0~4.3 V电压区间内可提供120 mA.h/g(C/4倍率)、115 mA.h/g(1C倍率)和110 mA.h/g(2C倍率)的可逆容量,并且在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超过97%,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材料在充放电循环初期经历了不可逆容量损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该不可逆容量损失来源于材料表面生成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EI膜的成份主要包括ROCO2Li和RCO2Li等有机物,以及Li2CO3、LixPFy和LixPOyFz等无机物。表面SEI膜经历初期电化学循环后趋于稳定,从而保证碳包覆Li3V2(PO4)3正极材料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边筱扉刘万强魏英进
关键词:正极材料磷酸钒锂
共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