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化学与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21 被引量:1,068H指数:16
相关作者:张轩杰周工建申佳珉陈合格刘庆文更多>>
相关机构: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吉首大学湖南省林产化工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1篇生物学
  • 56篇医药卫生
  • 33篇农业科学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细胞
  • 34篇基因
  • 29篇蛋白
  • 19篇鲫鲤
  • 17篇心脏
  • 17篇异源四倍体
  • 17篇倍体
  • 15篇异源四倍体鲫...
  • 13篇三倍体
  • 13篇转录
  • 12篇克隆
  • 11篇衰老
  • 10篇杂交
  • 10篇胚胎
  • 9篇心脏发育
  • 9篇血管
  • 8篇心肌
  • 8篇性腺
  • 7篇蛋白质
  • 7篇英文

机构

  • 220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怀化学院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湖南省产商品...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6...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57篇刘少军
  • 56篇刘筠
  • 47篇吴秀山
  • 24篇张纯
  • 23篇印大中
  • 23篇梁宋平
  • 21篇袁婺洲
  • 18篇王跃群
  • 17篇李永青
  • 17篇肖亚梅
  • 16篇孙远东
  • 16篇陶敏
  • 15篇罗凯坤
  • 12篇朱传炳
  • 12篇曾雄智
  • 11篇刘文彬
  • 11篇王贤纯
  • 11篇段巍
  • 10篇胡翔
  • 9篇刘文锋

传媒

  • 50篇生命科学研究
  • 26篇湖南师范大学...
  • 14篇自然科学进展
  • 1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0篇中国科学:生...
  • 9篇Journa...
  • 8篇中国生物化学...
  • 7篇激光生物学报
  • 5篇中国科学(C...
  • 4篇国外医学(老...
  • 4篇Curren...
  • 4篇遗传
  • 4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实验生物学报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生物化学与生...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中国运动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9篇2010
  • 22篇2009
  • 22篇2008
  • 22篇2007
  • 18篇2006
  • 12篇2005
  • 20篇2004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鲫×红鲫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被引量:14
2015年
以雌性日本白鲫和雄性红鲫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杂交子代合方鲫.对该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形态特征、繁殖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合方鲫的体色为青灰色,外形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表现出杂交特征.合方鲫性腺发育正常,雌雄两性可育,并且具有较高的受精率(90.2%)和孵化率(80.5%),为新品系的繁衍和群体扩大奠定了基础.合方鲫的染色体数为2n=100,DNA含量与亲本一致,是一种二倍体鱼.合方鲫的45S r 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三部分,总长度为884 bp,与亲本序列相似度较高并表现出偏向于父本遗传的特征.同时,杂交子代序列兼有双亲特异碱基位点,表现出重组现象.合方鲫5S r DNA的NTS区具有3种长度类型,序列全长为654 bp,与母本相似度为94.2%,与父本似度为95.1%,杂交子代序列具有明显的重组和突变特征,这些基因重组和突变是品种改良和新品系形成的遗传基础.本研究证明了合方鲫在遗传组成和外形方面都与其亲本有本质区别,是一种有杂种特性的后代,该杂交品种的形成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王静肖军曾鸣徐康陶敏张纯段巍刘文彬罗凯坤刘筠刘少军
关键词:日本白鲫红鲫杂交
不同倍性鲫鲤鱼Dmc1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酵母菌Dmc1(disrupted meioticc DNA)基因是一个在减数分裂前期Ⅰ表达的特异基因,其产物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所必需的.根据酵母菌、小鼠以及人的DMC1中保守氨基酸序列合成简并引物,分别克隆了二倍体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湘江野鲤(Cyprinus carpioL.)、日本白鲫(Carassius cuvieri)、三倍体湘云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Dmc1基因部分cDNA序列.通过cDNA末端快速分离法(RACE)进一步获得了以上5种鱼Dmc1的cDNA全长,其中红鲫Dmc1、湘江野鲤Dmc1和日本白鲫Dmc1全长均为1375bp,三倍体湘云鲫Dmc1全长1383bp,异源四倍体鲫鲤Dmc1全长1379bp,这5种鱼各自都编码342个氨基酸.结果表明,红鲫、湘江野鲤和日本白鲫的DMC1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7.3%,说明DMC1蛋白在这3种鱼里具有高度保守性;而三者与已知序列的人、小鼠和斑马鱼(Danio rerio)DMC1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6%,86%和95%.以分离得到的不同倍性鱼Dmc1基因编码区中完全相同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表达分析.RT-PCR结果表明,Dmc1只在性腺中表达,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Dmc1基因在繁殖季节的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四倍体鲫鲤性腺中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Dmc1在不同倍性鱼的性腺表达有差异,在卵巢和精巢均表现为:三倍体表达最高,二倍体次之,四倍体的表达最弱,特别是在三倍体卵巢的表达远高于在二倍体和四倍体的表达.同时,对这3种鱼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分析,发现二倍体和四倍体鱼的性腺发育良好,且四倍体成熟度高于二倍体,而三倍体鱼性腺发育缓慢未达到性成熟,特别是卵巢的发育相当不好.由此可见,在不同倍性鲫鲤鱼中Dmc1基因也是减数分裂特异的基因,其表达与倍性无显著的相关性,而与性成熟相关;并且在三倍体卵巢中的过量表达可能与其减数分裂异常及其不育有关.
陶敏刘少军龙昱曾琛刘季芳刘良国张纯段巍刘筠
关键词: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性腺发育
敬钊毒素-V对吗啡成瘾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Jingzhaotoxin-V敬钊毒素-V(JZTX-V)对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吗啡成瘾小鼠模型,分别测定4组不同剂量5,50,500,1000μg/kg JZTX-V对小鼠戒断后跳跃次数的影响。结果 JZTX-V在戒断后的15min内能减少小鼠的跳跃次数,而且5、50和500μg/kg JZTX-V对跳跃次数的抑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JZTX-V在5-500μg/kg范围内能显著抑制小鼠戒断后的跳跃次数,有可能成为一种戒毒先导分子。
徐德宏陈仁忠池宇朋蔡丽君文宁肖玉成王贤纯曾雄智梁宋平
关键词:吗啡依赖戒断症状纳洛酮小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考察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的多样性被引量:3
2015年
家福捕鸟蛛(Selenocosmia jiafu)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广西、云南等边远山区、中等个体、产毒量较大和毒性较强的蜘蛛新种。为了对家福捕鸟蛛粗毒成分进行初步探索,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粗毒多肽和蛋白质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福捕鸟蛛粗毒经色谱分离后得到40多个色谱峰,经质谱鉴定得到238个多肽,且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呈现出双峰分布,其中62.5%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3 000-4 500之间,33.2%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3 000之间。这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模式不同于其他已经报道的蜘蛛粗毒中多肽的分布模式。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下的多肽分子,粗毒在50、72和90 kD附近有3条明显的条带,粗毒电泳条带经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主要是一些血蓝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钙蛋白酶等。说明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种类丰富。
胡朝暾肖震周熙陈佳陈波刘中华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多肽
中国大鲵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彭亮跃肖亚梅骆剑罗凯坤黄小西刘筠
关键词: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组织特异性
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李建中刘少军张轩杰刘筠
关键词:异源四倍体鲫鲤RAPD种质资源
三倍体湘云鲫3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序列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郭新红刘少军向兵刘筠
关键词:三倍体湘云鲫SOX基因性别分化胚胎发育
谷胱甘肽转移酶对细胞信号因子4-羟基烃烯醛的调控被引量:1
2008年
在氧化应激和衰老相关的病理条件下,4-羟基烃烯醛在体内的平衡态浓度升高。作为脂质过氧化的主要中间产物之一,4-羟基烃烯醛已被证明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影响细胞周期事件。谷胱甘肽转移酶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过程中4-羟基烃烯醛的生成,或通过将4-羟基烃烯醛转变为与GSH的结合物来降低4-羟基烃烯醛的浓度。细胞内谷胱甘肽转移酶的超表达降低了4-羟基烃烯醛的浓度,并有效地防御了细胞的凋亡,这表明由这些氧化物质引起的细胞凋亡是4-羟基烃烯醛介导的。本文对4-羟基烃烯醛的信号转导作用以及谷胱甘肽转移酶对其的调控做一综述。
周文印大中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
敬钊毒素-Ⅲ对Nav1.8通道的抑制作用
2016年
敬钊毒素-Ⅲ(Jingzhaotoxin-Ⅲ,JZTX-Ⅲ)是从敬钊缨毛蛛毒液中分离到的一种门控调节型毒素,能选择性抑制钠通道亚型Nav1.5激活,但对其他6种钠通道亚型(Nav1.1~Nav1.4、Nav1.6和Nav1.7)无抑制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钠通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了JZTX-Ⅲ对表达在ND7/23细胞上的Nav1.8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JZTX-Ⅲ抑制Nav1.8电流,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时间常数和IC50值分别为41.15±0.6 s和1.4±0.23μmol/L;1μmol/L JZTX-Ⅲ使Nav1.8通道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和激活曲线分别向去极化方向漂移10 mV和9 mV,使Nav1.8通道的稳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漂移16 mV,明显改变Nav1.8通道的激活和稳态失活动力学。此外,钠通道序列比对结果提示JZTX-Ⅲ可能通过结合Nav1.8通道DIIS3~S4连接环上的Lys(K)残基抑制Nav1.8通道。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钠通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陶怀张亦雅陈夏何迎春梁宋平
关键词:钠通道NAV1.8膜片钳
ROS介导的蛋白质氧化的生化机制被引量:25
2007年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蛋白质氧化的生化机制。ROS可以通过直接诱导蛋白质主链和侧链氧化,也可通过脂质过氧化和糖基化等过程间接诱导蛋白质氧化,从而导致蛋白质主链断裂、侧链β-切除、蛋白质羰基化以及蛋白质-蛋白质交联,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和病理的改变,乃至加速衰老过程。该文介绍ROS介导蛋白质氧化的生化机制。
李国林印大中
关键词:蛋白质活性氧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