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01 被引量:1,034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茂林李少丽王昌庆邓洪宽王光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8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1篇农业科学
  • 86篇医药卫生
  • 50篇生物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8篇病毒
  • 46篇蛋白
  • 41篇细胞
  • 37篇旋毛虫
  • 37篇基因
  • 32篇克隆
  • 31篇免疫
  • 30篇抗体
  • 19篇原核表达
  • 18篇狂犬
  • 16篇流感
  • 16篇抗原
  • 13篇犬病
  • 13篇狂犬病病毒
  • 11篇吸虫
  • 10篇疫苗
  • 10篇隐孢子虫
  • 10篇宿主
  • 10篇孢子虫
  • 7篇血凝

机构

  • 297篇吉林大学
  • 17篇吉林大学第一...
  • 17篇吉林农业大学
  • 16篇军事医学科学...
  • 10篇吉林工商学院
  • 8篇河南科技大学
  • 8篇吉林大学第二...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广西民族大学
  • 4篇长春中医药大...
  • 4篇厦门大学
  • 4篇吉林出入境检...
  • 3篇北华大学
  • 3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辽宁医学院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6篇刘明远
  • 45篇柳增善
  • 38篇卢士英
  • 37篇吴秀萍
  • 36篇张茂林
  • 35篇关振宏
  • 33篇王学林
  • 32篇任洪林
  • 31篇陈启军
  • 30篇尹继刚
  • 30篇周玉
  • 29篇段铭
  • 24篇陆慧君
  • 19篇姜宁
  • 17篇孟宪梅
  • 17篇刘晓雷
  • 17篇白雪
  • 14篇李岩松
  • 12篇贺文琦
  • 11篇高丰

传媒

  • 4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8篇中国畜牧兽医
  • 14篇动物医学进展
  • 14篇吉林农业大学...
  • 9篇黑龙江畜牧兽...
  • 9篇中国预防兽医...
  • 9篇中国病原生物...
  • 8篇中国生物制品...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湖北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6篇中国兽医科学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国畜牧兽医...
  • 4篇分析化学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食品科技
  • 3篇病毒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17篇2016
  • 12篇2015
  • 23篇2014
  • 17篇2013
  • 18篇2012
  • 23篇2011
  • 30篇2010
  • 50篇2009
  • 32篇2008
  • 28篇2007
  • 1篇2006
3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大鼠不同消化液的脱囊试验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华支睾吸虫在大鼠不同部位消化液内的脱囊情况。方法以大鼠的新鲜胃液、十二指肠液、小肠上段液、小肠中段液、小肠下段液和大肠液作为脱囊液,模拟体内消化道环境,观察华支睾吸虫囊蚴在30min后的脱囊情况。如果脱囊率小于10%,重复试验,把作用时间延长为4h,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华支睾吸虫囊蚴在胃液中30min不能脱囊,延长时间至4h仍未见脱囊;在十二指肠液、小肠上段液、小肠中段液、小肠下段液和大肠液中30min均能大量脱囊,脱囊率分别在97.7%、94.6%、95.9%、91.7%、93.8%,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脱囊的幼虫活力较好。结论华支睾吸虫囊蚴在胃液中4h内不能脱囊,能在肠液中30min内成功脱囊,脱囊幼虫活力较好;采用新鲜肠液模拟体内环境也是华支睾吸虫囊蚴体外脱囊的一种好方法。
叶春艳吴秀萍刘明远杨秀云李玉香王学林王峰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囊蚴
miR-15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miR-15a成熟体序列合成1对miRNA寡聚单链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TM6.2-GW/EmGFP-miR中,构建pcDNATM6.2-GW/EmGFP-miR-15a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肺腺癌A549细胞后,经Real-time PCR证明pcDNATM6.2-GW/EmGFP-miR-15a能有效表达miR-15a。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iR-15a的功能和靶基因鉴定打下了基础。
张菁张茂林关振宏段铭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基因表达
抑癌基因PTEN突变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头颈部肿瘤与PTEN基因的关系国外虽已有报道,但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通过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PTEN基因突变的筛查及分析,力求发现PTEN基因突变与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Non-RISSCP)技术,对头颈部肿瘤62例、喉乳头状瘤8例进行了PTEN抑癌基因9个外显子的突变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蛋白在肿瘤组织和喉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SSCP分析发现,所有样本均未有异常的电泳带,没有基因突变被检测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的肿瘤组织和喉良性病变均表达高水平的PTEN蛋白。结论我们推测PTEN基因突变在头颈部癌症的形成中可能不起主导作用。
王心蕊余子洋王苹郝黎明刘静秋杜波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PTEN基因突变抑癌基因
利用RNAi技术靶向新城疫病毒P基因抑制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复制被引量:3
2009年
构建了针对新城疫病毒NDV NA-1株P基因的RNAi质粒;转染质粒36 h后接种NDV,通过对病毒滴度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细胞病变结果分析,表明其能抑制NDV在CEF中的复制和增殖。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NDV复制机理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技术基础。
母连志丁壮丛彦龙尹仁福刘美王昌庆李少丽邱蜜蜜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RNA干扰鸡胚成纤维细胞
旋毛虫感染对肌肉卫星细胞的TLR3及B7-H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研究旋毛虫感染对小鼠肌肉卫星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以及程序性死亡配体(B7-H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灌胃感染小鼠,以Percoll分离、差速贴壁法及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从小鼠后肢骨骼肌中分离并鉴定肌肉卫星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旋毛虫感染的肌肉卫星细胞。结果表明,B7-H1平均荧光强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旋毛虫感染后TLR3 mRNA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旋毛虫治疗自主免疫病的机制及研究旋毛虫感染后如何引发抗病毒免疫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张馨月刘晓雷吴秀萍白雪李杨赵静刘菁王学林孙树民
关键词:旋毛虫B7-H1
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基因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及保护性研究
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可感染人和100多种哺乳动物,当人类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期幼虫的肉类时可感染旋毛虫病。由于寄生虫抗原在发育期间的变异及多种分子参与寄生过程,单独使用一种蛋白很难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效力,...
孙召金丁静王楠刘菁王艳凤孙尧赵静吴秀萍
关键词:旋毛虫重组蛋白免疫原性
几种糖对4℃贮存狂犬病病毒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为探讨糖类作为狂犬病液体疫苗保护剂的可行性,本研究将海藻糖、蔗糖和葡萄糖分别加入到狂犬病病毒(RV)培养物中,使终浓度为5%、10%和20%的悬液,以不加糖的RV培养物为对照,分别测定4℃贮存3、7、10、15、30d后的TCID50/mL和ELISA值。结果显示,TCID50/mL和ELISA值均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当含5%和10%海藻糖、5%蔗糖时,贮存3d后的TCID50/mL值比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中在含5%海藻糖时,TCID50/mL达10-8.5,表明RV滴度可以很好保持;而在加入葡萄糖各组的TCID50/mL和ELIS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张茂林关振宏段铭黄英玉王欢平孟锐奇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稳定性
食源性寄生虫伪旋毛虫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可感染哺乳动物和鸟类,其宿主范围广泛,呈全球性分布。因伪旋毛虫独特的无包囊结构导致其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幼虫在肌纤维中运动模式和对肌细胞表型调节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文章对伪旋毛虫生物学特征、宿主范围、对宿主炎症反应调节和现有诊断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系统展现伪旋毛虫独特特征,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寄生虫提供理论依据。
朱海超李兆辉赵露王洋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宿主范围
抗磺胺二甲嘧啶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08年
采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出抗磺胺二甲嘧啶(SM2)单抗的杂交瘤细胞中396 bp的VH和339 bp的VL可变区基因,再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由引入的(Gly4Ser)3柔性肽体外组装抗717bp的SM2-ScFv基因。测序经NCBI Blast比较分析和Expasy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所得ScFv具有重组功能性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的特征,单链抗体的结构符合抗体可变区的功能区的框架区和可变区的结构特点,是抗磺胺二甲嘧啶的可变区基因,且经lingker连接后为影响轻重链的结构。
安宇王颖张东杰柳增善
关键词:磺胺二甲嘧啶单链抗体
多次小剂量STZ处理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及EGF与Gastrin联合应用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多次小剂量STZ处理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EGF/Gastrin联合应用对模型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5mg·Kg-1腹腔注射STZ-枸橼酸钠缓冲液,每周1次,连续4周,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生化分析和组织染色的方法观察血糖和胰岛细胞的改变。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三组:Insulin治疗组,EGF/Gastrin联合治疗组及DM对照组。EGF/Gastrin组给予EGF(1μg·Kg-1)/Gastrin(3μg·Kg-1),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14日;Insulin组给予长效胰岛素2U/d,连续14日;DM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钠缓冲液。观察血浆中胰岛素和C肽的改变,评估胰岛细胞功能。结果 35只实验组大鼠中有33只血糖值≥11.1mmol·L-1,占总数的94%。Insulin组大鼠和EGF/Gastrin组大鼠血糖值同DM组相比显著降低。DM组中血清胰岛素及C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nsulin组及EGF/Gastrin组均显著高于DM组(P<0.05)。组织学结果观察发现,成模大鼠的胰岛数量明显减少,分布不均匀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出现空泡变性。Ins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成模大鼠胰岛内Insulin染色阳性的细胞明显减少;且残存胰岛β细胞Insulin染色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Insulin组及EGF/Gastrin组大鼠胰岛中Insulin表达细胞明显增多,有部分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EGF和Gastrin联合应用能够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的恢复。
孟召祥高静张俊辉刘静秋杨丽倪劲松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细胞EGF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