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64 被引量:1,382H指数:20
相关作者:周国华张扬刘焕江吴国强谢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5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1篇天文地球
  • 39篇机械工程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理学
  • 12篇电子电信
  • 10篇电气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磁共振
  • 26篇信号
  • 25篇电磁法
  • 25篇瞬变
  • 25篇瞬变电磁
  • 25篇勘探
  • 25篇磁法
  • 24篇噪声
  • 21篇地震
  • 17篇核磁
  • 17篇核磁共振
  • 16篇震源
  • 16篇可控震源
  • 14篇电磁探测
  • 14篇线圈
  • 14篇磁探测
  • 13篇反演
  • 12篇地下水
  • 12篇地震勘探
  • 10篇仪器

机构

  • 263篇吉林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2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吉林省地震局
  • 2篇吉林建筑大学
  • 1篇长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作者

  • 106篇林君
  • 29篇刘长胜
  • 23篇王言章
  • 22篇周逢道
  • 22篇陈祖斌
  • 21篇姜弢
  • 20篇嵇艳鞠
  • 18篇蒋川东
  • 17篇程德福
  • 16篇林婷婷
  • 15篇徐学纯
  • 14篇王君
  • 14篇朱凯光
  • 14篇段清明
  • 11篇王忠仁
  • 11篇万玲
  • 11篇孙淑琴
  • 11篇王应吉
  • 11篇张林行
  • 10篇贾海青

传媒

  • 39篇地球物理学报
  • 25篇吉林大学学报...
  • 2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9篇地球物理学进...
  • 14篇吉林大学学报...
  • 11篇仪器仪表学报
  • 9篇电波科学学报
  • 6篇煤炭技术
  • 5篇传感技术学报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5篇2014年中...
  • 4篇物探与化探
  • 4篇物理学报
  • 3篇红外与激光工...
  • 3篇电子技术应用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实验室研究与...
  • 3篇2017中国...
  • 2篇电测与仪表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6篇2022
  • 19篇2021
  • 14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23篇2017
  • 11篇2016
  • 12篇2015
  • 24篇2014
  • 16篇2013
  • 24篇2012
  • 14篇2011
  • 13篇2010
  • 19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21篇2006
  • 6篇2005
2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极化探地雷达多极化数据融合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对于相同地下目标体,相比大部分传统单极化探地雷达,全极化探地雷达(FP-GPR)可以测得更全面的极化数据,称为VV,HH,VH。为了对地下目标体进行更全面精细的成像和识别,数据融合技术被应用于FP-GPR将3种不同极化模式的极化信息结合起来。然而,目前全极化探地雷达数据融合常用的加权平均融合方法,它会掩盖全极化的优点,同时也无法同时适应不同的散射机制。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拉普拉斯金字塔(LP)以及多尺度小波变换(WT)的3种FP-GPR数据融合方法。为了检验几种数据融合方法的可靠性,该文在实验室分别测量了代表3种不同基本散射机制目标体的FP-GPR数据进行分析,引入瞬时振幅为主、梯度为辅的方法将加权平均融合方法与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所应用的3种数据融合方法效果均优于加权平均融合,并且3种方法可以分别适应不同散射机制的目标体,主成分分析融合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未知散射机制目标体。最后,将主成分分析融合应用于实际冰裂缝数据成像,得到很好的融合效果,且优于加权平均融合方法。
薛策文冯晅李晓天梁文婧梁文婧王颖
关键词:数据融合拉普拉斯金字塔小波变换
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类激发极化信号源研制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使阵列式激发极化接收机采集通道一致,需要设计特定的校准信号源,为此设计和实现了以USB2.0为通信协议的类激发极化信号源。系统以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FS)理论为基础,采用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设计了DDFS内核,结合M atlab产生上述模型响应的数据。该类激发极化信号源输出电压可以在1μV^1 V可调,步进为0.038μV,信噪比大于40 dB,输出频率为1、0.25、0.125、0.062 5 Hz,误差为1.8×10-5Hz。该类激发极化信号源已经在分布式阵列电磁接收系统的主站的多通道校准工作得到了应用。
陈健林君张文秀彭黎利
关键词:激电仪直接数字合成技术
基于标准差中位数的磁共振信号尖峰去除方法
2015年
针对核磁共振探测(SNMR: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信号因受尖峰噪声干扰严重而导致其衰减形态被破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标准差中位数的尖峰噪声筛选剔除方法。通过对重复采集的数据进行阈值设定,准确识别并剔除信号中混入的随机性强、幅值高的尖峰干扰。仿真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大于信号幅值10倍的多处尖峰噪声,同时能较好地还原真实信号的衰减形态。
李同林昊田宝凤林君
关键词:核磁共振标准差中位数
地球物理矢量场磁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7年
矢量磁测技术是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勘探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与传统总场强度或总场梯度测量相比,可同时获取地磁场模量大小和方向信息,有效减少反演中的多解性,有助于对磁性体的定量解释,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反映场源的信息,提高目标体的探测分辨率和定位精度.本文根据不同应用环境,介绍了地面矢量磁测、井中矢量磁测、海洋矢量磁测、航空矢量磁测及卫星矢量磁测等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技术特点,综述了各矢量磁测仪器装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矢量磁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即由单一的总场或总场梯度测量,转向为多信息的矢量场测量或多参量测量;从低效率、探测深度浅的地面磁测转向高效率航空、大深度井中或深海目标体的快速定位与探测,并逐步发展为地面、井中、海洋、航空、卫星联合磁测和解释.通过各磁测技术和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地球物理磁场测量精度和反演分辨率.
林君刁庶张洋张扬赵静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磁力仪
可控源电磁梯度测量与成像方法
可控源电磁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可为识别矿藏和地质灾害源提供依据,但目前主流的电磁法勘探仪器普遍采用绝对场测量的方式,通过计算出卡尼亚视电阻率实现地下结构的探测.然而,绝对场测量在背景干扰抑制能力和电性边界分辨能力方面,存...
刘长胜张铭刘鹏康利利周海根刘腾任同阳姚尧
关键词:可控源电磁法成像技术视电阻率
伪随机序列发射电路设计与实验被引量:2
2004年
伪随机序列具有良好的频域特性 ,介绍了伪随机序列产生 ,给出了n阶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图 ,设计了伪随机序列发射电路 ,并测试了电路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 ,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
孙淑琴林君罗军张秉仁
关键词:伪随机序列发射电路频率域功率变换CDMA
基于灵敏度及粒子群算法的输电断面功率越限控制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20年
针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荷过重或支路开断引起输电断面内部线路可能出现越限的实际问题,研究了有功潮流灵敏度(节点注入有功功率对线路有功功率的灵敏度)和综合灵敏度(考虑各输电断面内部线路有功越限权重时,节点注入有功功率对输电断面有功功率的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粒子群优化算法,选取断面处实际功率与目标功率值的偏差为目标函数,得到发电机组出力进行断面越限控制。利用IEEE39网络模型,采用AP聚类算法进行网络的分区及输电断面的识别,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两者均可应用于越限控制过程中。
徐正清肖艳炜李群山孙淑琴颜文丽吴晨悦
关键词:输电断面综合灵敏度粒子群算法
基于VTK和QT的层状地质体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如何把地下无法透视的构造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此,针对层状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和三维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开源可视化工具包(VTK)和应用程序开发框架QT,完成对层状地质体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最后结合兴城深部探测野外示范与实验基地的实际地震勘探数据,实现了对该区域的地质模型构建及立体展示。实践表明,使用VTK和QT作为层状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开发工具是可行的,完成了该区域6个地层地质体三维建模以及结合地震数据的综合三维可视化。
姜弢陈振振徐学纯
关键词:VTKQT三维可视化
瞬变电磁法偶极装置模型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室内大量的模型实验,分析了偶极装置下导电球体、柱体及球柱组合体的瞬变响应特征,研究了偶极装置的探测分辨能力,讨论了极距大小和测点定位问题,最后归纳出偶极装置的一些工作特点。偶极装置下异常曲线形态较为复杂,解释难度较大,但受一次场影响较小,浅层探测分辨能力强,而且野外工作方便灵活,这些特点为偶极装置在诸如海底等特殊环境中进行瞬变电磁探测奠定了基础。
刘长胜林君嵇艳鞠吴国强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偶极装置
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响应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被引量:32
2012年
全波形时域航空电磁测量具有解释精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新一代时域航空电磁探测发展的趋势.为此,本文基于无源有限差分法,将发射电流离散为若干梯形脉冲元,将脉冲元在时间上产生的电磁场转换为空间初始场,在差分迭代过程中分时引入差分方程,逐步将有源有限差分方程转换为无源有限差分方程,最终实现了发射电流为任意波形时,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响应的三维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梯形波发射时,对于典型地电模型的航空时间域电磁响应,计算稳定时间大于10ms;与积分方程法相比,发射线圈中心点二次场响应平均误差小于1%.任意源三维全波形数值计算的实现为全波形三维反演和仪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许洋铖林君李肃义张晓爽王远嵇艳鞠
关键词:全波形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