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68 被引量:1,524H指数:17
相关作者:成卫宁商文静王应伦周尧郭付振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系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0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5篇生物学
  • 173篇农业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学

主题

  • 49篇苹果
  • 36篇蝉科
  • 35篇半翅目
  • 25篇蜡蝉
  • 22篇黑星病
  • 21篇药效
  • 21篇基因
  • 20篇新种记述
  • 20篇GENUS
  • 19篇HEMIPT...
  • 18篇药效试验
  • 18篇NEW_SP...
  • 17篇亚科
  • 17篇杀菌剂
  • 17篇蜡蝉科
  • 16篇田间
  • 16篇苹果黑星病
  • 15篇同翅目
  • 15篇昆虫
  • 12篇小麦

机构

  • 36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1篇宝鸡市植保植...
  • 9篇杨凌职业技术...
  • 8篇河南省农业科...
  • 5篇渭南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包头市园林科...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绍兴文理学院
  • 3篇富平县农业技...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河南农业职业...

作者

  • 90篇张雅林
  • 52篇冯纪年
  • 39篇时春喜
  • 27篇仵均祥
  • 21篇秦道正
  • 19篇李怡萍
  • 18篇王应伦
  • 17篇杨家荣
  • 16篇郭付振
  • 16篇花保祯
  • 15篇胡小平
  • 15篇李建军
  • 15篇成卫宁
  • 15篇王敦
  • 14篇魏琮
  • 14篇李修炼
  • 12篇尚素琴
  • 12篇袁锋
  • 12篇袁向群
  • 11篇戴武

传媒

  • 82篇Entomo...
  • 49篇西北农林科技...
  • 38篇西北农业学报
  • 30篇昆虫学报
  • 30篇动物分类学报
  • 10篇陕西农业科学
  • 9篇植物保护学报
  • 9篇环境昆虫学报
  • 6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农药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昆虫知识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13篇2018
  • 12篇2017
  • 15篇2016
  • 19篇2015
  • 14篇2014
  • 16篇2013
  • 25篇2012
  • 27篇2011
  • 20篇2010
  • 26篇2009
  • 17篇2008
  • 19篇2007
  • 28篇2006
  • 20篇2005
3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f80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12年
从HearNPV G4株基因组中克隆得到orf80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基因构建于pMAL-c4E载体并在TB1中融合表达,orf80融合表达蛋白分子质量为73.3ku,与预测的蛋白一致,Western blot验证正确。纯化融合蛋白后制备抗原并注射新西兰大白兔从而得到orf80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其效价达到2.56×105,表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用于orf80编码蛋白的检测及蛋白互作等相关研究。
徐利吕婷婷甘恩宇高秋荣王敦
关键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多克隆抗体ELISA
米仓山蚊蝎蛉二新种记述(长翅目:蚊蝎蛉科)被引量:3
2006年
记述陕西南部米仓山蚊蝎蛉2新种,净翅蚊蝎蛉Bittacus puripennatus Cai et Hua和缠绕蚊蝎蛉Bittacus implicatus Huang et Hua。模式标本均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蔡立君黄蓬英花保祯
关键词:长翅目蚊蝎蛉科
长蝎蛉幼期形态附生物学记述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蝎蛉科(Panorpidae)是长翅目(Mecoptera)最大的科,是重要的生态指示昆虫。然而,由于对环境条件要求苛刻,饲养困难,其幼期研究很不充分。【方法】本研究通过人工饲养成虫获得了长蝎蛉Panorpa macrostyla Hua的卵、幼虫和蛹等全部虫态,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了其超微形态,并简要记载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长蝎蛉每年发生1代,成虫发生于6月末至8月初。卵椭球形,卵壳表面覆盖一层隆起的网状结构。幼虫蠋型,具3对分4节的胸足和8对不分节的腹足;头壳高度骨化,具1对由26个小眼组成的复眼和1对3节的触角,口器咀嚼式;腹部第1-9节背面具有成对的背毛突,第10节仅有1根背毛突,腹部末端具有一个可伸缩的吸盘;呼吸系统为周气门式,具1对前胸气门和8对腹气门。幼虫共4个龄期,以预蛹期在土室内越冬。蛹为强颚离蛹,外形接近成虫,雄蛹腹部末端膨大。【结论】基于幼虫形态特征,长蝎蛉明显区别于新蝎蛉属Neopanorpa、华蝎蛉属Sinopanorpa、双角蝎蛉属Dicerapanorpa以及单角蝎蛉属Cerapanorpa幼虫。然而,长蝎蛉幼虫头部刚毛L2和SO2,腹部末节刚毛D2,SD1和SD2端部均膨大呈棒状,与蝎蛉属Panorpa其他种类区别明显,表明长蝎蛉的属级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
姜碌花保祯
关键词:长翅目蝎蛉科生活史幼虫
中国瓢蜡蝉科一新记录属——德里瓢蜡蝉属被引量:2
2006年
报道了瓢蜡蝉科中国1新记录属——德里瓢蜡蝉属Delhina Distant及中国新记录种德里瓢蜡蝉D.eurybrachydoides Distant,绘制了其主要外形特征,首次描记雄性外生殖器特征。
车艳丽张雅林王应伦
关键词:半翅目蜡蝉总科瓢蜡蝉科
温度对茶小绿叶蝉成虫存活率及保护酶系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为探讨温度对茶小绿叶蝉适应能力的影响,室内设置-10、-5、0、5、10、15、20、25、30、35、38、41和44℃共13个温度梯度,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1 h后成虫存活率及其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n Zn-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35℃之间,成虫存活率均大于90%,其它处理成虫存活率明显降低。SOD、POD、CAT、T-AOC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变化在5~30℃之间差异不显著,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时,保护酶活性亦有降低或增加的趋势,但均以41℃时含量最高,SOD、POD、CAT、T-AOC活性和总蛋白含量分别为2.64、0.68、1.58、0.67 U/mg和178.33μg/m L,但Cn Zn-SOD活性在各处理中均无显著差异,其值在0.96~1.05 U/mg之间。低温处理下的试虫反应更敏感,各指标含量均低于高温处理。表明茶小绿叶蝉成虫存活率、保护酶活性变化、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蛋白含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在低温和高温下致死的原因与保护酶系统被破坏有关。
乔利秦道正卢兆成刘祥臣吕立哲仵均祥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温度存活率酶活力
吡唑醚菌酯与霜脲氰不同混配组合对黄瓜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通过吡唑醚菌酯与霜脲氰不同混配组合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明确这两种药剂混配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效果,筛选出最合理的混配组合.本实验采用室内盆栽法.试验表明,98%霜脲氰原药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好于97.5%吡唑...
时春喜王清曲子瑞张腾赵佳振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吡唑醚菌酯霜脲氰室内毒力测定
中国胫管蓟马属一新纪录种(缨翅目,管蓟马科)(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记述中国1新纪录种,安氏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anantha krishnani Kud,1978。详细描述了安氏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ananthakrishnani Kud,1978的形态特征,提供了胫管蓟马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曹少杰咸晓艳冯纪年
关键词:缨翅目管蓟马科
丽步甲陕西亚种(Carabus formosus nili)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011年
记述了丽步甲陕西亚种Carabus formosus nili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在陕西杨凌地区,该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5月上旬至10月下旬活动,分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卵。卵期7~9 d;幼虫2龄,历期分别为4~6 d,14~18 d;预蛹期16~19 d;蛹期7~10 d。成虫以蜗牛、蛞蝓、蚯蚓及多种鳞翅目幼虫为食,幼虫主要以蜗牛为食。
申潼尚素琴魏永平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生活史
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华蝉族系统发育地位研究(半翅目:蝉科)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无鼓膜发音器的华蝉族(Sinosenini)昆虫在蝉总科(Cicadoidea)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依据在陕西宁陕采集的合哑蝉Karenia caelatata成虫标本,对华蝉族的合哑蝉K.caelatat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注释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蝉总科其他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分别构建了蝉总科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合哑蝉线粒体基因组长14960 bp(GenBank登录号:MN922304),其基因组成、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组成和密码子使用等,与蝉总科其他类群具相似特征。核苷酸多样性分析表明,atp8,nad6和nad2为易变基因,而cox1比较保守。非同义替换率和同义替换率比表明,蝉总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处于高水平的纯化选择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蝉次目(Cicadomorpha)的单系性,该次目3个总科的关系为:角蝉总科Membraciodea+(蝉总科Cicadoidea+沫蝉总科Cercopodidea)。无鼓膜发音器的哑蝉属与蝉亚科(Cicadinae)的蜩蝉族(Dundubiini)相关类群聚在一起,且与寒蝉属Meimuna关系最近;黑蝉族(Cicadatrini)的草蝉属Mogannia和音蝉属Vagitanus则与姬蝉亚科(Cicadettinae)相关类群聚在一起;日宁蝉属Yezoterpnosia并非一个单系群。【结论】华蝉族应从姬蝉亚科转移至蝉亚科并与蜩蝉族(Dundubiini)合并,而黑蝉族应从蝉亚科转移至姬蝉亚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具有不同发声机制的蝉科昆虫系统演化提供了新信息。
袁飞敏魏琮
关键词:蝉总科线粒体基因组进化速率
木醋液与戊唑醇不同混配组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增效作用试验研究
为了明确木醋液的杀菌活性以及与戊唑醇混配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木醋液与戊唑醇不同混配组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表明:木醋液杀菌活性较低,EC50值为108.38528μg/g,其与戊唑醇混配后,...
时春喜杨彪张仙
关键词:苹果木醋液戊唑醇杀菌活性
文献传递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