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324 被引量:7,478H指数:33
相关作者:尹清华吴会军张景卫李志武邢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8篇期刊文章
  • 2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4篇化学工程
  • 36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59篇一般工业技术
  • 98篇石油与天然气...
  • 98篇建筑科学
  • 92篇理学
  • 63篇电气工程
  • 60篇经济管理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机械工程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电子电信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60篇传热
  • 123篇换热
  • 116篇强化传热
  • 88篇换热器
  • 79篇节能
  • 76篇相变材料
  • 72篇数值模拟
  • 72篇值模拟
  • 67篇天然气
  • 60篇纳米
  • 60篇冷凝器
  • 57篇水合物
  • 52篇蒸发式
  • 50篇蒸发式冷凝
  • 49篇蒸发式冷凝器
  • 41篇电池
  • 41篇空调
  • 39篇性能研究
  • 37篇太阳能
  • 37篇热电

机构

  • 1,307篇华南理工大学
  • 60篇中山大学
  • 53篇东莞理工学院
  • 33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青岛大学
  • 16篇广东工业大学
  • 16篇华东理工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茂名学院
  • 1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8篇淮海工学院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广东海洋大学
  • 7篇吉林化工学院
  • 7篇中山火炬职业...
  • 6篇清华大学
  • 6篇顺德职业技术...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20篇朱冬生
  • 219篇华贲
  • 120篇张正国
  • 119篇邓先和
  • 91篇丁静
  • 87篇高学农
  • 80篇陈清林
  • 76篇杨晓西
  • 70篇樊栓狮
  • 64篇汪双凤
  • 56篇蒋翔
  • 56篇方晓明
  • 48篇方玉堂
  • 46篇尹清华
  • 42篇解东来
  • 40篇李忠
  • 37篇张立志
  • 32篇汪南
  • 31篇杨建平
  • 31篇李亚军

传媒

  • 96篇华南理工大学...
  • 76篇化工进展
  • 72篇化工学报
  • 49篇化学工程
  • 45篇工程热物理学...
  • 39篇广东化工
  • 38篇现代化工
  • 26篇煤气与热力
  • 24篇太阳能学报
  • 21篇石油炼制与化...
  • 2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9篇计算机与应用...
  • 18篇高校化学工程...
  • 17篇功能材料
  • 16篇材料导报
  • 16篇陕西科技大学...
  • 14篇天然气工业
  • 14篇石油化工设备
  • 1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1篇热能动力工程

年份

  • 6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15篇2017
  • 15篇2016
  • 23篇2015
  • 29篇2014
  • 32篇2013
  • 65篇2012
  • 87篇2011
  • 99篇2010
  • 126篇2009
  • 165篇2008
  • 156篇2007
  • 111篇2006
  • 85篇2005
  • 71篇2004
1,3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上风电换流站温排水三维数值模拟
2022年
在海洋风电换流平台中,冷却水的排放会给海洋环境的速度场和温度场造成很大的影响,并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通过建立海洋平台冷却水排放三维模型,利用FLUENT中的标准k-ε湍流模型计算速度场和温度场,探讨了环境流速、热射流流速、热射流入射角等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水排放流速的增加,存在一个最佳温排水的速度(称为拐点速度),使排水对环境影响最小(对应最小面积);随着环境流速的增大,拐点速度增大;随着热射流入射角的增大,拐点速度增大,最小面积减小。
王猛陈凯熊康宁文玉良耿曼汪双凤
关键词:海上风电入射角
纳米胶囊潜热型热流体的制备及传热性能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超声乳化、原位细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壳体为聚苯乙烯,芯材为RT26的纳米胶囊相变粒子。纳米胶囊的平均粒径约为130nm,固-液及液-固相转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26.28℃、72.59J/g和23.12℃、73.6J/g,相变温度与RT26基本相当。在完全湍流条件下,研究了纳米胶囊相变粒子质量分数为6%条件下潜热型热流体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压降下潜热型热流体的传热系数比水提高了50%左右。
凌子夜王磊方玉堂高学农张正国
关键词:纳米胶囊相变材料热流体传热
基于Web的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针对建筑设计过程中分布式和协作性的特点,提出基于Web的协同设计平台,并给出平台的五层体系结构。通过引入XML工程文档实现设计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同时提出四种策略来消除协同设计中的冲突。最后给出基于项目信息表的处理流程和基于消息的冲突检测过程。
胡文斌郭荷清华贲
关键词:基于WEB建筑工程文档协同设计协作性信息表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被引量:80
2006年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其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潜热计算值相当.储(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80%石蜡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时间比石蜡减少69.7%,放热时间减少80.2%.
张正国王学泽方晓明
关键词:相变材料石蜡膨胀石墨热性能
轴流工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系数的研究
1998年
以零剪切应力线作为传热管独立单元的分离边界,研究了轴流式换热器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所得公式与实验结果一致,公式计算与实验数据对比的最大偏差小于6%。
罗小平邓先和
关键词:换热器轴流式流体
废Pd催化剂的回收技术
<正>钯催化剂在化工工业应用广泛,并且失活后贵金属损失不大,钯的回收有着重大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几类不同载体废钯催化剂的回收提纯方法。
王春华朱冬生谢振
关键词:PD催化剂回收
文献传递
木素磺酸盐树脂对六价铬的吸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以造纸工业的副产物木素磺酸盐与甲醛通过反相悬浮聚合制备的木素磺酸盐树脂为吸附剂,以重铬酸钾为吸附对象,详细研究了木素磺酸盐树脂对六价铬的吸附特性.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浓度、酸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木素磺酸盐树脂对六价铬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方程基本相符,升高温度或增加溶液的酸度均可以显著地提高树脂对六价铬的平衡吸附量,树脂对六价铬的去除应是化学吸附与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
范娟詹怀宇
关键词:木质素磺酸盐六价铬
过程工业企业模型系统及战略建模被引量:10
2000年
介绍了过程工业企业模型系统的概念和企业模型系统的构成,并对企业模型系统的研究现状和企业系统概念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过程企业系统战略模型的层次建模方法。还分析了企业系统战略决策方法。
周章玉杨少华成思危华贲
热泵技术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热泵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产品,在工农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热泵干燥技术和用热泵回收油田余热水等,可以通过应用和发展热泵技术来改善我国居民以及企业的用电方式和提高用电效率,在满足同样用热能的同时减少电量消耗和电力需求,...
杨蕾汪南朱冬生
关键词:热泵技术干燥装置余热回收节能降耗
脂肪族聚酰胺振动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3种脂肪族聚酰胺尼龙2(PA2),尼龙4(PA4)和尼龙6 (PA6)的低聚物OA2,OA4和OA6构型进行优化,得到基态稳定构型;在优化构型基础上计算了分子振动谐性力场,并对理论谐性力场进行了简正坐标分析,得到了低聚物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用标度因子0.96对计算频率校正。对照实验值,根据振动模式对其特征峰进行了指认。并讨论了由不同长度亚甲基链组成的聚酰胺对振动光谱的影响。
高进伟朱冬生李新芳王学业
关键词:聚酰胺低聚物振动光谱密度泛函理论
共1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