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0 被引量:146H指数:6
相关作者:关大勇许维维归佳寅王博宓轶捷更多>>
相关机构: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理学
  • 14篇化学工程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机械工程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军事

主题

  • 28篇气凝胶
  • 18篇溶胶
  • 9篇激光
  • 7篇氧化硅
  • 7篇溶胶-凝胶
  • 7篇碳气凝胶
  • 7篇二氧化硅
  • 7篇SIO2气凝...
  • 6篇英文
  • 5篇微结构
  • 5篇纳米
  • 5篇减反膜
  • 5篇二氧化硅气凝...
  • 4篇溶胶-凝胶法
  • 4篇散射
  • 4篇热导率
  • 4篇力学性能
  • 4篇聚变
  • 4篇互扩散
  • 4篇惯性约束

机构

  • 70篇同济大学
  • 7篇上海理工大学
  • 5篇赣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计量学院
  • 3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成都精密光学...
  • 1篇上海卫星工程...
  • 1篇航天特种材料...
  • 1篇北京绿创声学...
  • 1篇纳诺科技有限...

作者

  • 38篇周斌
  • 38篇沈军
  • 28篇杜艾
  • 21篇张志华
  • 19篇吴广明
  • 10篇朱秀榕
  • 7篇倪星元
  • 6篇归佳寅
  • 5篇钟艳红
  • 5篇高国华
  • 5篇吴学玲
  • 4篇李宇农
  • 4篇许维维
  • 4篇张宝武
  • 4篇马艳
  • 4篇张萍萍
  • 4篇关大勇
  • 3篇刘光武
  • 3篇包志豪
  • 3篇李晓芬

传媒

  • 1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1篇原子能科学技...
  • 4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激光技术
  • 2篇功能材料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TFC’15...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光学学报
  • 1篇航空学报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制导与引信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3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胶复合提高WO3气致变色薄膜氢敏特性
制备了一种WO3-TiO2-SiO2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了适用于室温下的光学氢敏薄膜。采用FT-IR、SEM、TEM、AFM、XPS以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及气致变色性能进行了表征。尽管TiO2并没...
王浩然高国华吴广明张增海沈军周斌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WO3薄膜镀膜
聚乙烯与聚丙烯中空间电荷注入特性的比较被引量:14
2014年
为研究聚乙烯与聚丙烯中空间电荷注入特性,比较不同电极材料对空间电荷注入特性的影响,使用激光诱导压力波法研究了不同电极材料下2种试样中空间电荷注入及迁移情况,电极选取的是掺有碳黑的乙烯与乙酸乙烯共聚物半导电电极和铝电极。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半导电电极的情况下聚乙烯及聚丙烯试样均有空间电荷的注入与迁移,其中聚乙烯试样中载流子的迁移率要明显高于聚丙烯试样;对于蒸镀有铝电极的2种试样则空间电荷注入明显减少;2种试样在不同电极情况下载流子在阴极的注入量均要大于阳极处的注入量。针对上述现象该研究从能带理论出发给出了相应解释:试样材料电子亲和力越高越容易注入电子;电场作用下材料能带的倾斜造成了载流子注入量在阴极和阳极处的差异;试样中载流子迁移率的差别则是因为材料内部陷阱数与深度的不同造成的。
张冶文赵晖李宗泽郑飞虎安振连
关键词:聚乙烯聚丙烯空间电荷电极材料
类银镜法高产量制备高稳定纳米银被引量:3
2012年
以AgNO3为前躯体,葡萄糖为还原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络合剂和分散剂,一步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银溶胶的形成、颗粒尺寸形貌、稳定性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TAB与Ag+和H+发生络合反应,稳定了H+,促进了葡萄糖对Ag+的还原;所制备银纳米粒子以球形为主,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范围为10~40nm,银浓度高达0.025mol/L,室温条件下能够稳定5个月以上。
李秀妍沈军杜艾关大勇张志华周斌吴广明倪星元高国华
关键词:银溶胶高稳定
ICF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实验用柱状激波管的研制被引量:3
2014年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中,点火靶丸表面(界面)的粗糙度和缺陷所产生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是决定点火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和研制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分解实验用靶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神光-Ⅱ激光装置的特点,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柱状激波管。该靶型由三种介质组成,分别为调制聚苯乙烯(CH)圆片、柱状碳气凝胶(CRF)和CH微套管。调制CH圆片和柱状CRF通过微加工技术装配到CH微套管内,封装后形成柱状激波管。介绍了该靶型的设计原理和详细的制备工艺,并对相应的靶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柱状CRF气凝胶具有较好的成型性,长度、直径和密度分别为1000μm、730μm和250mg·cm-3;CH圆片的厚度和直径分别为15μm和730μm,表面调制图形的周期和峰谷差分别为100μm和4.3μm;实验得到的柱状激波管的轴向和径向最大装配误差分别为2μm和3μm。
朱秀榕周斌杜艾李晓芬
关键词:惯性约束聚变微加工
孔结构渐变聚己内酯/羟基磷灰石仿生骨材料被引量:3
2012年
为获得具有类似人骨的渐变孔结构、力学性能良好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仿生骨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HA粉末,通过溶剂共混法将其与PCL复合,并采用浇铸/NaCl微粒浸出法制备了多孔状HA/PCL复合材料.通过控制造孔剂NaCl的粒径和用量得到了不同孔径、不同孔隙率的HA/PCL复合材料及具有渐变孔结构的HA/PCL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其孔结构,结果为孔径在100~300μm,最大孔隙率达到80%.同时研究了它们在人体体温附近(37±5)℃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渐变孔结构的HA/PC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单一孔结构的HA/PCL复合材料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梯度造孔不仅可获得与人骨极为类似的多孔仿生材料,同时还可大幅提高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
唐俊周斌杜艾张志华沈军夏琰许硕贵
关键词: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孔结构仿生力学性能
导模共振效应导致的介质手征螺旋微结构的圆二色性增强
近年来,伴随着微结构加工工艺的发展,人们不仅仅只关注于由螺旋分子或液晶分子所构成的手性介质,一些人工手性微结构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在天然材料中引入某些特殊的人工手性微结构,可以实现天然手性材料所...
刘文兴陈鸿
关键词:手性圆二色性
高密度碳气凝胶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8年
碳气凝胶是高比表面积、低电阻的纳米多孔碳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种较为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反应前驱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密度(0.567 g/cm^2)碳气凝胶。采用扫描电镜(SEM)以及氮气吸脱附等方法对高密度碳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及孔特征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法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含量即R/C值(间苯二酚和碳酸钠的摩尔比值)和溶质质量分数对高密度碳气凝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C值为200,溶质质量分数为30%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其在密度为0.567 g/cm^2的情况下比表面积可达到1765 m^2/g,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相应的比电容达到164 F/g,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张会林叶玉凤吴学玲沈军
关键词:碳气凝胶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电极材料高比表面积
铝台阶/氟化锂激光压缩复合靶的制备与测量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主要介绍用于激光加载材料非冲击压缩实验研究中的铝台阶/氟化锂复合靶的制备与相关参数的测量。铝台阶/氟化锂复合靶主要通过光学抛光减薄、离子束刻蚀台阶、表面减反膜制备、铝薄膜的精密轧制以及薄膜精密装配等加工技术与工艺流程制备。制备的铝台阶/氟化锂复合靶基本满足物理实验要求,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叶君建谢志勇黄秀光杜艾舒桦方智恒傅思祖
关键词:激光氟化锂离子束刻蚀
微结构与表面修饰对二氧化硅多孔薄膜疏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引入聚乙二醇(PEG)改性传统二氧化硅(SiO2)溶胶,得到了粒径分布较宽且粒径可控的溶胶。比较了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溶胶内修饰和薄膜表面修饰以及溶胶粒径对SiO2薄膜疏水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定量测试了二氧化硅溶胶老化过程中粒度的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表观静态接触角、薄膜成分及透光率等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PEG的添加可有效增大溶胶粒度从而增大薄膜的粗糙度,提高薄膜的疏水性。表面修饰效果受修饰方式和SiO2粒径影响,粒径较小时有利于溶胶内修饰,粒径较大时有利于对薄膜修饰。经过表面修饰剂(HMDS)的气氛处理得到了接触角为152°的超疏水薄膜,而且相比溶胶内修饰可以减小薄膜透光率的损失。
许莉丽李晓光倪星元沈军
关键词:二氧化硅薄膜表面修饰
关于声学超构材料名词术语的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近30年来,声学超构材料领域的理论与技术不断成熟与完善。以增材制造技术、飞秒激光加工等为代表的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复杂的声学超构材料的数字化设计制造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推动了这类材料的实用化进程。这些发展吸引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对声学超构材料的极大关注,因此,研讨声学超构材料领域的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以方便学术界、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从基础研究的科学概念出发,探讨了声学超构材料的定义、分类及其标准、研究手段与应用方向等有关声学超构材料的名词与术语,希望能够为建立声学超构材料有关技术标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供有兴趣的专家参考。
黄唯纯颜士玲李鑫卢明辉李勇王兆宏张燕妮吴生提郭宇春郭宇春钱斯文张和伟孙亚轩卢成绪陈延峰
关键词:方法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