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

作品数:1,650 被引量:7,396H指数:29
相关作者:温金莲黄庆华蔡秀兰易军林汉森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07篇期刊文章
  • 1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47篇医药卫生
  • 237篇理学
  • 196篇化学工程
  • 120篇文化科学
  • 29篇生物学
  • 2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1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电气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47篇色谱
  • 134篇相色谱
  • 105篇液相色谱
  • 103篇高效液相
  • 10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00篇教学
  • 92篇色谱法
  • 88篇细胞
  • 83篇药物
  • 81篇液相色谱法
  • 79篇高效液相色谱...
  • 76篇活性
  • 72篇学成
  • 71篇化学成分
  • 57篇药学
  • 52篇黄酮
  • 44篇正交
  • 42篇分子
  • 40篇肿瘤
  • 37篇甲基

机构

  • 1,621篇广东药学院
  • 87篇中山大学
  • 5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8篇广州中医药大...
  • 33篇广东省人民医...
  • 31篇暨南大学
  • 18篇广东省微生物...
  • 14篇广东省中医院
  • 14篇中国药科大学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2篇广东轻工职业...
  • 12篇广州市第一人...
  • 1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2篇沈阳药科大学
  • 12篇广东药学院附...
  • 1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1篇广州市药品检...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83篇杨帆
  • 78篇臧林泉
  • 57篇王定勇
  • 55篇张德志
  • 46篇贲永光
  • 46篇潘育方
  • 44篇李坤平
  • 42篇范华均
  • 42篇宋粉云
  • 40篇梅文杰
  • 33篇潘雪刁
  • 31篇孔繁晟
  • 30篇李康
  • 30篇陈钢
  • 28篇林汉森
  • 28篇黄晓文
  • 26篇王秀芳
  • 26篇蔡金艳
  • 25篇唐睿
  • 25篇刘佐仁

传媒

  • 274篇广东药学院学...
  • 47篇中药材
  • 41篇广东化工
  • 35篇中国药房
  • 32篇中国实验方剂...
  • 31篇时珍国医国药
  • 31篇科教文汇
  • 24篇药学教育
  • 23篇中成药
  • 22篇中草药
  • 19篇分析测试学报
  • 18篇今日药学
  • 17篇理化检验(化...
  • 16篇亚太传统医药
  • 14篇化学试剂
  • 13篇中国现代应用...
  • 13篇广东微量元素...
  • 13篇中国医药导报
  • 12篇西北药学杂志
  • 12篇食品与药品

年份

  • 3篇2017
  • 52篇2016
  • 119篇2015
  • 159篇2014
  • 159篇2013
  • 172篇2012
  • 141篇2011
  • 164篇2010
  • 140篇2009
  • 136篇2008
  • 95篇2007
  • 56篇2006
  • 64篇2005
  • 51篇2004
  • 17篇2003
  • 22篇2002
  • 22篇2001
  • 16篇2000
  • 6篇1999
  • 9篇1998
1,6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收促进剂对芍药苷大鼠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考察不同吸收促进剂对芍药苷在大鼠十二指肠吸收过程的影响,筛选最佳吸收促进剂。方法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芍药苷含量,分别考察聚山梨酯80、羟丙基-β-环糊精、癸酸钠、去氧胆酸钠和当归提取物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和当归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芍药苷的肠道吸收速率,其次是癸酸钠和聚山梨酯80,而去氧胆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和当归提取物可作为芍药苷口服制剂的吸收促进剂使用,中药当归配伍芍药使用是合理、有效的。
易军吴秋平张凤玲黄燕芬
关键词:芍药苷吸收促进剂当归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独立设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1
2015年
针对目前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将药物分析实验独立设课,适当调整实验教学的内容,改革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更加丰富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验考核体系,构建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新体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晓霞宋粉云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实验教学
气相色谱法测定姜味草挥发油中橙花醛与香叶醛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味草挥发油,用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挥发油中橙花醛和香叶醛的含量。橙花醛和香叶醛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971~0.5826g·L^(-1)和0.1152~0.6912g·L^(-1)方法用于测定4批次姜味草挥发油中橙花醛与香叶醛的含量,橙花醛与香叶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00%,29.57%,26.30%,28.59%和36.41%,43.80%,38.72%,41.52%。
李坤平江嘉冕陈潮珠劳碧婷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挥发油
药物平行人工膜渗透性试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平行人工膜渗透性试验(PAMPA)是新药筛选中胃肠道渗透测定的新方法,其具有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很可能代替细胞模型,成为研究新药的早期的ADME筛选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方法在产业研究中应用迅速上升,本文对其作一综述,提供我国药业研发人员参考。
颜锐思张晓露杨慧谭载友
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100L液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LAF4 (1)...
梁法亮李冬利陈玉婵陶美华章卫民张德志
关键词:土茯苓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碳糊电极吸附催化伏安法测定大黄酸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建立碳糊电极(CPE)吸附催化伏安法测定大黄酸的方法。方法:在0.30mol.L-1NH3.H2O-NH4Cl(pH8.2)缓冲溶液中,0V(vs.SCE)富集60s,以250mV.s-1扫速线性扫描至-1.0V。大黄酸在CPE上于-0.67V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催化伏安峰。结果: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大黄酸的浓度在4.0×10-11~2.0×10-9mol.L-1(富集60s)和2.0×10-9~4.0×10-8mol.L-1(富集30s)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和0.9989,检出限为2.0×10-11mol.L-1。初步探讨了大黄酸在CPE和汞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并用于中药大黄中的大黄酸的测定,结果满意。结论:电极制作简便,线性范围宽,方法灵敏度高。
严志红黎拒难唐睿
关键词:大黄酸碳糊电极
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开展医学人文关怀教育初探被引量:4
2015年
在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关怀教育,特别是开展与《人体解剖学》课程相融合的医学人文关怀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人文关怀教育体现在课程整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实现了"医德兼修"的教学目的,建立了解剖学专业教育与人文关怀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张黎倪慧玲赖铿
关键词:医学人文关怀解剖学教学
氢氯噻嗪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备氢氯噻嗪-羟丙基-β-环糊精(氢氯噻嗪-HP-β-CD)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方法采用中和法制备氢氯噻嗪-HP-β-CD包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其进行表征;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包衣膜处方,并对优化处方的体外释药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优化后的氢氯噻嗪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12 h内符合零级释药模型,累积释放度达到90%。结论以氢氯噻嗪-HP-β-CD包合物为中间体,可制成12 h内零级释药特征显著的微孔渗透泵片。
杨炎炎许兆杰易军卫世杰李宁高崇凯
关键词:氢氯噻嗪包合物微孔渗透泵片
哈虫胶囊制备工艺的选择被引量:1
2002年
采用均匀设计对哈虫胶囊制备中的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优化条件为 :超声波时间 (A)为 3h ,乙醇体积分数 (B)为2 0 % ,溶剂体积 (C)为 2 0 5mL ,浸泡时间 (D)为 13h ,优化条件下的醇提取率及总提取率分别为 ( 5 4.3± 0 .78) %及 ( 6 4.1± 0 .6 5 ) % ;超声波提取率显著高于渗漉法 [醇提取率为 ( 12 .5± 0 .33) % ,总提取率为 ( 18.0± 0 .47) % ]。
徐位良龙晓英
关键词:均匀设计
强酸性大孔树脂催化合成肉桂酸正丙酯的研究
2008年
应用强酸性大孔树脂CAT600做催化剂合成肉桂酸正丙酯,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肉桂酸0.02 moL,酸醇摩尔比1∶5,催化剂用量45%,反应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产率达94.30%。
黄利罗伟成张德志黎彧黄伟乾
关键词:催化
共1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