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355 被引量:3,806H指数:18
相关作者:刘建华赵洪力关长斌张海全罗永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43篇期刊文章
  • 20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0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3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9篇理学
  • 163篇化学工程
  • 45篇电子电信
  • 35篇冶金工程
  • 33篇机械工程
  • 32篇电气工程
  • 2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文化科学
  • 12篇建筑科学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篇医药卫生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46篇合金
  • 85篇纳米
  • 61篇力学性能
  • 61篇力学性
  • 59篇冷轧
  • 55篇非晶
  • 52篇板形
  • 46篇复合材料
  • 46篇复合材
  • 45篇显微组织
  • 42篇第一性原理
  • 40篇离子
  • 40篇铝合金
  • 39篇贝氏体
  • 36篇非晶合金
  • 35篇带钢
  • 35篇轧机
  • 35篇金刚石
  • 33篇奥氏体
  • 27篇应力

机构

  • 1,351篇燕山大学
  • 29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9篇河北科技师范...
  • 13篇东北大学
  • 13篇钢铁研究总院
  • 1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3篇河南理工大学
  • 13篇华北理工大学
  • 12篇品德实业太原...
  • 11篇河北建材职业...
  • 11篇秦皇岛职业技...
  • 11篇中航工业北京...
  • 10篇中原工学院
  • 9篇河南科技大学
  • 8篇北华航天工业...
  • 8篇吉林大学
  • 8篇唐山职业技术...
  • 8篇黄山学院
  • 8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105篇李青山
  • 98篇白振华
  • 83篇张福成
  • 83篇王明智
  • 59篇刘日平
  • 47篇邹芹
  • 42篇马明臻
  • 41篇刘世民
  • 39篇刘宏民
  • 37篇赵玉成
  • 37篇王青峰
  • 34篇蔡大勇
  • 32篇王东城
  • 31篇傅万堂
  • 30篇邵光杰
  • 30篇廖波
  • 27篇杨庆祥
  • 24篇战再吉
  • 22篇邢广忠
  • 22篇徐瑞

传媒

  • 134篇燕山大学学报
  • 99篇钢铁
  • 54篇塑性工程学报
  • 50篇稀有金属材料...
  • 46篇材料热处理学...
  • 35篇物理学报
  • 33篇金刚石与磨料...
  • 28篇机械工程学报
  • 27篇金属热处理
  • 24篇中国机械工程
  • 24篇热加工工艺
  • 19篇钢铁研究学报
  • 19篇高压物理学报
  • 16篇金属学报
  • 16篇上海金属
  • 16篇Transa...
  • 15篇无机化学学报
  • 14篇硅酸盐学报
  • 14篇材料工程
  • 13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2篇2024
  • 48篇2023
  • 56篇2022
  • 73篇2021
  • 68篇2020
  • 66篇2019
  • 69篇2018
  • 65篇2017
  • 47篇2016
  • 76篇2015
  • 76篇2014
  • 86篇2013
  • 90篇2012
  • 106篇2011
  • 85篇2010
  • 97篇2009
  • 64篇2008
  • 70篇2007
  • 58篇2006
  • 25篇2005
1,3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下TiN的结构转变、弹性和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高压下TiN的结构转变、弹性和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压力作用下,TiN经历了从NaCl型结构到CsCl型结构的转变,转变压力为348GPa;TiN的弹性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规律。此外,还给出了德拜温度和热容量这两个重要热力学量与温度和(或)压力的依赖关系。
郝爱民周铁军朱岩刘鑫
关键词:热力学性质第一性原理计算
大型锻件微孔隙氢压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微孔隙氢浓度计算公式,结合原有微孔隙氢压强度计算公式,建立了钢中微孔隙氢压强度综合计算模型。通过分析锻件内的微孔隙的物理性质和变形特征,将微孔隙分布视为多孔可压缩材料,利用多孔可压缩材料的刚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Cr5材料锻件内部微孔隙锻造压实与微孔隙氢压强度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上下V型砧锻造工艺下,压下量对相对密度和微孔隙氢压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大,锻件内部相对密度随之增大,相对密度对微孔隙氢压强度的影响有一个阈值效应,通过控制锻件压下量可以有效地控制锻件内部的微孔隙氢压强度的大小。
杜凤山李杰范俊锴黄华贵李源
高温超导双晶结垫圈型dc SQUID磁强计的研制被引量:6
2003年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10x10mm2的SrTiO3双晶基片上制备了纯c取向的高温超导YBCO薄膜,薄膜表面平整,杂相颗粒少,在20μm尺度范围内,起伏在几个nm之内。通过标准光刻和离子束刻蚀工艺制备出了高温超导垫圈型双晶结dcSQUID磁强计。测试结果表明:磁强计有效面积达0 09mm2,在没有超导屏蔽的环境下,磁强计白噪声区磁场噪声达到333fT/Hz1/2。
漆汉宏田永君王天生郑东宁
关键词:DE磁强计
微合金钢价电子结构与力学性能关联的计算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EET理论(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以经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热处理的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其主要组成晶胞的价电子结构,提出表征微合金钢宏观力学性能的新参量:等效共价电子密度和键能统计值,并给出了准确定义及实验验证,从原子成键角度建立微合金钢各组成晶胞价电子结构相关参数与其强塑性的本质关联.研究表明:微合金钢中马氏体组元为硬脆相,对微合金钢力学性能主要起强化作用;奥氏体组元为塑软相,对微合金钢力学性能主要起韧化作用,而微合金钢表现出的宏观力学性能是其各组元晶胞的价电子结构参数与晶胞含量共同决定的结果.等效共价电子密度是其强度的表征,等效共价电子密度越大,微合金钢强度越大;而键能统计值是其塑性的表征,键能统计值越大,微合金钢塑性越大.
王兴隆彭艳
关键词:微合金钢价电子结构键能强塑性
金刚石工具制造技术的发展与热点问题(上)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就金刚石工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着重讨论了金刚石锯片的制造技术发展。并就金刚石表面镀覆、结合剂的预合金化和刀头制造技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具体技术介绍。在镀覆技术方面讨论了镀覆对金刚石工具质量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结合剂的预合金化方面介绍了雾化法、共沉积法和机械合金化方法等,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介绍了部分合金化粉末产品;在刀头制造技术方面介绍了金刚石有序排列、钎焊技术、轧制法制造刀头技术等。
王明智
关键词:金刚石锯片镀覆钎焊轧制法
Al系高熵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与传统合金相比,由多个主元素构成的高熵合金在物理、化学性能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比强度、抗氧化能力等重要性能都要优于传统合金。高熵合金可在组成元素上具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方式,这也为研究者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归纳了高熵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比较了高熵合金成分中各元素氧化后的氧化物性质及其对高熵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对Al系高熵合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工戴凤祥张翼飞刘庆琦范笑锋
关键词:高熵合金高温氧化抗高温氧化性能
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进展
对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发现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其原理、过程及方法对其在固相萃取、传感器、聚合物膜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认识到分子印迹聚合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左春燕李青山周想燕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
文献传递
硫代快离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商用的含易燃有机溶剂的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大而增高。以固体电解质代替有机电解液开发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是提升电池安全性能的有力途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理论上具有优异的循环特性和高的能量密度,在大型储能系统应用中具有广泛前景。如何提升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是发展全固态电池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就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离子电导率较高的硫代快离子导体(thio-LISICON)电解质的组分、结构、制备工艺和性能特征等做一个综合的分析和小结,重点分析并归纳了提高材料性能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对固体电解质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张隆杨坤董建英芦磊
关键词: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水解纤维素的电流变性能研究
刘曌刘迎丹
VC轧机内辊型优化设计技术的开发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VC辊轧机在大轧制压力轧制时,套筒塌陷位移抵消VC辊油压凸度、减弱轧机的板形控制效果并引起成品带钢产生双边浪板形缺陷的问题,充分结合VC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了一套VC辊内辊型优化设计技术,通过对VC轧辊套筒内凸式辊型的设计,使得轧机在大轧制压力轧制时,套筒内壁与芯轴表面出现局部接触,从而将套筒的塌陷位移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抑制了双边浪等板形缺陷的发生,提高了VC轧机的板形控制范围,进一步拓宽了VC轧机的应用领域。
白振华王凯王亚军常金梁周庆田柯阳林
关键词:板形
共1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