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721 被引量:6,919H指数:30
相关作者:查庆芳王宗贤刘东刘雪暖林世雄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15篇期刊文章
  • 497篇会议论文
  • 5篇标准

领域

  • 751篇石油与天然气...
  • 479篇化学工程
  • 359篇理学
  • 98篇一般工业技术
  • 8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2篇电气工程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生物学
  • 9篇建筑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矿业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机械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主题

  • 346篇催化
  • 261篇裂化
  • 261篇催化剂
  • 239篇加氢
  • 190篇催化裂化
  • 180篇渣油
  • 162篇分子
  • 136篇分子筛
  • 99篇汽油
  • 90篇沥青
  • 78篇脱硫
  • 74篇改性
  • 71篇纳米
  • 67篇柴油
  • 66篇活性炭
  • 63篇重油
  • 61篇悬浮床
  • 61篇加氢裂化
  • 61篇丙烯
  • 54篇提升管

机构

  • 1,7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5篇中国石油
  • 39篇中国石油化工...
  • 3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华东理工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17篇天津工业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清华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山...
  • 10篇北京服装学院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石化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大庆石化公司
  • 7篇山东科技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6篇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177篇杨朝合
  • 177篇阎子峰
  • 171篇刘晨光
  • 138篇阙国和
  • 135篇郑经堂
  • 121篇山红红
  • 112篇李春义
  • 81篇查庆芳
  • 79篇吴明铂
  • 78篇刘欣梅
  • 77篇徐春明
  • 74篇张玉贞
  • 73篇邓文安
  • 66篇王宗贤
  • 61篇柳云骐
  • 57篇孔瑛
  • 55篇刘东
  • 48篇夏道宏
  • 47篇柴永明
  • 45篇张建芳

传媒

  • 149篇石油学报(石...
  • 103篇石油炼制与化...
  • 94篇燃料化学学报
  • 50篇石油化工
  • 49篇中国石油大学...
  • 47篇石油大学学报...
  • 44篇化工进展
  • 39篇炼油技术与工...
  • 3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1篇工业催化
  • 26篇第九届全国化...
  • 25篇炭素技术
  • 24篇石化技术与应...
  • 20篇分子催化
  • 19篇应用化工
  • 19篇石油化工高等...
  • 19篇第十五届全国...
  • 18篇石油沥青
  • 17篇化工学报
  • 16篇现代化工

年份

  • 4篇2023
  • 17篇2022
  • 8篇2021
  • 8篇2020
  • 36篇2019
  • 33篇2018
  • 31篇2017
  • 58篇2016
  • 30篇2015
  • 36篇2014
  • 74篇2013
  • 93篇2012
  • 135篇2011
  • 145篇2010
  • 125篇2009
  • 137篇2008
  • 210篇2007
  • 144篇2006
  • 130篇2005
  • 52篇2004
1,7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合物的ESI FT-ICR MS表征及其催化裂化反应特性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盐酸-乙醇溶液对焦化蜡油(CGO)中的碱性氮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分离,采用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ESI FT-ICR MS)对CGO及其盐酸抽提物中的碱性氮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考察了碱性氮化合物的催化裂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CGO中的碱性氮化合物以N1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是带烷基或环烷基侧链的喹啉类和苯并喹啉类衍生物;在催化裂化条件下,萃取出的碱性氮化合物仍具有一定的催化裂化性能,但转化率较低,主要发生烷基侧链、环烷基侧链以及联苯桥键的断裂反应,较高含量的碱性氮化合物和多环芳烃是导致其转化率低、产物分布差的关键因素。
陈小博沈本贤孙金鹏山红红
关键词:焦化蜡油碱性氮化合物ESIFT-ICRMS催化裂化
乳化重油高温稳定性及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建立了乳化油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 ,利用该方法考察了各种乳状液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 ,乳状液的析出水的百分比与稳定时间成正比 ,高温下由水溶性乳化剂制得的乳化油的稳定性优于由油溶性乳化剂制得的乳化油。根据高温稳定性考察和成本评价结果 ,筛选出了适用于催化裂化乳化进料的乳化剂 ,并对常压渣油及其乳化油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由于乳化油进入提升管后与催化剂接触发生二次爆破雾化 ,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 )对催化裂化反应也具有强化作用 ,因而极大地改善了原料油与催化剂的接触状况 ,提高了原料的转化深度。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常压渣油乳化油的转化率比常压渣油提高 4 %~ 7% ,汽油产率提高 1 %~ 4 % ,液收率提高 3 %~ 5 % ,干气产率约增加 0 .8% ,焦炭产率相差不大。在近似的转化率下 ,乳化油作为原料时的产品选择性优于常压渣油。初步分析表明 ,催化裂化装置采用乳化进料以后 。
孙昱东杨朝合韩忠祥钮根林梁迎春段练
关键词:乳化重油高温稳定性催化裂化乳化油转化率经济评价
CMC和CTAB双模板法合成具有稳定结构的MCM-41中孔分子筛(英文)被引量:8
2008年
以羧甲基纤维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双模板,制备出了具有更高稳定性并且具有高度有序二维六方结构的MCM-41介孔分子筛.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以双模板制备的MCM-41介孔分子筛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p6mm)孔道结构.此外,以双模板制备的MCM-41介孔分子筛焙烧前后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焙烧过程中其晶胞收缩比例为3.1%.与以纯表面活性剂为模版制备的MCM-41介孔分子筛(晶胞收缩比例为9.7%)相比,双模板制备的MCM-41介孔分子筛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能. MCM-41介孔分子筛稳定性能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在硅物种、表面活性剂以及羧甲基纤维素在自组装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表面丰富的羟基与硅物种Si-(OH)x的相互作用促进了Si-(OH)x的缩聚.
张磊阎子峰乔世璋逯高清
关键词:MCM-41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方法被引量:5
2010年
综述了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含氮化合物的定量及定性分析方法,着重介绍了各类氮化物的富集、分离以及鉴定的各种方法。目前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分离方法有柱层析色谱法、酸抽提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出的含氮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高分辨质谱(FT-ICR)等手段进行鉴定。
侯婷刘东邓文安韩彬
关键词:石油含氮化合物
聚乙烯醇包埋石油脱硫菌UP-2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以筛选出的具有脱硫能力的施氏假单胞菌UP-2为固定化研究对象,二苯并噻吩(DBT)为生物催化脱硫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脱硫菌UP-2的固定化操作条件和固定化细胞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当包埋剂聚乙烯醇(PVA)浓度为10%、添加剂海藻酸钠(SA)浓度为0.2%、液菌比为20:1时,在4℃、含有1%CaCl2的饱和硼酸中交联24h后,可以得到脱硫性能很好的固定化细胞小球;在30℃、pH值为7.0的体系中反应6d,可将浓度为576mg/L的DBT降解70%左右,固定化细胞降解DBT的比活性由未固定化细胞的0.49mmol/gdw增加到6.39mmol/gdw,使用寿命高达800h以上.
张建辉孔瑛侯影飞陈嵘
关键词:生物脱硫固定化二苯并噻吩
助剂辅助催化裂化油浆离心-静电组合脱固工艺被引量:8
2019年
提出先对催化裂化(FCC)油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静电脱固的方法,加入助剂降低油浆体系的黏度,并辅助离心分离脱除沥青质,降低FCC油浆中沥青质在静电塔填料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高静电脱固的效率。研究表明,FCC油浆A中的固体颗粒90%左右是催化剂颗粒,且颗粒粒径较小,大部分集中在15μm以内,其余为焦粉颗粒,较难分离。当加入多功能复合助剂MCA-B,助剂加入比例为油浆的150%(质量比)后,油浆A体系的黏度降低至0.85mm^2/s(80℃),可满足静电脱固的黏度要求。再进行离心条件为离心力3819g,离心时间10min的离心实验,使得油浆A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分别降低了6.34%和58.82%。最后在静电电压14kV,静电温度70℃,静电稳定时间30min的条件下进行静电脱固,在此实验条件下油浆A和油浆B的脱固效率都可达到98%以上,能够将油浆中的固含量降低到30~60μg/g,可满足作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原料的固含量要求。
郭爱军靳正正龚黎明刘贺陈坤沐宝泉王宗贤
关键词:催化裂化油浆
镨掺杂新型稀土氧化物与其在生物催化应用研究
稀土元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元素,其具有许多特殊性能。其中二氧化铈作为一种稀土氧化物,铈元素可以在3+和4+价态下保持稳定,因此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合成了一种Pr掺杂的新型二氧化铈纳米颗粒,并通过TMB氧化实验对其催化性...
南朋利刘智宾汪中兵姜磊
关键词:稀土氧化物二氧化铈生物催化
文献传递
超声波处理对渣油胶体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质量分率电导率法研究了中东常压渣油在超声波处理前后胶体稳定性的变化,发现超声波处理对中东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有改善作用。利用蒸汽压渗透法(VPO)测定了超声波处理前后渣油及其SARA四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利用红外光谱(IR)测定了SARA组分的平均结构参数,发现超声波处理对中东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改善作用主要是物理分散作用,几乎没有发生渣油化学结构的变化。
张龙力杨国华阙国和杨朝合山红红
关键词:超声波渣油胶体稳定性
重油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被引量:2
2008年
在小型提升管实验装置上,以LBO-16催化剂和LTB-2多产丙烯助剂为混合催化剂(二者质量比为3/7),模拟焦化蜡油(CGO)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10~530℃,两段总停留时间为2.66s,剂油比(催化N/原料油,质量比)为7~9的条件下,催化裂化原料掺炼质量分数为20%的CGO,经两段反应后,重油转化率为84.00%,丙烯收率为18.05%,产物中干气与焦炭质量分数为10.81%;生成的汽油烯烃含量低、芳烃含量高,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杨朝合耿亚平李春义高永地
关键词: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焦化蜡油丙烯
轮古高硫渣油中类型硫的分布被引量:6
2010年
对轮古渣油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分析,考察了硫在组分中的分布规律。针对轻、重组分不同的特点,分别采用选择性氧化结合色谱分离和溶剂抽提分离的方法,测定了亚组分中的硫醚硫和噻吩硫,从而完善了渣油体系类型硫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渣油及组分中类型硫的分布。结果表明,轮古渣油中硫在各组分中的分布并非单调增加,而是呈双峰形分布,主要集中在芳香分和沥青质中。轮古渣油中的硫约有18.24%为可氧化的硫醚硫,约有81.76%为噻吩硫。随组分变重,轮古渣油组分中的总硫增加,硫醚硫在组分中所占比例变小,而噻吩硫的比率越来越大。硫醚硫主要分布在芳香分中,在重组分中分布相对均匀;噻吩硫分布规律同总硫一致,主要集中于芳香分和沥青质中。
崔文龙邓文安刘东阙国和
共1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