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作品数:1,376 被引量:5,726H指数:26
相关作者:薛秋华朱里莹刘兴诏朱志鹏曾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闽江学院旅游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72篇期刊文章
  • 8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6篇农业科学
  • 430篇建筑科学
  • 173篇生物学
  • 121篇经济管理
  • 8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篇文化科学
  • 27篇医药卫生
  • 25篇天文地球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艺术
  • 10篇水利工程
  • 10篇理学
  • 7篇政治法律
  • 7篇历史地理
  • 6篇哲学宗教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社会学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04篇景观
  • 154篇植物
  • 133篇城市
  • 124篇园林
  • 110篇公园
  • 73篇森林公园
  • 48篇风景园林
  • 47篇绿地
  • 43篇旅游
  • 42篇生态
  • 40篇兰科
  • 37篇乡村
  • 37篇城市公园
  • 35篇胁迫
  • 34篇校园
  • 32篇声景
  • 31篇文化
  • 31篇基因
  • 30篇教学
  • 26篇群落

机构

  • 1,360篇福建农林大学
  • 43篇闽江学院
  • 27篇国家林业局
  • 17篇北京林业大学
  • 14篇福建工程学院
  • 14篇学研究院
  • 1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2篇福建林业职业...
  • 1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福建省林业科...
  • 10篇福建省东山赤...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厦门大学
  • 7篇福州大学
  • 5篇福建农业职业...
  • 5篇四川大学
  • 5篇武夷学院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207篇兰思仁
  • 150篇郑郁善
  • 121篇董建文
  • 103篇荣俊冬
  • 94篇邓传远
  • 89篇何天友
  • 89篇彭东辉
  • 86篇黄启堂
  • 80篇李霄鹤
  • 73篇吴沙沙
  • 72篇陈凌艳
  • 54篇翟俊文
  • 52篇陈礼光
  • 45篇闫淑君
  • 42篇李房英
  • 39篇洪昕晨
  • 38篇谢祥财
  • 38篇朱里莹
  • 37篇刘兴诏
  • 34篇丁国昌

传媒

  • 69篇中国城市林业
  • 49篇福建农林大学...
  • 34篇森林与环境学...
  • 33篇热带作物学报
  • 33篇中国园艺文摘
  • 30篇山东林业科技
  • 25篇福建林学院学...
  • 24篇江苏农业科学
  • 23篇福建林业科技
  • 22篇四川建筑
  • 2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0篇分子植物育种
  • 20篇亚热带农业研...
  • 18篇西北林学院学...
  • 18篇福建建设科技
  • 17篇现代园艺
  • 17篇绿色科技
  • 16篇安徽农业科学
  • 16篇林业资源管理
  • 16篇福建建筑

年份

  • 6篇2024
  • 39篇2023
  • 148篇2022
  • 182篇2021
  • 170篇2020
  • 87篇2019
  • 112篇2018
  • 135篇2017
  • 114篇2016
  • 93篇2015
  • 76篇2014
  • 80篇2013
  • 29篇2012
  • 31篇2011
  • 27篇2010
  • 18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1,3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峰村公共聚居空间冬季小气候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为说明传统村落公共聚居空间冬季小气候特征,选择桂峰村差异性较大的6个样地,在冬季连续3d实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及风速等小气候要素,从居住空间、停留空间、穿行空间三个层面分析小气候的差异性,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冬季,小气候日变化规律呈现单峰特征,相对湿度随空气温度上升而下降,居住空间内空气温度普遍较高;不同空间类型中存在小气候显著性差异,其中居住空间与穿行空间、停留空间存在差异明显,风速变化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地相比,通过改变建筑、墙体、乔木布局,产生的不同空间围合形式对聚居空间小气候环境的影响明显。
郭艳高惠灵李卓霖戴忠炜兰思仁李霄鹤
关键词:传统村落小气候
基于朴门永续理念的厦门后坑种子社区规划设计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将朴门永续和种子城市理念引入社区营造和城市建设中,提出种子社区——可持续生态社区经济共同体的设计概念,并以厦门市后坑社区为例进行社区结构、农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面探讨.针对后坑社区的住区空间、街巷空间、办公空间、生产绿地空间和公园绿地5类空间提出相应的营造策略和设计方法,实现社区环境质量的提升、社区农业结构和产业链的完整构建以及公众参与度的提高,以期为社区农业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刘懿瑶姚翔宇林娜谢雨纾裴浩成黄启堂
关键词:社区农业
福州市综合公园感知可达性影响机制研究
2021年
基于人与城市公园的关系,分析城市综合公园感知可达性的维度构成,探讨感知可达性与感知物质空间、感知社会文化、感知安全之间的关系。采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以福州市西湖公园、南江滨公园、北江滨公园、金鸡山公园为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感知安全与感知社会文化间接正向显著影响感知可达性(总效应0.28,0.166);感知物质空间正向直接影响感知可达性(总效应0.417)。建议提升公园管理与娱乐活动以加强感知安全与社会文化因素对感知可达程度的影响。增加公园游憩设施与环境卫生以增大感知物质空间对感知可达性的影响。
林婕妤郑舒琼刘玲杨巧琦林灼镕吴小刚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公园
6种野牡丹属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的分类存在较大分歧,为了弄清各个种之间的关系,对野牡丹属6种植物叶片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叶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地菍叶片上表面外,其余5种植物叶片上、下表面均有表皮毛;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下表面中脉上均有锥形和鳞片形2种形态的表皮毛,不同之处在于野牡丹为长锥形,多花野牡丹则为短锥形;细叶野牡丹和毛菍中脉上的表皮毛均为锥形,但细叶野牡丹表皮毛基部后延,毛菍则不后延;展毛野牡丹中脉上的表皮毛为长鳞片形。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细叶野牡丹、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野牡丹、毛菍和地菍则与其亲缘关系都比较远,各自聚为一类。结合花期观察结果,推断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为2个不同种,该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基本一致,由此表明野牡丹属植物叶表面特征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依据。
陈进燎兰思仁吴沙沙郝杨武海晨彭东辉
关键词:扫描电镜
外源6-BA对大红三角梅生长、开花及生理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试验采用200、500、1 000mg·L^(-1) 3个浓度梯度的外源6-BA,研究其对大红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Crimsonlake’)生长、开花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6-BA对大红三角梅的生长影响效果不明显;3种浓度下的6-BA均能促使大红三角梅提前开花,浓度越高提前效果越明显,但同时会使其花苞片有减小趋势,开花数量减少、品质降低;500、1 000mg·L^(-1)处理延长了大红三角梅的花期天数,但效果并不显著;200、500mg·L^(-1)浓度下使大红三角梅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以利于其生长和开花。总体来看,500mg·L^(-1)浓度下对大红三角梅的综合调控效果最好。
田高飞闫淑君金妍超刘震吴艳芳段嵩岚
关键词:6-BA三角梅开花
弧距虾脊兰5个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以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南北两侧的5个弧距虾脊兰(Calanthe arcuate Rolfe)野生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I)、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弧距虾脊兰26个性状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个表型性状在弧距虾脊兰群体间和群体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0.95%~41.01%之间,群体内的变异程度大于群体间变异。本研究的4个质量性状中花瓣颜色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指数(为1.12),变化丰富。叶长宽比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中萼片宽平均变异幅度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花朵数量、中萼片长、侧萼片长、花横径和中萼片宽等花部器官以及叶宽等营养器官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表型性状相关性主要集中于花部之间,说明花部之间的相关性大,且与地理因子中的海拔相关性大。5个居群聚为2类,大殿居群海拔远高于其他4个居群而聚为一支,22个表型性状R型聚类聚为3类。本研究为弧距虾脊兰的表型多样性提供了重要数据,群体内和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都较高,建议对野生居群进行就地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种质资源库,为该类群植物育种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钟惠李成儒沈立明李笑平朱雅婷郭明刘仲健吴沙沙翟俊文
关键词: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资源保护
小兰屿蝴蝶兰YUCCA基因家族鉴定及在花朵中的表达分析
2024年
生长素合成基因YUCCA在植物根、茎、叶的形成,花、果实、种子的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针对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 YUCCA基因家族进行研究,鉴定得到8个PeYUCCAs家族成员。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树、保守结构域及保守基序、基因结构、蛋白三维结构等生物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长度为400~426 aa,蛋白质分子量为43.22~47.92 kD,等电点为6.43~9.47;GAGPSG(FAD-binding)、GCGNSG (NADPH-binding)为Pe YUCCAs的保守结构域;同时其保守motif为16条,9条为所有成员所共有,且其基因结构存在2~4个内含子;PeYUCCAs的蛋白三维结构主要由多个α-螺旋、β-折叠及无规则卷曲组成;在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YUCCA序列分为四个进化枝,GroupⅠ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群,且PeYUCCAs成员在每个进化枝中都有分布。此外,RT-qPCR试验结果表明:PeYUCCA3在花朵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均有特异性表达,其中大蕾花期、合蕊柱花部的表达量最高;而PeYUCCA1、PeYUCCA5仅在合蕊柱花部中有高表达。由此推测PeYUCCA1、PeYUCCA3、PeYUCCA5可能在花器官生长发育过程,尤其在雌雄蕊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燕萍童妍胡美娟曹映辉陈斌郑燕周小琴赵凯彭东辉周育真
关键词:YUCCA花发育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于HUL理念的福州乌山历史风貌区景观资源调查与提升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福州乌山历史风貌区摩崖题刻、古树名木、建筑等3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乌山摩崖石刻276段,现存石刻106段,佚失石刻170段。其中,宋刻占总体石刻的26%,元刻占16%,明刻占18%,清刻占13%,民国至今的石刻数量占4%,时间尚未确定的疑刻24段,占23%;乌山古树名木14棵,1级保护植物2棵,2级保护植物14棵;乌山建筑共19处,文保建筑8处,历史建筑11处。从HUL(历史性城镇景观)的理念出发,在基础设施、建筑、生态环境、规划管理等4个方面阐述福州乌山历史风貌区景源提升的建议和措施。
余萌黄启堂陈志良杨茜朱晓玥
关键词:历史风貌区
福建东山地区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碳氮储量
2016年
[目的]研究沿海沙地不同林地土壤碳氮储量。[方法]以福建东山沿海地区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土层采用剖面法调查和测量各土层全碳、全氮含量,并进行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同一树种全氮、全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林地土壤碳储量均集中在0~30 cm厚土层中;4种林地土壤碳氮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麻黄、桉树、湿地松、竹子。[结论]木麻黄相比其他3个树种在沿海沙地具有更好的碳氮储存能力。
蔡昕航荣俊冬陈礼光何天友陈凌艳施成坤郑郁善
关键词:林地土壤
簕竹属10个竹种净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能力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在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选取簕竹属10个竹种:长枝竹、观音竹、花眉竹、马甲竹、木竹、牛儿竹、坭竹、霞山坭竹、信宜石竹、银丝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净光合速率测定,通过计算对这10个竹种的固碳释氧能力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竹种中整株固碳释氧能力以花眉竹为最优,适宜作为绿化植物竹种植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
万娟王舒罗睿陈剑成何天友陈礼光荣俊冬郑郁善
关键词:竹种净光合速率固碳释氧
共1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