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9,420 被引量:46,165H指数:86
相关作者:邱丽娟何中虎佟屏亚赵明李少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32篇期刊文章
  • 2,337篇专利
  • 1,143篇会议论文
  • 223篇科技成果
  • 81篇标准
  • 3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34篇农业科学
  • 507篇生物学
  • 274篇经济管理
  • 23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5篇医药卫生
  • 111篇文化科学
  • 64篇自动化与计算...
  • 6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篇理学
  • 31篇哲学宗教
  • 26篇化学工程
  • 15篇机械工程
  • 15篇历史地理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政治法律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建筑科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294篇基因
  • 2,074篇小麦
  • 1,585篇玉米
  • 1,061篇大豆
  • 972篇水稻
  • 907篇育种
  • 843篇植物
  • 738篇性状
  • 727篇蛋白
  • 662篇种质
  • 467篇抗性
  • 454篇编码基因
  • 442篇转基因
  • 442篇作物
  • 436篇分子标记
  • 404篇籽粒
  • 363篇种质资源
  • 344篇抗病
  • 300篇高产
  • 298篇栽培

机构

  • 9,35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7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5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31篇东北农业大学
  • 20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9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6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42篇吉林省农业科...
  • 128篇河北省农林科...
  • 122篇新疆农业大学
  • 113篇山西农业大学
  • 103篇国际玉米小麦...
  • 102篇中国农业科学...
  • 98篇石河子大学
  • 97篇河南农业大学
  • 93篇四川农业大学
  • 91篇长江大学
  • 88篇山东省农业科...
  • 84篇宁夏农林科学...
  • 78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448篇邱丽娟
  • 343篇何中虎
  • 293篇赵广才
  • 278篇李少昆
  • 261篇马有志
  • 243篇韩天富
  • 240篇常旭虹
  • 237篇陈明
  • 234篇夏先春
  • 233篇赵明
  • 233篇万建民
  • 230篇杨玉双
  • 221篇徐兆师
  • 211篇王晓鸣
  • 201篇王克如
  • 196篇李新海
  • 192篇王德梅
  • 186篇张世煌
  • 184篇张增艳
  • 180篇佟屏亚

传媒

  • 713篇作物学报
  • 617篇植物遗传资源...
  • 402篇中国农业科学
  • 372篇作物杂志
  • 273篇玉米科学
  • 206篇麦类作物学报
  • 138篇大豆科学
  • 127篇中国种业
  • 103篇核农学报
  • 91篇农业科技通讯
  • 88篇分子植物育种
  • 81篇中国农业科技...
  • 64篇华北农学报
  • 62篇中国农学通报
  • 58篇生物技术通报
  • 50篇中国水稻科学
  • 44篇种子科技
  • 44篇中国油料作物...
  • 38篇中国农村科技
  • 35篇世界农业

年份

  • 22篇2024
  • 414篇2023
  • 438篇2022
  • 424篇2021
  • 468篇2020
  • 498篇2019
  • 459篇2018
  • 489篇2017
  • 446篇2016
  • 495篇2015
  • 469篇2014
  • 515篇2013
  • 508篇2012
  • 449篇2011
  • 460篇2010
  • 504篇2009
  • 518篇2008
  • 421篇2007
  • 361篇2006
  • 274篇2005
9,4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抗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抗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逆性相关蛋白是具有下述氨基酸残基序列之一的蛋白质:1)序列表中的SEQ ID №:3的序列;2)将序列表中SEQ ID №:3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
贾继增马丽清高丽锋
文献传递
L2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荚色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2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荚色中的应用。本发明针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全转录组关联分析,得到控制大豆荚色的L2基因。本发明发现调控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调控大豆豆荚的荚色,在其表达水...
邱丽娟李英慧李德林
一种用于鉴定待测植物样品是否来源于SbSNAC1-382事件或其后代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定待测植物样品是否来源于SbSNAC1‑382事件或其后代的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将SbSNAC1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到玉米自交系郑58的基因组中,获得了一个转基因玉米事件SbSANC1‑38...
王天宇张登峰曾廷儒李永祥李春辉宋燕春石云素黎裕
文献传递
一种P基因组特异的Gypsy逆转座子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基因组特异的Gypsy逆转座子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P基因组特异的Gypsy逆转座子为如下(a)或(b):(a)序列1自5’末端第531‑1575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b)序列1所示的DNA分子。...
李立会韩海明刘伟华胡赞民张锦鹏鲁玉清杨欣明李秀全
文献传递
植物耐逆性相关蛋白TaNF-YB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植物抗耐逆性相关的蛋白TaNF-YB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
马有志徐兆师冯志娟李连城陈明
文献传递
小麦TaCPK7启动子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过氧化氢诱导型启动子TaCPK7P及其应用,该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启动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然后将所述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瞬时转化烟草,启动下游重组基...
毛龙李爱丽耿帅锋赵永亮
文献传递
大豆抗倒伏及其秸秆资源化利用理化特性研究
在大豆种植地区,倒伏现象已成为严重制约大豆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豆倒伏与秸秆的机械强度关系密切,多位学者都对大豆秸秆强度测定做了一定的探讨,然而关于大豆秸秆抗倒弯曲性能还缺乏深入试验研究。另一方面中国农作物秸...
QU Xiao-shen屈晓坤QIU Li-juan邱丽娟CHEN Hai-tao陈海涛WANY Ye-cheng王业成
关键词:大豆作物抗倒伏性秸秆资源利用理化特性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被引量:61
2014年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0.18、0.06和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30-40和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王新兵侯海鹏周宝元孙雪芳马玮赵明
关键词:夏玉米种植密度
应用SSR标记分析中国北方名优绿豆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5
2015年
利用39对SSR分子标记对78份中国北方名优绿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04个等位变异,平均为2.74个。不同引物所揭示的试验材料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03~0.58之间,平均0.26。分析4个地理来源的名优绿豆资源,结果表明内蒙古的等位变异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值最大,是传统名优绿豆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河北张家口次之。聚类分析表明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的种质为组群Ⅰ,内蒙古和吉林白城的资源为组群Ⅱ。
任红晓程须珍徐东旭高运青尚启兵
关键词:SSR
基础研究提升传统作物谷子和黍稷的科研创新水平被引量:22
2016年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农作物,栽培历史超过8 000年,粟(谷子)、黍(黍稷、糜子)、稻(水稻Oryza sativa L.)、麦(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菽(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被称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五谷"[1-2],而谷子和黍稷在"五谷"中位列重要位置,可见这两种作物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考古学证据的积累证明,黍稷的驯化早于谷子,在8000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黍稷就已经在黄河流域广泛栽培;而谷子的驯化略晚于黍稷,在距今6000—7000年前被广泛栽培。已有证据表明,这两个作物均起源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在水稻尚未传到北方,小麦尚未引入中国的农耕文化形成早期.
刁现民
关键词:黍稷TRITICUMGLYCINESETARIA夏谷PANICUM
共9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