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21 被引量:196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颖姚旋谢小多宋宜云毛婷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褐色脂肪组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科学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哺乳动物体内存在着褐色脂肪组织。有别于白色脂肪组织储存能量的功能,褐色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产热作用来维持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陆续有研究阐明调控褐色脂肪组织分化与能量代谢过程的分子机制,逐渐揭示了褐色脂肪组织分化与能量代谢过程中涉及的信号通路与转录调控。这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褐色脂肪组织在能量代谢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为基于褐色脂肪组织的肥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阐述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褐色脂肪组织分化与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与转录调控,并讨论了多种基于针对褐色脂肪组织的肥胖治疗手段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 姚旋张颖单仕芳应浩
- 关键词:褐色脂肪定向分化信号通路转录调控肥胖治疗
- FADD抑制RIPK3介导的胚胎期坏死及成体炎症
- 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细胞死亡调控异常与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相关联.细胞坏死一直被认为是不受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但近年随着细胞程序性坏死被发现,关于...
- 赵群余贤军张海威刘永波张希希吴小霞解群李明应浩章海兵
- 关键词:FADD细胞坏死炎症
- 人群变异的分子基础:从单核苷酸多态性到单氨基酸多态性被引量:4
- 2013年
- 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划分为位于基因编码区的SNP和非编码区的SNP两大种类;而在基因编码区的SNP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同义SNP和改变氨基酸序列的非同义SNP.显然,非同义SNP将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即形成单氨基酸多态性.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对亚洲人群血浆样本中的SAP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某一特定SAP在纯合人群和杂合人群中可能与生理或病理性状有着不同的关联.更为重要的是,近期有研究发现,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着RNA序列与DNA序列不一致的现象.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转录水平上存在着规模化的RNA编辑(被称为RNA编辑组,RNA editome).该发现表明,个体拥有的SAP中可能有一部分与基因组SNP无关,而是源于RNA编辑组.进一步推论,可能在翻译水平上存在着不依赖DNA和RNA序列的全新的SAP.
- 苏智端林旭曾嵘吴家睿
- 细胞内质网应激与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关联被引量:11
- 2011年
- 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折叠、加工及其质量监控的重要场所。当内质网难以承担蛋白折叠的高负荷时则引发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激活细胞的未折叠蛋白响应(unfoldedprotein response,UPR)。细胞通过内质网跨膜蛋白ATF6、PERK和IRE1介导的三条极为关键的UPR信号通路,调控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增强内质网对蛋白折叠的处理能力。因此,UPR通路在细胞的稳态平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一动态过程的调控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近来大量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中内质网应激与机体的营养感应和糖脂代谢的调控过程密切相关。在肝脏、脂肪、胰岛以及下丘脑等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内质网应激均影响代谢通路的调节机制,因此在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综上所述,进一步深入了解内质网应激引发代谢异常的生理学机制,可以为肥胖、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潜在药物靶点和重要的理论线索。
- 毛婷杨柳刘勇
-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代谢性疾病糖脂代谢
- 微量元素铁代谢平衡的分子机理
- 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们缺乏或者在体内过多积累都会对机体造成伤害。铁作为人体重要必需微量元素,其代谢平衡显得尤为重要。铁缺乏可以引发缺铁性贫血;但其过量同样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例如人类血色...
- 王福悌
- 关键词:微量元素分子机理代谢疾病
- 文献传递
- 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以及早期预防被引量:2
- 2010年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营养与生活方式的迅速变迁,近年来我国居民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激增,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最主要的威胁。有研究显示: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具有较高的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这可能与"代谢性肥胖"表型和遭遇营养转型中的"致肥胖环境"有关。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慢性代谢性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开展,目前已发现了20多个肥胖和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不仅揭示了不同种族人群在基因结构和效应值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同时也发现遗传方面的差异仍无法完全解释东西方人在发病风险方面的不同。膳食、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仍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后时代,国际上的研究将更加强调基因—基因、基因—环境、基因—表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和相关的机制。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各种基因多态性、炎性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等都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而通过改变膳食和生活方式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和控制慢性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我国尤为缺乏在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中对导致慢性代谢性疾病流行的主要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的系统的研究。而这类研究将为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遗传和表型特征的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和有效预防干预策略奠定基础。
- 林旭
-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慢性代谢性疾病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
- 雷公藤红素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控制炎症反应
- 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癌等多种活性.NLRP3炎症小体作为炎症活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过程,控制其活化能有效缓解疾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建立NLRP3炎...
- 余贤军赵群张希希张海威刘永波吴小霞李明张璟璇阮绪芝章海兵
-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炎症疾病
- 衰老的分子机制与干预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16
- 2012年
- 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持老龄人口健康、干预衰老相关疾病并延缓衰老的发生对于医疗系统、科研机构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巨大的挑战。目前,对于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已经有长足的进步,对于衰老进程的生物学和遗传学机制已有突破性的认识,对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但这些研究成果还远远达不到能够延缓人类衰老并遏制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的要求。该文将从衰老的分子机制和干预手段这两个方面入手,综述衰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
- 王福龙王甄真陈雁
- 关键词:衰老长寿基因端粒表观遗传
- 靶向抑制CERB/CRTC2的抗糖尿病药物研究
- 纠正亢进的肝糖异生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发病进程及续发性疾病.多项独立研究成果确立了PKA-CREB/CRTC2在肝糖异生信号转导中的核心地位.靶向抑制CREB/CRTC2转录调控功能的小分子将会在转录水平上抑制过度活跃的肝糖...
- 陈亚琼袁源周瓉武蓉徐倩尤晗韵吴玉婷胡立宏刘浥
- 进食行为调控外周生物钟节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包括位于下丘脑视交叉神经上核中的中枢生物钟(central clock)以及外周组织生物钟(peripheral clock)。节律正常时,由中枢时钟决定的外周生物钟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食物牵引实验(food entrainment)证明改变进食时间(白天给食)可以完全逆转外周组织的节律,因此,对于外周组织,进食是一个重要的授时因子(synchronizer)。目前已报道多种进食相关信号调控外周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及节律。现就进食行为影响外周生物钟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孙秀杰陈亚琼刘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