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3,545 被引量:15,745H指数:37
相关作者:罗斌张铃汪继文贾瑞玉赵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65篇期刊文章
  • 17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73篇自动化与计算...
  • 449篇电子电信
  • 225篇理学
  • 144篇文化科学
  • 59篇机械工程
  • 47篇经济管理
  • 40篇医药卫生
  • 30篇农业科学
  • 22篇电气工程
  • 22篇社会学
  • 2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6篇天文地球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生物学
  • 10篇矿业工程
  • 10篇自然科学总论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65篇图像
  • 276篇网络
  • 132篇粗糙集
  • 127篇聚类
  • 120篇神经网
  • 120篇神经网络
  • 117篇计算机
  • 114篇矩阵
  • 104篇教学
  • 87篇数据挖掘
  • 78篇向量
  • 75篇遗传算法
  • 65篇信号
  • 61篇自适应
  • 61篇小波
  • 59篇自适
  • 57篇数据库
  • 57篇课程
  • 53篇属性约简
  • 52篇群算法

机构

  • 3,247篇安徽大学
  • 100篇中国科学技术...
  • 74篇合肥师范学院
  • 51篇合肥工业大学
  • 48篇合肥学院
  • 42篇教育部
  • 32篇安徽农业大学
  • 31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滁州学院
  • 23篇阜阳师范学院
  • 23篇皖西学院
  • 20篇解放军电子工...
  • 19篇安徽理工大学
  • 18篇安徽建筑工业...
  • 18篇清华大学
  • 18篇铜陵学院
  • 15篇巢湖学院
  • 15篇安庆师范学院
  • 14篇安徽新华学院
  • 1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03篇李龙澍
  • 195篇罗斌
  • 186篇张燕平
  • 128篇韦穗
  • 116篇梁栋
  • 116篇吴先良
  • 107篇赵姝
  • 104篇吴小培
  • 103篇郑诚
  • 92篇张铃
  • 91篇陶亮
  • 91篇汤进
  • 90篇程家兴
  • 83篇仲红
  • 75篇汪继文
  • 71篇李炜
  • 67篇吴建国
  • 65篇陈洁
  • 64篇贾瑞玉
  • 61篇刘政怡

传媒

  • 387篇计算机技术与...
  • 235篇计算机工程与...
  • 180篇安徽大学学报...
  • 114篇计算机工程
  • 89篇微机发展
  • 79篇电脑知识与技...
  • 57篇合肥工业大学...
  • 57篇计算机应用研...
  • 56篇计算机应用
  • 56篇小型微型计算...
  • 47篇计算机与现代...
  • 47篇计算机科学
  • 46篇电子学报
  • 44篇计算机应用与...
  • 41篇模式识别与人...
  • 40篇计算机科学与...
  • 39篇微型机与应用
  • 39篇计算机工程与...
  • 37篇微电子学与计...
  • 32篇系统仿真学报

年份

  • 32篇2024
  • 51篇2023
  • 52篇2022
  • 60篇2021
  • 73篇2020
  • 89篇2019
  • 121篇2018
  • 141篇2017
  • 140篇2016
  • 179篇2015
  • 178篇2014
  • 176篇2013
  • 174篇2012
  • 248篇2011
  • 210篇2010
  • 227篇2009
  • 218篇2008
  • 234篇2007
  • 140篇2006
  • 112篇2005
3,5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局部Walsh变换和非负矩阵分解的脑白质图像分割被引量:2
2012年
脑白质病变诊断是医学研究和病理分析的重要方面。颅脑核磁共振图像的白质分割在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分割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的分析和诊断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Walsh变换和非负矩阵分解的大脑核磁共振图像白质分割算法。算法首先对颅脑图像进行局部Walsh变换,选择鉴别性能好的特征得到特征矩阵,然后对其进行非负矩阵分解并得到白质的分割结果。实验表明,本方法计算简单,精度比较高,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分割结果。
赵海峰李其超罗斌孙登第
关键词:非负矩阵分解核磁共振图像图像分割白质
一种新型匿名门限秘密共享方案被引量:4
2012年
匿名秘密共享在信息安全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已有的方案因效率低,很难满足实际应用所需。将匿名秘密共享当作一个特定的安全多方计算问题来求解。首先定义并设计若干安全多方计算问题的基础协议,继而提出一个完整的匿名门限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适宜于任意门限参数,而且真正能够保护参与者的隐私。在秘密恢复时,不需要泄露任何有关参与者身份及共享份额的信息。该方案安全、有效,特别适宜于群组密码中匿名认证或匿名签名等应用。
石润华仲红
关键词:秘密共享安全多方计算匿名签名
多样性攻击下的WSN位置隐私保护方案被引量:3
2015年
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隐私保护问题,节点位置隐私是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中所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传统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存在抵御攻击类型单一、保护目标单一以及无法应对复杂多样性攻击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传统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多样性攻击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通过增加冗余抵御数据包流量分析,破坏数据包之间的相关性抵御数据包追踪,利用数据包分组、概率丢弃冗余包等方式降低网络资源消耗,达到抵御攻击类型、保护目标多样和应对多样性攻击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案能够保证事件检测率和降低网络时延,同时实现多样性攻击下的位置隐私保护。
章青仲红林春立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位置隐私汇聚节点
一种简单的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被引量:7
2006年
分析了两种有效的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Feldman s VSS方案和Pedersen s VSS方案。但是它们都是门限方案,当推广到一般接入结构时,效率都很低。为此,提出了一个一般接入结构上的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参与者的共享由秘密分发者随机生成,采用秘密信道发送。每个授权子集拥有一个的公开信息,通过公开的信息,参与者能够验证属于自己份额的共享的有效性。该方案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计算安全的,另一种是无条件安全的。其安全性分别等同于Feldman sVSS方案和Pedersen sVSS方案,但在相同的安全级别下,新方案更有效。
石润华黄刘生
关键词:秘密共享门限方案接入结构公钥密码
基于非结构三角网格的两种自适应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实现两种基于无结构Delaunay三角网格的自适应方法,并且把两种方法分别应用于求解一个典型的二维溃坝问题,同时对两种方法的数值结果和稳定性进行比较。数值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和调整问题求解区域的剖分起到明显的作用。
欧莽钦明皖汪继文
关键词:自适应网格
数字微镜器件在视频全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为研究数字微镜器件在视频全息中的应用,探讨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全息编码方法。基于数字微镜器件的微观物理结构,讨论二维离散微镜像素结构、开态微镜列的闪耀光栅特性和脉宽调制的微镜偏转工作原理。将数字微镜器件分辨力、微镜尺寸、间隔、旋转角度、参考光入射角以及衍射条件等因素结合到计算全息编码中,提出干涉面抽样方法、相位补偿技术和无偏置二元全息编码方法,使产生的计算全息图适应数字微镜器件独特的空间光调制特性和计算视频全息的要求。实验表明,该方法调整了重构物光波的衍射方向,集中了衍射光在重构像中的分布,增加了成像清晰度和光能有效利用率,提高了全息编码效率。
王大鹏韦穗
关键词:全息术数字微镜器件
非高斯噪声下输出残差或状态估计误差的熵研究
2008年
基于非Gaussian噪声线性定常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滤波器输出残差或状态估计误差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形状来建立有效的滤波设计算法,创建滤波器输出残差或状态估计误差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的统一表现形式。利用复合概率密度函数的关系对残差或状态估计误差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的近似来实现非高斯残差的高斯化或相应的熵最小化。
吴刚王爱平赵凯
关键词:非高斯噪声
蚁群优化算法求解TSP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介绍了信息素混合更新的蚁群优化算法,并用来求解TSP问题。混合信息素更新的蚁群优化算法是在蚁群系统(ACS)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在演化过程中,通过改变信息素的迭代最优更新规则和全局最优更新规则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全局最优更新规则的使用频率,从而提高系统收敛的速度和减少系统搜索的导向性,并以O liver30和att48为例给出了实验结果,说明了该混合算法的有效性。
王艳玲李龙澍
关键词:信息素蚁群优化算法蚁群系统
农作物长势的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4
1998年
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农作物长势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李龙澍
关键词:农作物长势
基于网格的流体界面追踪方法分析与改进被引量:3
2010年
对于流体运动,需要去求解其自由表面,才能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分开,目前许多人都对界面追踪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方法,其中早期的主要有PIC法、MAC法和VOF法等。Level Set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动态的界面,并且对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Level Set方法对界面的尖角部分会有较强的抹平效应。Particle Level Set方法是在Level Set方法的基础上,在界面附近引入示踪粒子,从而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本文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并提出一些改进与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谢安兵汪继文
关键词:LEVELSETPARTICLELEVELSET
共3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