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作品数:1,608 被引量:12,171H指数:58
相关作者:吴兑邓雪娇万齐林陈静李菲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54篇期刊文章
  • 496篇会议论文
  • 32篇科技成果
  • 21篇专利
  • 5篇标准

领域

  • 1,192篇天文地球
  • 30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5篇农业科学
  • 19篇电气工程
  • 16篇建筑科学
  • 12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10篇理学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电子电信
  • 7篇生物学
  • 6篇机械工程
  • 5篇水利工程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75篇降水
  • 165篇热带
  • 123篇气溶胶
  • 117篇台风
  • 115篇气象
  • 110篇气旋
  • 109篇污染
  • 108篇暴雨
  • 106篇气候
  • 102篇热带气旋
  • 100篇雷达
  • 100篇值模拟
  • 95篇数值模拟
  • 95篇同化
  • 89篇季风
  • 78篇珠江三角
  • 78篇珠江三角洲
  • 75篇环流
  • 72篇灰霾
  • 65篇夏季

机构

  • 1,608篇中国气象局广...
  • 220篇中山大学
  • 14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29篇南京信息工程...
  • 87篇广州市气象局
  • 74篇广东省气象台
  • 62篇中国气象局
  • 61篇中国科学院
  • 59篇广东省气候中...
  • 51篇中国科学院大...
  • 45篇暨南大学
  • 35篇北京大学
  • 27篇广东省气象局
  • 24篇香港科技大学
  • 2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8篇复旦大学
  • 17篇成都信息工程...
  • 16篇南京大学
  • 1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24篇吴兑
  • 213篇邓雪娇
  • 178篇万齐林
  • 131篇李菲
  • 131篇谷德军
  • 124篇林爱兰
  • 112篇郑彬
  • 110篇邓涛
  • 108篇李春晖
  • 108篇谭浩波
  • 105篇梁建茵
  • 85篇陈子通
  • 78篇丁伟钰
  • 67篇黄燕燕
  • 60篇毕雪岩
  • 58篇蒙伟光
  • 57篇黄健
  • 53篇闫敬华
  • 52篇纪忠萍
  • 50篇袁金南

传媒

  • 380篇热带气象学报
  • 78篇广东气象
  • 54篇气象学报
  • 53篇应用气象学报
  • 48篇中国环境科学
  • 48篇大气科学
  • 37篇气象
  • 28篇高原气象
  • 24篇环境科学学报
  • 24篇第33届中国...
  • 16篇海洋学报
  • 15篇中国气象学会...
  • 14篇第30届中国...
  • 13篇中山大学学报...
  • 13篇2011年第...
  • 12篇2007年中...
  • 12篇第32届中国...
  • 12篇第34届中国...
  • 10篇气象科学
  • 10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33篇2024
  • 51篇2023
  • 42篇2022
  • 47篇2021
  • 43篇2020
  • 60篇2019
  • 55篇2018
  • 77篇2017
  • 74篇2016
  • 76篇2015
  • 97篇2014
  • 90篇2013
  • 82篇2012
  • 107篇2011
  • 87篇2010
  • 66篇2009
  • 52篇2008
  • 73篇2007
  • 76篇2006
1,6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年10月珠江三角洲污染气象分析
吴蒙吴兑范绍佳
温室气体排放的中美交锋
2007年
人类诞生几十万年以来,一直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过去人类的生产活动能力和破坏自然的能力都很弱。
吴兑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地球变暖京都议定书小气候温室气体减排
青藏高原区域资料同化的变分质量控制研究:参数优化及其有效同化
2024年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区域天气系统变化对其周围及下游区域的数值天气预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高原区域质量偏低且稀少的观测资料严重制约了同化分析效果和预报质量。变分质量控制方案(VarQC)具有合理利用不同质量观测资料改善同化分析性能的良好能力。鉴于此,在对高原区域观测误差非高斯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应高原区域观测误差特征的“高斯分布+均匀分布”的变分质量控制方案(Flat-VarQC),优化了其关键参数,使其能更准确地基于同化新息向量调整观测对同化分析的影响权重,从而提高高原区域稀少观测资料的有效同化率,改善高原区域的同化分析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高原区域观测误差具有更明显的“厚尾分布”特征,同化过程中单纯的高斯分布假设将导致观测资料的有效同化率偏低,从而降低了高原区域有限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的贡献;适用于高原区域资料特点的变分质量控制关键参数优化是充分发挥高原区域FlatVarQC改善同化分析质量的关键;Flat-VarQC能够明显提升高原区域常规资料的有效同化率,吸收更多“有益”资料信息,剔除“有害”资料信息,从而提高观测资料对同化分析的正贡献。这对于高原区域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同化分析和强降水预报具有更显著的改善效果。
杨嘉瑞和杰马旭林郝冰洁张彤彤
关键词:青藏高原资料同化
NCEP和ECMWF资料表征南海夏季风的差异被引量:10
2006年
比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二者用低层风场表征南海夏季风上的差异。结果表明,NCEP得到的南海夏季风指数有明显的减小趋势,而ECMWF则没有;二者在年际尺度上都能较好地表征南海夏季风强度,而年代际尺度上有明显的位相差。与西沙站的探空资料比较结果表明,NCEP在经向风上更接近观测资料,而经向风的趋势变化正是西沙站西南风减小趋势的主要贡献项;ECMWF资料在年代际尺度变化上更接近观测资料。与1998年南海夏季风试验SCSMEX的再分析资料比较显示,NCEP资料在空间上与SCSMEX资料更相似。
郑彬谷德军李春晖
关键词: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
2006~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气溶胶和臭氧垂直分布及复合污染特征
2024年
利用2006~2020年大湾区地基、高塔、探空、飞机和卫星等多源观测资料展开分析,研究气溶胶和O_(3)以及相关气象条件的三维时空变化特征,特别关注气溶胶和O_(3)垂直分布特征以及边界层低层气溶胶对O_(3)浓度影响.研究发现,2006~2020年,大湾区地表PM_(10)波动下降(-2.2μg/(m^(3)·a)),地表O_(3)和1000m内O_(3)均波动上升(+0.8μg/(m^(3)·a),+0.6μg/(m^(3)·a));地表PM_(2.5)自2014年以来波动下降(-1.5μg/(m^(3)·a)).垂直气溶胶和O_(3)分布存在差异与共性,垂直(1000m以内)气溶胶消光系数随高度上升而减少(平均变化速率为-0.06km^(-1)/hm),O_(3)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平均变化速率为+1.4μg/(m^(3)·hm));共性上垂直气溶胶和O_(3)均在夏季达最低值,且两者均在春季自由对流层浓度最高.2006年以来,地表气象要素平均气温上升0.05℃/a,平均相对湿度上升0.44%/a,平均风速下降0.02m/(s?a),一定程度上可解释特定年份气溶胶和O_(3)浓度同步增长/下降;夏季受南海季风影响,边界层内相对湿度较高,而秋季边界层内温度较高和湿度适中,这种气象条件更有利于光化学反应.基于4a广州塔的O_(3)和PM_(10)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地表PM_(10)高值出现在夜间,454m的PM_(10)高值出现在午后并与454m O_(3)浓度呈强正相关,表现为午后边界层气溶胶的二次反应生成特征,以及这些二次气溶胶对光化辐射的后向散射作用可能是加剧边界层O_(3)污染的因素之一.
王庆邓涛吴兑吴兑张雪欧阳珊珊陶丽萍张泽彪吴晟周振
关键词:气溶胶臭氧复合污染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热通量变化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出的海洋大气参数,应用目前世界较为先进的通量算法(CORAER 3.0),计算了西太平洋区域海-气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首先分析了海-气热通量的多年平均场和气候场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而对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海-气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感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黑潮区域,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北赤道流区和黑潮区域。在气候平均场中,黑潮区域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暖池区域感热通量除了春季较小外,冬、夏和秋季基本相同,而潜热通量最大值出现在秋、冬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夏季。另外,海-气热通量还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存在16 a周期,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存在相同的周期。由相关分析可知,4月份暖池区域的海-气热通量与滞后3 a的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这种时滞相关性,可以用于进行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为我国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以上结论,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2012年的南海夏季风爆发进行了预测,预测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将偏晚1~2候左右。
左涛陈锦年王宏娜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爆发
广州南沙气溶胶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广州南沙气象探测基地大气成分站2011年散射系数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气象条件中风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年散射系数平均值来看,雾霾日>霾日>雾日>一般日,从季节来看,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雾霾日>霾日,冬季的霾日和雾霾日消光系数接近,一年中散射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2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雾日和霾日的散射系数日变化呈单峰形,雾霾日呈双峰型分布,一般日没有明显日变化。散射系数同日照、湿度、气温和风速都负相关,日照、气温和湿度的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散射系数的高值出现在偏北风中,外来源的输送对南沙散射系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风速在小于7.5m/s时散射系数都是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当风速大于7.5 m/s时,散射系数随风速的变化不规律。
王开燕邓雪娇邓涛
关键词:散射系数气象要素
双参云微物理方案伽马雨滴谱函数高精度快速求解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参云微物理方案伽马雨滴谱函数高精度快速求解方法,包括:计算M0/M3的比值c;建立μ‑Λ线性相关关系函数;对M0和M3分贝值进行样本分类以构建查找表,通过查表法查出a、b值;通过μ‑Λ线性相关关系和M0/...
刘显通万齐林胡胜肖辉黎慧琦郑腾飞夏丰冯璐
文献传递
南海季风试验综述
2000年
介绍了以中国科学家为主力、在我国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的第1次大型的国际性大气-海洋科学试验——南海季风试验(1996—2000年)。该试验研究有助于揭示大气活动及其与水圈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南海季风试验研究中所揭示出的一些新的科学认识,对全球能量和水份循环试验计划这一世界性的重大气候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冯国柱
关键词:季风试验气象防灾减灾
南海热带气旋海气边界层特征的初步观测研究
本文采用茂名博贺海洋气象观测平台、汕尾浮标、茂名浮标等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南海热带气旋影响下的海气温差分布特征及风浪关系,同时对比分析了台风“巨爵”期间涡动相关观测的感热、潜热、动量通量和COARE 3.0 算法计算的感...
刘春霞赵中阔万齐林廖菲
关键词:南海热带气旋潜热通量
共16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