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海洋研究所
- 作品数:536 被引量:2,105H指数:25
- 相关作者:黄国强童万平刘旭佳许明珠彭银辉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科学院广西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广西沿岸月平均海平面变化的分形特征
- 2001年
- 采用分数布朗运动 R/ S分析和信息维数公式 ,分析广西沿岸月平均海平面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 ,月平均海平面的动态过程具有持久性 ,其 H指数介于 0 .5 4~ 0 .86 ,计盒维数 DB介于 1.14~ 1.46 ,信息维数DI 介于 0 .86~ 0 .
- 梁士楚
- 关键词:分数布朗运动R/S分析分形维数
- 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获取海洋贝类基因组DNA的取样方法,为开展珍稀贝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文蛤、栉江瑶、翡翠贻贝、香港巨牡蛎、毛蚶为供试材料,以闭壳(合)肌全基因组DNA作为参考,采用常规酚-氯仿法抽提贝类贝腔液基因组DNA,使用生物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验证其质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检测其来源的真实可靠性。[结果]采用常规酚/氯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获得的贝腔液DNA质量优于闭壳(合)肌DNA,蛋白质、多酚色素污染较少,完全满足目的片段扩增测序;系统发育进化树则证实了贝腔液并非外源污染。[结论]从贝腔液中获取基因组DNA是完全可行的,并可将其用于目的基因片段的扩增。
- 彭银辉王芳宇蔡小辉宋忠魁
- 关键词:基因组DNA系统发育进化树
-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光裸方格星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了解光裸方格星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种质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海域光裸方格星虫6个地理野生群体(广西北海、湛江、钦州、防城港、海南儋州,以及越南海防)共9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85个单倍型,序列对AT有明显的偏倚性,群体总的单倍体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98和0.018 89。单倍型邻接聚类树分析6个群体无明显分支,各单倍型分布于单倍型网络中介图中亦没有明显的地理分支。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18 13~0.028 05,遗传分化极不明显,AMOVA分析显示光裸方格星虫的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9.74%)。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明显的单峰形,提示光裸方格星虫群体在历史上曾出现群体扩张,推算出扩张时间为距今171万年前。目前光裸方格星虫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6个地理群体间无明显遗传分化,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种群在早更新世曾出现群体扩张。
- 彭银辉周于娜刘旭佳黄国强蔡小辉潘英
- 关键词:线粒体控制区
-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微卫星位点开发-基于(AG)12探针杂交被引量:1
- 2013年
- 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技术和磁珠富集方法开发拟穴青蟹微卫星位点。结果表明,400bp以下长度的序列含微卫星的概率超过400bp以上长度的序列;从二碱基重复类型到五碱基重复类型,完美型微卫星的概率在增加。利用设计的28对引物扩增一个供试群体,其中12对引物能稳定扩增且片段大小基本符合理论长度,10个微卫星位点表现出高度多态性,9个微卫星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两组两两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P<0.0042,经Bonferroni法校正)。Micro-checker分析揭示其中的5个微卫星位点可能存在无效等位基因。排除混合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以及扩增位点PIc值在0.5以下的引物对,8对引物能用于拟穴青蟹群体遗传学等研究。
- 宋忠魁聂振平谢达王芳宇
- 关键词:磁珠富集法拟穴青蟹微卫星
- 盐度对中国鲎幼鲎生长、蜕壳、Na^(+)-K^(+)-ATP酶活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鲎资源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而了解和掌握环境因子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幼鲎生长状况的影响规律,进而选择适宜放流的时间和海区,是保证人工放流得以成功的关键。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对中国鲎幼鲎成活率、蜕壳率、蜕壳增重率、Na^(+)-K^(+)-ATP酶活性、免疫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盐度水平下中国鲎幼鲎生长、蜕壳、渗透调节能力、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变化。养殖试验持续56d,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中国鲎幼鲎的成活率、蜕壳率、二龄幼鲎均重及蜕壳增重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均随盐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蜕壳率和蜕壳增重率与盐度的回归分析均表明,中国鲎幼鲎蜕壳与生长的最适盐度分别为24.10‰和24.94‰;一龄和二龄幼鲎的Na^(+)-K^(+)-ATP酶活性均随盐度的升高呈先显著升高后显著降低趋势(P<0.05);35‰和40‰盐度试验组一龄幼鲎的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而5‰盐度试验组一龄幼鲎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显著低于25‰试验组(P<0.05);盐度对二龄幼鲎的ACP、AKP和溶菌酶(lysozyme,LZM)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5‰和40‰试验组一龄幼鲎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高于盐度较低试验组(P<0.05);二龄幼鲎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活性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盐度10‰试验组显著低于30‰和40‰试验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盐度对中国鲎幼鲎生长、蜕壳、Na^(+)-K^(+)-ATP酶活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蜕壳最适宜的盐度在24‰~25‰左右,盐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引起幼鲎生长率和成活率降低,渗透调节能力、免疫力和抗氧化力显著下降。
- 董兰芳许明珠刘海娟曾梦清陈瑞芳李世才
- 关键词:盐度蜕壳抗氧化
- 方格星虫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过程水环境因子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2011年7月18日至11月8日,从广西海洋研究所竹林海水增养殖试验基地的5口中间培育方格星虫苗种的池塘采集水样,监测和分析中培过程中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及溶解性磷酸盐等水环境因子。结果发现,5口池塘水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温21.133~33.170℃、盐度23‰~31‰、溶解氧4.926~8.873mg/L、pH值7.910~9.487、化学需氧量1.067~3.999mg/L、生化需氧量1.686~5.247mg/L、氨氮0.004~0.160mg/L、亚硝酸盐氮0.001~0.012mg/L、硝酸盐氮0.014~0.103mg/L、溶解性磷酸盐0.012~0.145mg/L,除了最大pH值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外,其它环境因子基本符合规定。
- 刘旭佳蒋艳蔡德建许明珠陈江虹黄国强
- 关键词:方格星虫水环境因子
- 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分别进行室内和室外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从海南、福建挑选亲鱼并育肥,注射激素使亲鱼产生精、卵,让卵自然受精。室内用网箱流水、黑桶充气和苗池充气等方式孵化受精卵,室外在池塘网箱中孵化受精卵,仔鱼开口后将其从网箱放出。仔鱼开口后及时投喂合适的饵料,培育30d后出苗。结果获得优质受精卵158.5万粒,孵化出仔鱼148.8万尾,孵化率93.8%,室内3种孵化方式中,网箱流水效果较好。室内育苗平均成活率12.61%,室外育苗平均成活率7.52%,室内培育比室外培育的平均成活率高5.08%。
- 刘海娟陈瑞芳彭银辉杨家林
- 关键词:军曹鱼孵化率成活率
- 广西北海半岛近岸水域活性磷酸盐与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被引量:5
- 2003年
- 本文根据 1 992~ 1 999年 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研究了广西北海半岛近岸水域活性磷酸盐 (PO4 P)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 a)含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该水域PO4 P含量的分布具有随着其补充量与浮游植物的消耗量的不同而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秋、冬季该水体PO4 P与Chl a含量之间以负相关趋势较为明显 ,春季则以正相关趋势较为明显 .该水域中氮的供应远比磷的充裕 ,除个别航次外 ,N/P均值都高于 39.1 1 ,远高于Redfield比值 (1 6 ) .PO4 P含量可能是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也可能是 1 995年
- 韦蔓新赖廷和
- 关键词:海洋化学营养水平活性磷酸盐
- 二倍体及三倍体马氏珠母贝核型被引量:4
- 1999年
- 二倍体马氏珠母贝为广西北海野生贝,2龄~3龄。三倍体马氏珠母贝用6 D M A P诱导获得,15龄。核型分析结果, 二倍体2 N = 28, 核型公式为7 M+ 3 S M+ 3 S T+ 1 T, N F= 48; 三倍体3 N = 42, 核型公式为7 M+ 3 S M+ 3 S T+ 1 T, N F= 72。染色体按 Levan 等人的标准分类。
- 阎冰王爱民叶力苏琼
-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核型二倍体三倍体染色体珍珠贝
- 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生殖细胞及胚胎发育被引量:49
- 1999年
- 1990年3月至1991年2月, 每月采样1~2次, 每次取30条个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雌雄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形态特征。计数雌性个体体腔卵细胞。1990年6月~7月取体重≥13 g 的个体, 解剖取肾管中的精卵进行人工授精,观察胚胎发育进程。取部分担轮幼虫于10 L容器中(水温275℃~29℃, 海水比重1017~1019) 培养, 观察早期个体发育。结果表明,光裸方格星虫雄性生殖细胞以细胞团形式存在,卵细胞以单个游离存在。卵细胞分5个发育期。各期卵细胞相对含量的周年变化表明光裸方格星虫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为4月~9月。光裸方格星虫的精卵只有经肾管收集后才具受精能力。受精卵约经3 h 发育为担轮幼虫, 经24 h 左右发育为海球幼虫。担轮幼虫为卵黄营养型。海球幼虫为浮游生物营养型, 摄取单细胞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 浮游生活2~3周后变态为稚星虫。
- 吴斌
- 关键词:生殖细胞繁殖期胚胎发育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