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作品数:1,485 被引量:6,118H指数:32
相关作者:郭远明张小军楼宝周永东徐开达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85篇期刊文章
  • 152篇会议论文
  • 23篇科技成果
  • 4篇标准
  • 2篇专利

领域

  • 816篇农业科学
  • 15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8篇生物学
  • 13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4篇理学
  • 53篇经济管理
  • 51篇天文地球
  • 47篇交通运输工程
  • 39篇医药卫生
  • 17篇化学工程
  • 8篇机械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71篇养殖
  • 126篇海域
  • 108篇渔业
  • 102篇色谱
  • 99篇水产
  • 99篇相色谱
  • 78篇黄鱼
  • 76篇液相
  • 76篇近海
  • 75篇液相色谱
  • 72篇水产品
  • 69篇黄姑鱼
  • 68篇质谱
  • 68篇高效液相
  • 66篇高效液相色谱
  • 60篇梭子蟹
  • 56篇群落
  • 54篇沉积物
  • 52篇对虾
  • 45篇渔业资源

机构

  • 1,466篇浙江省海洋水...
  • 353篇浙江海洋大学
  • 105篇浙江海洋学院
  • 80篇上海海洋大学
  • 65篇中国水产科学...
  • 2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6篇浙江大学舟山...
  • 15篇浙江大学
  • 13篇宁波大学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1篇教育部
  • 1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0篇丽水学院
  • 10篇江苏省海洋水...
  • 9篇大连海洋大学
  • 9篇浙江工商大学
  • 9篇江苏美正生物...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77篇郭远明
  • 176篇张小军
  • 130篇周永东
  • 117篇楼宝
  • 114篇徐开达
  • 109篇李铁军
  • 108篇朱文斌
  • 99篇梅光明
  • 93篇史会来
  • 86篇严忠雍
  • 86篇蒋日进
  • 84篇刘琴
  • 69篇张洪亮
  • 68篇张玉荣
  • 67篇许文军
  • 67篇孙秀梅
  • 66篇毛国民
  • 63篇薛彬
  • 63篇胡红美
  • 59篇陈雪昌

传媒

  • 81篇浙江海洋学院...
  • 61篇广州化工
  • 53篇海洋渔业
  • 53篇海洋与湖沼
  • 51篇山东化工
  • 4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4篇水产学报
  • 41篇科学养鱼
  • 36篇中国水产科学
  • 35篇水生生物学报
  • 29篇渔业现代化
  • 27篇食品科学
  • 26篇上海海洋大学...
  • 25篇水产科技情报
  • 25篇河北渔业
  • 24篇浙江海洋大学...
  • 21篇现代渔业信息
  • 21篇现代农业科技
  • 20篇理化检验(化...
  • 17篇水产科学

年份

  • 9篇2025
  • 64篇2024
  • 75篇2023
  • 65篇2022
  • 71篇2021
  • 76篇2020
  • 89篇2019
  • 109篇2018
  • 91篇2017
  • 80篇2016
  • 96篇2015
  • 88篇2014
  • 106篇2013
  • 78篇2012
  • 38篇2011
  • 59篇2010
  • 31篇2009
  • 29篇2008
  • 39篇2007
  • 19篇2006
1,4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投饵率对黑鲷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投饵率与水产动物的种类、数量、大小、食欲、环境及饵料质量等有关。一般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量高于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因此前者的投饵率高于后两者。随着养殖动物的生长,必须不断改变相应的投饵率,因为投饵率过低,会导致养殖动物生长参...
楼宝毛国民骆季安辛俭陈雪昌史海东
关键词:投饵率生长性状饲料转化率
文献传递
浙江沿海三疣梭子蟹的养殖模式被引量:14
2011年
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型经济蟹类,三疣梭子蟹已成为浙江省主导产业品种,并在浙江沿海得到广泛的养殖。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浙江沿海所推行的三疣梭子蟹健康养殖模式,以期为浙江省海水养殖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胡则辉徐君卓石建高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混养模式
运输密度对曼氏无针乌贼亲体死亡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运输密度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亲体增殖放流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运输密度(0.2、0.6、1.2、1.8、2.4、3 ind.·L^(-1))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及乳酸、糖原、酶活等指标情况,以期为曼氏无针乌贼放流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乌贼亲体死亡率随运输密度和运输时长的增加而升高,2.4 ind.·L^(-1)处理组乌贼死亡率最高为75%,0.2、0.6 ind.·L^(-1)处理组乌贼亲体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乌贼肝脏组织乳酸和糖原变化趋势相同,0.2 ind.·L^(-1)处理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1.2、1.8、2.4 ind.·L^(-1)处理组,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趋势基本相同,0.6、1.8、2.4 ind.·L^(-1)处理组ALP酶活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0.6、2.4 ind.·L^(-1)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呈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趋势,0.6、3 ind.·L^(-1)处理组酶活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呈上升趋势,0.2、0.6、1.2 ind.·L^(-1)处理组酶活显著低于2.4、3 ind.·L^(-1)处理组(P<0.05)。综合分析认为,密度影响乌贼亲体死亡率,密度过高和运输胁迫共同作用造成乌贼亲体死亡,运输密度不宜超过1.8 ind.·L^(-1),且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 h。
周珊珊蒋永生镇小蔓焦礼诗徐开达梁君李哲周永东
关键词:增殖放流运输密度酶活糖原
养殖三疣梭子蟹十足目虹彩病毒1的检出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浙江省舟山市某养殖池塘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的病因,应用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手段,对患病三疣梭子蟹组织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患病三疣梭子蟹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行动迟缓,鳃水肿;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鳃及血淋巴液未发现寄生虫,肝胰腺等组织中也未分离到致病菌;采用PCR方法对病蟹进行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青蟹双顺反子病毒(mud crab discistrovirus-1,MCDV-1)以及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 reovirus,SSRV)蟹类常见病原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病蟹的肝胰腺、心脏、鳃等组织的病理切片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和嗜酸性包涵体;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显示:病蟹的肝胰腺、心脏和鳃组织中均存在六边形病毒颗粒,粒子直径150nm左右,与已报道的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a iridescent virus 1,DIV1)形态特征相似。采用特异性套式PCR检测方法对患病蟹组织样品进行DIV1病原检测,所有样本均扩增出457 bp和129 bp大小的目的片段。进一步根据Gen Bank中DIV1的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表达基因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表达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均能从病蟹样品中扩增出预期大小的MCP和ATPase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区全长。将扩增获得的MCP和ATPase基因ORF区全长进行测序和同源序列比对分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十足目虹彩病毒属(Decapodiridovirus)病毒的MCP和ATPase基因序列自然聚为一支,判定导致此次三疣梭子蟹发病病原为DIV1。根据原位杂交探针设计原则,以DIV1的MCP和ATPase基因的保守区域为靶位点分别设计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获得了病毒粒子在病蟹肝胰腺、心脏、肌肉和鳃组织的分布情况,与电镜切片观察和套式PCR检测结果相符。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养殖�
赵丹阳施慧许文军何杰王庚申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组织病理原位杂交
澳大利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与监控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在实地走访、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等调查基础上,总结阐述了澳大利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与监控的现状及成功经验,并通过对比分析,对国内的相应工作提出了立法保障、管理协调、监督自律和强化支撑等措施建议。
周朝生胡利华蔡景波许文军
关键词:水产养殖
小黄鱼亲鱼驯养及苗种繁育被引量:12
2016年
2014年10月,从宁波象山石浦港湾采集到野生小黄鱼2000余尾,经生物学鉴定确认其种类后,暂养于网箱上,12月初移至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进行室内越冬。2015年5月初,开展小黄鱼人工繁育试验,成功繁育出全长5厘米小黄鱼3万余尾。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陈睿毅楼宝詹炜徐冬冬毛国民
关键词:苗种繁育水泥池投喂量雄鱼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24年
黄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随着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对其优良养殖种质的需求也愈加迫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作为重要的营养品质性状,受到育种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测定了179尾黄姑鱼选育群体后代的肌肉脂肪酸组成,获得了以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等表型性状,对这179尾个体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经过质控、变异检测后获得2 940 251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对脂肪酸表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19个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并鉴别到27个候选基因,其中编码Mth938结构域包含蛋白的基因(aamdc)被认为是参与调控脂肪生成过程,可能是后续研究黄姑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以及进行相关选育研究的重要标记基因。研究结果为解析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黄姑鱼优良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竺奇慧金鲟刘炳舰张万昌李完波杨建徐冬冬
关键词:黄姑鱼脂肪酸组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棘胸蛙白内障病原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确定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白内障病的病原,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患病棘胸蛙分离出2种致病菌Mm1和Mm2,将其大腿肌肉注射感染健康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通过理化特性与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离菌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其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产生抗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其感染可引起棘胸蛙白内障病,发病棘胸蛙的晶状体、肝、肠和肾损伤严重,出现组织溶解、核溶解等现象,且在肠部出现包涵体。本研究发现摩氏摩根菌可感染棘胸蛙,导致棘胸蛙白内障病,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刘子明金晶胡则辉戴庆敏李巧玲施倩吕耀平
关键词:棘胸蛙组织病理药敏试验
浙江北部海域条石鲷标志放流及回捕调查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明浙江北部海域条石鲷标志放流回捕和移动分布情况,于2017-2018年采用挂牌标志开展条石鲷放流试验。依托标志回捕宣传册进行标志鱼有奖回捕,测量标志鱼体长、体质量,收集回捕日期、地点、方式等信息,整理分析相关数据。2次共放流标志条石鲷36482尾,共308尾回捕标志鱼被流刺网、垂钓、地笼和蟹笼捕获,回捕率为0.84%。流刺网回捕鱼数量占总回捕数量的比例为66.6%。通过对回捕信息的分析,发现回捕到的条石鲷均在岛礁附近,具有较强的恋礁习性。标志鱼最北移动到浪岗列岛,最南到宁波渔山列岛,放流附近海域占回捕总数量的85.4%。放流后30 d内标志条石鲷生长较慢,随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5 d后,体长、体质量分别平均增长了59.2%和136.0%。
王好学徐开达周永东陈璐李鹏飞徐国强朱凯
关键词:条石鲷
春、夏季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渔业资源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根据2010年4-9月对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调查及分析资料,对该保护区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采集水生生物93种,隶属于5门、8纲、24目、55科,其中鱼类种类最多共有34种;春季共采集水生生物71种,隶属于5门、8纲、23目、47科,其中鱼类种类最多共有29种;夏季共采集水生生物66种,隶属于5门、7纲、18目、39科,其中虾蟹类种类最多共有26种。拖网渔获水生动物的优势种:春季优势种为中华栉孔鰕虎鱼、日本鼓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龙头鱼和日本蟳;夏季优势种为龙头鱼、棘头梅童鱼、口虾蛄、中华管鞭虾和小黄鱼。扫海面积法估算调查海域的渔获水生生物的资源量,春季资源量最为丰富的为小黄鱼,资源量达到89.62(t6 866.35×104ind);夏季资源量最为丰富的是棘头梅童鱼,资源量高达1 996.59(t19 510.32×104ind)。
张亚洲贺舟挺
关键词:渔业资源优势种资源量春夏季
共1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