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2,706 被引量:3,982H指数:24
相关作者:殷涛刘志朋李迎新荆志成王欣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2篇专利
  • 1,135篇期刊文章
  • 293篇会议论文
  • 80篇科技成果
  • 25篇标准

领域

  • 1,286篇医药卫生
  • 19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3篇机械工程
  • 96篇理学
  • 68篇电子电信
  • 59篇文化科学
  • 53篇一般工业技术
  • 52篇生物学
  • 34篇化学工程
  • 22篇经济管理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电气工程
  • 10篇农业科学
  • 8篇社会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41篇细胞
  • 161篇药物
  • 158篇超声
  • 143篇信号
  • 140篇成像
  • 118篇肿瘤
  • 86篇血管
  • 81篇磁刺激
  • 79篇基因
  • 79篇光动力
  • 76篇电阻抗
  • 71篇激光
  • 70篇图像
  • 69篇纳米
  • 66篇脑电
  • 60篇光谱
  • 59篇壳聚糖
  • 57篇靶向
  • 56篇纳米粒
  • 53篇免疫

机构

  • 2,695篇中国医学科学...
  • 68篇天津大学
  • 61篇天津医科大学
  • 41篇天津中医药大...
  • 29篇厦门大学
  • 26篇福州大学
  • 23篇香港大学
  • 2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0篇南开大学
  • 20篇清华大学
  • 18篇重庆邮电大学
  • 17篇天津迈达医学...
  • 16篇天津工业大学
  • 16篇中国电子技术...
  • 1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天津市生物医...
  • 9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365篇殷涛
  • 359篇刘志朋
  • 214篇李迎新
  • 199篇张其清
  • 185篇沙洪
  • 161篇宋存先
  • 156篇刘天军
  • 138篇张顺起
  • 135篇冷希岗
  • 132篇任超世
  • 114篇王磊
  • 109篇王妍
  • 107篇孙洪范
  • 106篇靳静娜
  • 104篇阴慧娟
  • 104篇马任
  • 102篇杨军
  • 102篇王延群
  • 101篇朱敦皖
  • 100篇谢小波

传媒

  • 252篇国际生物医学...
  • 62篇医疗卫生装备
  • 58篇生物医学工程...
  • 57篇中国生物医学...
  • 55篇国外医学(生...
  • 36篇生物医学工程...
  • 3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4篇天津市生物医...
  • 22篇北京生物医学...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20篇中国医疗器械...
  • 18篇中国组织工程...
  • 16篇中国激光医学...
  • 16篇高等学校化学...
  • 13篇中国心血管杂...
  • 12篇功能材料
  • 11篇天津科技
  • 10篇中国医学装备
  • 10篇天津市生物医...
  • 9篇医疗装备

年份

  • 9篇2024
  • 178篇2023
  • 149篇2022
  • 128篇2021
  • 145篇2020
  • 162篇2019
  • 177篇2018
  • 144篇2017
  • 122篇2016
  • 120篇2015
  • 141篇2014
  • 101篇2013
  • 122篇2012
  • 101篇2011
  • 124篇2010
  • 101篇2009
  • 85篇2008
  • 87篇2007
  • 78篇2006
  • 58篇2005
2,7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佐剂自载体原位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佐剂自载体原位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双佐剂自载体原位纳米疫苗具有通过两亲性单体分子自组而成的球状结构,两亲性单体分子包含依次连接的疏水性佐剂分子、亲水性佐剂分子、微环境响应性连接分子和亲水性化疗药物分子,...
刘兰霞冷希岗马兵
负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2014年
目的 将壳聚糖纳米粒子与壳聚糖单向缓释膜结合,制备得到负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单向缓释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子的形态、大小及壳聚糖单向缓释膜表面形貌,MTT法检测其生物相容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在壳聚糖单向缓释膜中的分布,体外释放实验检测单向缓释膜的缓释性能.结果 4种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呈球状且粒径均一,其中类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55.40±39.10) nm,具有最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缓释性能.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外层膜致密,内层膜疏松,纳米粒子在内层膜中均匀分布,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壳聚糖单向缓释膜为单向释放,且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结论 包载纳米粒子的壳聚糖单向缓释膜具有较好的缓释和单向控释性能,在生长因子类药物载体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
李书仪夏婷俞玫
关键词:壳聚糖膜
基于体感电刺激诱发P300的脑机接口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视听刺激诱发P300信号是目前脑机接口普遍使用的范式,然而众多病患存在视听功能障碍,无法由视听刺激获得稳定准确的P300信号,传统的P300脑机接口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设计了一种以空间体感电刺激作为新范式的P300-脑机接口系统。实验采集了15名健康受试者注意不同手指电刺激时的脑电信号,仅对单一导联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类准确率和信息传输速率。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可以成功诱发出P300特征信号,潜伏期在300ms附近;所有受试者的平均分类正确率达到77.96%±5.04%,高于随机水平(25%);信息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5.97 bit/min。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空间位置的体感电刺激诱发P300的脑机接口系统,可以获得稳定的P300特征信号,是一种新的诱发模式;此外,仅采用一个导联的数据,即可达到较好的分类正确率和信息传输速率,方便用户使用。
李佳宁蒲江波崔红岩谢小波胡勇
关键词:脑-机接口电刺激P300单通道
基于FPGA设计的快速自适应消噪模块
本发明涉及数字滤波设备领域的基于FPGA设计的快速自适应消噪模块。该模块由信号转换电路、μ值计算电路、LMS滤波器电路及输出调整电路连接构成,原始信号s(n)及噪声输入r(n)分别连接到信号转换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信号转换...
胡勇沈冲飞
文献传递
一种水溶性紫杉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公开的水溶性紫杉醇化合物、含水溶性紫杉醇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Image file="DSA00000735286600011.GIF" he="191" imgContent=...
刘天军洪阁郭江红
文献传递
血流控制下时间门的人体血糖无创实验测量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体血糖无创伤测量的精度,从而达到临床的要求,对本课题组提出的人体血糖无创伤测量的新方法进行实验测量.方法 在利用压力停止受测部分血流条件下,采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测量双波长光入射下透射光谱的动态分布.对3例人体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用拉普拉斯变换选取早期到达的光子,同时用罗氏血糖仪对人体血糖浓度进行读数.结果 当拉普拉斯参数取1Gs^-1时,实验测得的参数斜率(PS)随人体血糖浓度变化曲线的拟合度最好(决定系数R^2=0.0922).结论 实验测量结果显示,选取合适的拉普拉斯参数可以得到更好的测量准确性,基于血流控制下的时间门技术用于无创伤测量人体血糖浓度是可行的.
袁渊孙美秀姜琛昱龚智勇杨基春
关键词:血流控制
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体感电刺激对脑网络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基于图论的因果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体感电刺激对脑功能网络的影响。方法选择7例在校研究生,年龄23~29周岁;身体健康,无神经系统病史或注意力缺乏症,右利手。采集健康受试者进行不同手指部位的电刺激实验时脑电数据,采用基于定向传递函数(DTF)的方法构建靶刺激和非靶刺激因果脑网络,平均后得到DTF矩阵平均值DTF_(mean),并运用图论的方法进一步比较分析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网络平均度、特征路径长度的差异性。结果靶刺激DTF_(mean)显著高于非靶刺激(P<0.05),靶刺激网络平均度显著高于非靶刺激(P<0.05),靶刺激特征路径长度显著短于非靶刺激(P<0.05)。结论体感电刺激能够增强大脑活动,促进脑区信息交流,此研究有助于将体感电刺激应用于脑神经功能的康复和改善。
柯丽萍蒲江波李佳宁谢小波崔红岩徐圣普胡勇
电话传输式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的研制被引量:26
2001年
本文介绍的电话传输动态心电监护系统(TTM)由患者佩带的袖珍式心电监护盒和中心监护系统组成。袖珍监护盒对患者心电进行监护和初步分析,存储异常心电并报警。患者可随时将已存储的或实时的心电信号通过公用电话网以数字调制方式传送至医院监护中心,使医生能及时地诊断,提供救治指导或组织抢救。监护中心可对所有信息存档,以便对病情发展和用药疗效进行观察。
安源沙洪王慧艳王妍任超世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电话传输
一种中药雾化熏鼻装置的设计
2014年
目的 鼻饲给药方式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常用手段,但目前大多数鼻饲雾化给药装置均无法产生温热的药雾,冷雾容易引起气管痉挛、呛咳等不良反应,且对中药的雾化效率低下.本设计旨在研制一种中药雾化装置以解决目前药物雾化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医治疗呼吸道疾病提供一种现代仪器方法.方法 本装置分为中药煎煮、中药雾化2大功能模块.中药煎煮模块采用1200W大功率发热盘,可实现中药的文武火煎煮;雾化模块采用超声雾化与蒸汽雾化结合的方式,并利用非接触式红外加热的方式对药雾温度进行控制.通过装机调试后,进行中药雾化条件的实验,选用药材、药粉或药包等不同形式的中药,煎煮后根据普通纱布、细胞过滤器、细菌滤膜等过滤后的中药液雾化效果来确定中药的最佳雾化条件.结果 中药材选用药包形式的药材、过滤方式采用普通纱布与细胞过滤器结合的方式,所得药液雾化效果最佳.通过15例志愿者独立操作,证明本装置可方便有效地进行瑶医鼻饲疗法,有效避免传统的冷雾雾化方式带来的不良反应.结论 此药物雾化设备可直接使用中药材进行鼻饲治疗,产生的药雾粒径适于鼻饲治疗,且温热雾可避免临床上常用的冷雾给药带来的呛咳缺氧等不良反应;同时仪器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可满足临床上对中药雾化治疗的需求.
田粱吴金鹏董晓曦龚智勇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超声雾化
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血管内局部给药效能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制备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评估其通过DISPATCHTM球囊在血管内局部给药的应用条件及给药效能。方法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计算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通过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及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局部给药模型评估DISPATCHTM球囊血管内应用RPM-PLGA-NPs的实验条件及给药后不同时段血管组织药物浓度。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 nm的RPM-PLGA-NPs,包封率为77.53%,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成功建立经DISPATCHTM球囊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局部给药模型,20.27 kPa灌注压力下经DISPATCHTM导管球囊灌注5 mg/ml RPM-PLGA-NPs 10 min,第7和14天后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为(2.438±0.439)和(0.529±0.144)μg/mg干重。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方法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效果满意。纳米载药系统结合DISPATCHTM球囊导管能显著延长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为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苗立夫杨菁黄超联宋存先曾玉杰陈连凤朱文玲
关键词: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局部给药
共27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