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51 被引量:881H指数:19
- 相关作者:宁惠峰康伯铭乔立李海旺刘迎春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被引量:26
- 2005年
- 围绕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实验室研究方向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内在联系以及以人为本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 赵全志李潮海
- 关键词: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学科建设地方经济
- 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被引量:46
- 2008年
- 【目的】明确水稻叶色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无氮肥和常规氮肥两个处理的水培试验,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叶绿素含量及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氮饥饿和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的叶色具有明显的黑黄变化规律。氮饥饿处理剑叶抽出前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基本上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剑叶抽出后表现为顶一叶>顶二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GS、GOGAT活性分别在拔节期、剑叶抽出期出现两次高峰,各叶位的叶片GS、GOGAT活性基本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的GOGAT活性与当周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常规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叶色及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与氮饥饿处理相似,GS酶活性与酶活性测定一周后的叶色关系非常密切,GOGAT活性与顶三、四叶叶色呈显著负相关,与酶活性测定1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含量、2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b)含量及2周后顶二叶的叶绿素b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叶色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及氮素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高低变化,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高低与叶绿素的合成及叶色变化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叶绿素的合成和叶色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水稻叶色黑黄变化是一个受内生节奏制约的生物学过程,氮素水平对叶色深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能改变内生黑黄变化节奏。
- 赵全志陈静蕊刘辉乔江方高桐梅杨海霞王继红
- 关键词:氮素水稻叶色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
-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60
- 2007年
-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 李潮海王小星王群郝四平
- 关键词:玉米土壤质地根际微生物酶活性
- 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锰钼配施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其中以单施钼产量最高,硼钼配施次之,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产约54.75%、40.34%。硼锰钼不同配施对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不同,硼锰钼配施降低了苜蓿铁、锰、锌含量,其中以硼钼配施降低效果最显著;施微肥可以提高苜蓿铜含量,其中以硼锰钼配施效果最好;而硼锰、硼钼配施可分别显著提高硼、钼含量。硼锰钼配施提高了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产量,其中单施硼显著提高了苜蓿铁、锰、锌产量,单施钼及硼锰、硼钼配施分别显著提高了苜蓿铜、硼、钼产量。
- 杨秋云介晓磊化党领刘世亮刘芳马闯高翠民
- 关键词:紫花苜蓿
- 糯稻群体光合速率的比较及其与品质的关系被引量:5
- 2005年
- 在田间条件下对6个糯稻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及稻米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糯稻群体光合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基本上为单峰曲线,在齐穗期达最大值,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有差异。齐穗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齐穗后26 d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 赵全志高桐梅李梦琴刘迎春
- 关键词:糯稻群体光合速率
- 作物生产标准化课程实习的构想、设计与实施
- 2009年
- 在简述开设作物生产标准化与农产品贸易方向专业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农学专业新设作物生产标准化与农产品贸易专业筹备开设作物生产标准化课程实习的一些构想。对与作物生产标准化课程实习有关的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
- 马宗斌王志强赵全志李潮海贺德先周苏玖王群
- 关键词:课程实习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 不同土壤肥力下冬小麦春季干旱的复水补偿效应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探明冬小麦春季旱后复水补偿效应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响应。【方法】2007—2009年采用盆栽试验,对生长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冬小麦,于返青、拔节期进行不同程度干旱复水处理。【结果】返青期中度干旱,在高肥力下复水15 d时,叶绿素含量已超过对照水平,复水5 d后,光合速率超过对照;中、低肥力下,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分别在复水15 d、20 d时比对照略有增加。拔节期中度干旱只在高肥力下复水20 d后,光合速率才比对照略有增加;其它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未达对照水平。除低肥力下重度干旱外,返青期旱后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均无明显降低,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高、中肥力下中度旱后复水产量还略有增加;拔节期旱后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明显降低,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结论】冬小麦春季受旱复水后,光合速率比叶绿素含量更容易恢复;返青期旱后复水比拔节期旱后复水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表现出更强的补偿效应,这主要缘于收获指数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强冬小麦旱后复水的补偿效应,中、高肥力下返青期中度旱后复水更有利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 王志强梁威威范雯雯林同保
-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肥力干旱水分利用效率
- 水稻苗期吸收积累硅素的品种差异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为探讨水稻品种间苗期对硅素吸收积累的差异,筛选高效吸收积累硅素的材料,2002、2003年利用28个常规水稻品种,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在较低硅素浓度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间茎蘖数、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重量、硅素含量和吸硅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硅素的吸收积累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初步确定TN1、白香粳、早大穗、IR36和特青为硅素高效吸收积累品种,Lemont、中平选、一目惚、武运粳7号和卷叶粳为硅素低效吸收积累品种。
- 刘辉张静杜彦修赵全志李海旺
- 关键词:水稻硅素
-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被引量:26
- 2007年
- 采用桶栽法研究了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单株叶面积下降;容重越大,叶面积指数下降幅度越大,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速度越快,SOD酶活性降低越多,MDA含量增加越多。
- 李潮海赵霞王群郝四平
- 关键词:土壤容重玉米衰老生理效应
- 外源钙离子对小麦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8年
- 以普通小麦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Ca2+对小麦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在小麦第一片叶完全展开后,开始外源Ca2+处理,设0(对照)、2、4 mmo.lL-1和8 mmo.lL-14个Ca2+浓度梯度。处理5d后,测定氮同化酶活性、氮同化量及其它相关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2 mmo.lL-1Ca2+处理下活性比对照有显著增加,4 mmo.lL-1Ca2+处理的NR活性增加明显,但GS活性增加不显著;8 mmo.lL-1Ca2+处理下NR和GS活性比对照均明显降低。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在2 mmo.lL-1Ca2+处理下活性增加不明显,而在4、8 mmo.lL-1Ca2+处理下活性显著增加。小麦幼苗氮同化量以4 mmo.lL-1处理最大,2 mmo.lL-1处理与4 mmo.lL-1之间差异不显著;Ca2+浓度为8mmo.lL-1时,氮素同化量明显降低。结果揭示了小麦幼苗不同氮同化途径对Ca2+的响应不同,GS途径比GDH途径对小麦氮素同化量的增加作用更大;4 mmo.lL-1对小麦幼苗的氮素利用可能是最有效的Ca2+浓度。
- 王志强王春丽林同保
- 关键词:小麦钙离子氮素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