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省生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20 被引量:1,781 H指数:23 相关作者: 苏磊 雷刚 马爱生 马爽 张吉娜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辽宁省教育厅青年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中国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008年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伴生产物,也是一类可利用性极高的二次资源,对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一直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现状,在总结污泥资源化技术内涵的基础上,对污泥资源化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就污泥建材化技术、堆肥利用技术、能源化技术、材料化技术和蛋白质利用技术进行了详细综述与分析,对各种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适当处理后的污泥可以作为多种行业的替代或新型产品,即可取得经济效益,也可获得环境效益。同时,指出污泥资源化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持续创新,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 李海波 柳青 孙铁珩 徐新阳关键词:城市污泥 资源化利用 不同浓度组合的镉、铅在不同污染负荷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批实验法对沈阳张士灌区2种不同重金属污染负荷的土壤(A清洁土壤;B高污染土壤)中不同浓度组合的Cd2+和Pb2+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土壤A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高于高污染负荷土壤B.E lovich方程是描述这2种土壤Cd2+和Pb2+吸附动力学行为的最优模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最差模型是一级动力学方程.2种土壤Cd2+、Pb2+的解吸速率随重金属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描述这2种土壤Cd2+、Pb2+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E lovich方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而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不佳. 陈苏 孙丽娜 晁雷 周启星 孙铁珩关键词:镉 铅 改性壳聚糖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3 2005年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壳聚糖与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2的条件下,使壳聚糖和丙烯酰胺在30℃时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得改性壳聚糖絮凝剂(CAM),通过对高岭土悬浮液和印染废水的絮凝实验表明,CAM具有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典型特征,其絮凝性能优于壳聚糖,在其用量为壳聚糖质量的20%情况下,CAM对印染废水的CODC r去除率提高了30%。 林静雯 胡筱敏 高丹 马爽关键词:壳聚糖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絮凝性能 印染废水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Treatment of Scattered Domestic Wastewater in China 被引量:1 2011年 The concept,merits and domestic project examples of ecological disposal technique of dispersal sewage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ecological disposal of dispersal sewage was investment-saved,energy consumption-reduced and ecological balance-protected advanced technology.This technology was suitable for small community,dispersal units and agencies,villages and other regions without pipe network pervaded and an available approach for solving present environment-protection problems and keep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黄琳丽 潘晶 孙铁珩 李海波植物CytP450和抗氧化酶对土壤低浓度菲、芘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2009年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中菲、芘单一及复合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菲、芘胁迫引起植物体内解毒代谢和抗氧化防御酶反应。菲、芘单一胁迫浓度为1mgkg-1时对细胞色素P450产生显著诱导;4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表明低浓度菲、芘单一胁迫对植物代谢解毒系统产生损伤;而菲、芘复合1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说明菲、芘复合胁迫对植物的代谢解毒具有协同毒性效应。土壤中菲、芘单一胁迫未引起SOD酶活性的明显改变,复合胁迫下SOD酶活性出现微弱下降;菲、芘单一胁迫对CAT和POD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复合胁迫对CAT产生抑制作用,而POD酶活性并未对菲、芘复合产生增强毒性响应。研究从代谢解毒和抗氧化防御酶系统两方面,为土壤低浓度PAHs污染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宋玉芳 李昕馨 张薇 David Freestone M.Leigh Ackland 陈朗 吉普辉 杨晓霞关键词:土壤 植物 抗氧化酶 温度、水分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82 2008年 采用密闭培养法,研究了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探讨了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土壤有机碳在培养初期(0~2d)矿化速率较高,之后矿化速率逐渐降低;33d培养期间,表层(0~10cm)土壤的总矿化量为1.59~2.62mgC.g-1,为下层(10~100cm)的4~22倍;温度升高10℃使总矿化量分别增加60%~210%(75%WHC)和30%~200%(淹水);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其C0值随土壤深度呈指数递减变化,且C0和C0/SOC值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同深度土壤Q10值分别变化为1.7~3.1(75%WHC)和1.2~3.0(淹水),且与土壤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的二次抛物线相关;土壤深度、培养温度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而水分处理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不显著。 杨继松 刘景双 孙丽娜关键词:有机碳矿化 温度 土壤水分 湿地土壤 沈抚石油污灌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 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CIS技术对沈抚灌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沿灌渠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且在垂直灌渠方向上,距灌渠越远,含量越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亚表层(平均值为亚表层的1.7倍);沈抚灌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方式、污灌形式和污灌年限影响;水田有机质变异系数大于旱田,随灌渠水流的流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在下游地区存在异常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污灌年限的增长而上升,污灌36—50年的水田表层和亚表层有机质含量是其它年限的1.71—2.36和2.51~2.87倍,旱田表层有机质含量在污灌16年后变化不大,保持在3.2%~3.6%。 蔺昕 李晓军 孙铁珩 李培军 孙丽娜关键词:有机质 土壤 污灌区 土地利用方式 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及其絮凝性能 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较廉价的过硫酸铵引发剂,研究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为3 mmol/L,丙烯酰胺与壳聚糖的质量之比为2:1,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3.5 h,冰乙酸的体积分数为1.5%时进行的接枝共聚反应,产物接枝率为133.40%、粘度大于 100 000 mPa·s,对模拟废水处理的透光率为99%,絮凝性能最佳。 林静雯 高丹 胡筱敏 孙庆峰关键词:壳聚糖 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 絮凝 人工湿地除磷研究进展 被引量:134 2007年 从人工湿地除磷机理着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湿地基质、湿地植物及微生物强化除磷的研究机理以及进展。深入研究多种基质组合对磷素的吸附与解析机理,可以从理论上推进诸多高效除磷基质的实际应用进程;植物间接净化作用及其与湿地水力停留时间的关系,是影响湿地植物选种和种植的重要依据;植物根际微环境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可能是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途径之一;强调湿地的污水净化功能而忽视其生态服务功能,是湿地运行中普遍存在的认识错误。最后指出:湿地运行应采取高水力负荷、低污染负荷的方式,强调强化一级处理的重要性。 李晓东 孙铁珩 李海波 王洪关键词:人工湿地 除磷 基质 生态功能 抚顺西露天采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6 2005年 采集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土壤样品,实验分析了该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酸碱缓冲能力,以及土壤中Cu,Pb,Zn,Cd,Ni等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改性灰色聚类法就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环境质量做出评价,指出该地区土壤质量恶化,受重金属污染严重,为进一步开展该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郭巍 孙丽娜关键词:矿区土壤 理化性质 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