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4 被引量:384H指数:11
相关作者:戴好富梅文莉黄圣卓陈惠琴王军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2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3篇活性
  • 46篇学成
  • 46篇化学成分
  • 21篇抗菌
  • 21篇抗菌活性
  • 16篇活性研究
  • 14篇化学成分研究
  • 10篇细胞
  • 8篇植物
  • 8篇生物活性
  • 8篇细胞毒
  • 7篇细胞毒活性
  • 7篇抗炎
  • 7篇抗炎活性
  • 6篇枝条
  • 5篇代谢产物
  • 5篇栽培
  • 5篇枝叶
  • 5篇色谱
  • 5篇色酮

机构

  • 83篇中国热带农业...
  • 33篇海南大学
  • 4篇海南医学院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 3篇大理大学
  • 2篇贵州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深圳市仙湖植...

作者

  • 67篇戴好富
  • 64篇梅文莉
  • 17篇陈惠琴
  • 15篇曾艳波
  • 14篇左文健
  • 14篇蔡彩虹
  • 14篇王辉
  • 13篇刘寿柏
  • 11篇王军
  • 10篇黄圣卓
  • 9篇董文化
  • 6篇李小娜
  • 5篇郭志凯
  • 4篇吴娇
  • 4篇赵友兴
  • 4篇宋希强
  • 4篇刘帅
  • 3篇郑希龙
  • 3篇钟惠民
  • 3篇杨涛

传媒

  • 14篇热带亚热带植...
  • 8篇天然产物研究...
  • 8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中国药物化学...
  • 4篇热带生物学报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3篇林业世界
  • 2篇中草药
  • 2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3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4
  • 7篇2013
  • 15篇2012
  • 10篇2011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叶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24年
为探究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化合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从石油醚萃取相中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2-单棕榈酸甘油4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2)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1)、(+)-松脂素(2)、callyspongidipeptide A(3)、环-[(S)-脯氨酸-(R)-亮氨酸](4)、epi-boscialin(5)、对苯二甲酸二丁酯(6)、对香豆酸甲酯(7)、对羟基苯乙酮(8)、对羟基苯甲醇(9)、对羟基苯甲醛(10)、香草醛(11)、4-(甲氧基甲基)苯酚(12)、β-谷甾醇(13)、肉豆蔻酸(14)和棕榈酸(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血叶兰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一定抑制LPS诱导RAW 264.7产生NO的作用,其IC_(50)分别为(37.76±2.68)和(53.14±1.63)μmol·L^(-1)[阳性对照槲皮素IC_(50)值为(9.32±0.36)μmol·L^(-1)];抗氧化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能力,IC_(50)值分别为(51.22±1.07)和(79.22±7.44)μg·mL-1[阳性对照维生素C IC_(50)值为(6.01±0.17)μg·mL-1];同时,这两个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表现出强于阳性对照trolox[IC_(50)=(34.65±0.53)μg·mL-1]的清除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21±0.01)和(3.58±0.17)μg·mL-1。该研究丰富了血叶兰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明确了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成分,为后续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化学结构基础。
沈颖陈惠琴吴妃梅文莉钟云芳冯雪萍戴好富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炎活性抗氧化活性
黄花三宝木枝条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黄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lutescens Y.T.Chang et J.Y.Liang)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黄花三宝木枝条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黄花三宝木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松脂醇(1)、丁香脂素(2)、ergosterol peroxide(3)、5-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4)、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5)、丁香醛(6)、棕榈酸(7)和β-谷甾醇(8)。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抑制作用。
马珊珊梅文莉曾艳波刘寿柏董文化姜北戴好富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菌活性
海南大风子枝条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inanensis(Merr.)]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南大风子中分离得到了6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汉黄芩素(1)、甘草素(2)、sapinofuranone B(3)、(+)-yangabin(4)、对羟基苯甲酸(5)和β-谷甾醇(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辉左文健梅文莉钟惠民戴好富
关键词:树枝化学成分
小叶米仔兰枝条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为探讨小叶米仔兰(Aglaia odorata var. microphyllina)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从其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4(15)-桉叶烯-1β,7,11-三醇 (1)、4α,10β,11-三羟基-1,5-反-愈创木烷-6-烯(2)、6,15α-环氧-1β,4β-二羟基桉烷(3)、2-羟基-丁二酸-1-甲酯(4)、巴西红厚壳素(5)和胡萝卜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和5为首次从米仔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1~5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刘帅梅文莉左文健王辉王健王健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菌活性
红土沉香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综合运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4),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6),6,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7),(1β,3α,4aβ,5β,8aα)-4a,5-dimethyl-3-(prop-1-en-2-yl)octahydronaphthalene-1,8a(1H)-diol(8),rel-(4S,5R,7R,8R,11R)-eremophil-9-en-12,8-olide(9),cyclodebneyol(10),柯拉斯那酸甲酯(11),白木香醇(12)和4-表-15-羟基菖蒲螺烯酮(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的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8和13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81.23±2.83、39.55±3.75和72.63±2.87μmol·L^(-1).
刘园园王昊李薇梅文莉米承能魏艳梅戴好富戴好富
关键词:抗炎活性
忧遁草化学成分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忧遁草Clinacanthus nutans枝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MCI柱色谱法等分离纯化手段相结合对忧遁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1H-NMR,13C-NMR)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忧遁草枝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吲唑(1),loliolide(2),(3S,5R,6S,7E)-5,6-环氧-3-羟基-7-大柱香波龙烯-9-酮(3),植醇(4),(-)-α-tocospirone(5),α-nigerose(6),clerspide A(7),(2R)-1-O-glyceryl-β-Dgalactoside(8),豆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忧遁草枝叶中分离得到,为阐明忧遁草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证据,为海南产的忧遁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茂莘蔡杨靖王军王炜陈玲韩鹏定刘寿柏
关键词:枝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全文增补中
辣木叶挥发性成分GC-MS的分析及生物活性被引量:11
2016年
为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叶的挥发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笔者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辣木叶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利用2倍稀释法、Ellman比色法及MTT法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抗菌活性、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测试。从辣木叶子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到3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3个化学成分,在挥发油总量中相对含量为85.94%,主要为棕榈酸(38.63%)、叶绿醇(6.09%)、棕榈酸乙酯(4.87%)和二十七烷(4.31%)。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抑制作用。
蔡彩虹梅文莉董文化盖翠娟戴好富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生物活性
西沙群岛海滨大戟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研究西沙群岛产海滨大戟Euphorbia atoto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药用价值,采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从海滨大戟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8个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为(+)-6-oxocinnamolide(1)、6β-羟基肉桂内酯(2)、山柰酚(3)、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醇(4)、4α,4β,14α-三甲基-9β,19-西利奥普尼-3,20-二酮(5)、sikkimenoid F(6)、(3β,24 R)-3-(acetyloxy)eupha-7,25-dien-24-ol(7)、olibanumol J(8)、myricarin B(9)、aurantiamide acetate(10)、viscumamide(11)、N-苯甲酰基苯丙炔-N-苯甲酰基苯丙氨酸(12)、scopoletin(13)、corchoionol C(14)、吲哚-3-甲酸甲酯(15)、3ξ-(1ξ-羟基)-7-羟基-1-苯并异呋喃酮(16)、对羟基苯甲醛(17)和9,10-二羟基十八烷酸(18)。1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滨大戟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10、13、14和17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在大戟属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活性筛选发现2具有抑制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产生NO的活性,IC_(50)为24.81±1.58μmol/L(阳性对照槲皮素IC_(50)为15.23±0.65μmol/L)。
赵焕吴丝雨段瑞军段瑞军戴好富曾军戴好富梅文莉
关键词:大戟科化学成分抗炎活性细胞毒活性
海南血竭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研究海南血竭(Dragon′s blood from 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ex Gagne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海南血竭中提取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mbodianin C(1)、cinnabarone(2)、7,4′-二羟基黄酮(3)、3,4-二羟基烯丙基苯(4)和紫檀茋(5)。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海南血竭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和5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陈惠琴梅文莉左文健王辉赵友兴戴好富王金辉
关键词:血竭海南龙血树化学成分抗菌活性
两种不同产地高良姜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分析比较海南产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和广东徐闻产高良姜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从2个不同产地高良姜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出77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其中样品间共有化合物34种。结果表明:海南产高良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徐闻产高良姜差异很大。
翟红莉王辉王辉曾艳波蔡彩虹梅文莉
关键词:高良姜挥发油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