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98 被引量:2,752H指数:26
相关作者:漆龙霖包梅荣崔明杰田华黄青云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1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4篇农业科学
  • 86篇生物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化学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3篇油茶
  • 92篇基因
  • 31篇自交不亲和
  • 27篇自交不亲和性
  • 27篇克隆
  • 27篇不亲和性
  • 25篇油桐
  • 23篇S基因型
  • 22篇植物
  • 22篇砂梨
  • 22篇基因型
  • 20篇萌发
  • 20篇花粉
  • 16篇生物信息
  • 16篇生物信息学
  • 16篇光合特性
  • 15篇全长CDNA
  • 14篇克隆及序列分...
  • 13篇杂交
  • 12篇生物信息学分...

机构

  • 398篇中南林业科技...
  • 37篇中国林业科学...
  • 25篇国家林业局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湖南省林业科...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温州科技职业...
  • 7篇河南省林业科...
  • 6篇河南科技学院
  • 5篇国家林业局中...
  • 5篇江西省林业科...
  • 4篇湖南工业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浙江省林业科...
  • 2篇贵州大学
  • 2篇黄淮学院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71篇谭晓风
  • 99篇袁德义
  • 60篇乌云塔娜
  • 54篇张党权
  • 50篇张琳
  • 41篇曾艳玲
  • 40篇邹锋
  • 37篇袁军
  • 28篇李建安
  • 25篇王森
  • 23篇龙洪旭
  • 20篇陈鸿鹏
  • 14篇谢鹏
  • 13篇段经华
  • 12篇赵思东
  • 12篇杜红岩
  • 12篇廖婷
  • 11篇谷振军
  • 10篇王淋
  • 10篇包梅荣

传媒

  • 99篇经济林研究
  • 8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6篇林业科学
  • 9篇江西农业大学...
  • 8篇园艺学报
  • 8篇中国林学会经...
  • 6篇浙江林业科技
  • 5篇北方园艺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植物生理学报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功能材料
  • 4篇浙江林学院学...
  • 4篇中南林学院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果树学报
  • 3篇中国南方果树
  • 3篇湖南林业科技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2篇2018
  • 25篇2017
  • 25篇2016
  • 16篇2015
  • 20篇2014
  • 25篇2013
  • 35篇2012
  • 29篇2011
  • 55篇2010
  • 43篇2009
  • 38篇2008
  • 33篇2007
  • 18篇2006
  • 2篇2005
3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胡萝卜抗冻蛋白失去PGIP家族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含有LRR基序的胡萝卜抗冻蛋白虽然具有抗冻活性,但却属于植物PGIP家族。胡萝卜抗冻蛋白虽然在氨基酸序列上属于PGIP家族,但却失去了抑制外源真菌的PGase活性,并且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活性——抑制冰晶的生长和重结晶。胡萝卜抗冻蛋白的这种活性的变化一直被认为是由于植物自身长期进化的结果,并认为最初的DcAFP也应当具有抑制PGase的活性。采用酵母双杂交来分析DcAFP是否还拥有PGIP的活性。通过RT-PCR克隆了真菌互格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的PGase的cDNA,然后分别将PGase与DcAFP的完整编码框构建成酵母双杂交的捕获质粒和诱饵质粒,经过预实验表明两者都不能产生自激活作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两者不能产生相互作用,说明DcAFP完全失去了抑制PGase的活性,这种活性的丢失是由于位于β-螺旋上凹面的LRR基序中非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大量的碱性氨基酸的取代,导致结合的凹面从负电荷富集区变成了正电荷表面,从而不能通过静电作用与PGase的正电荷表面相结合。
张党权王宏斌刘兵冯冬茹何炎明王金发
关键词:植物抗冻蛋白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LRR酵母双杂交
桉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17
2008年
模板DNA、引物、dNTPs、Mg2+的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PCR)结果的主要因素.以桉树叶片基因组DNA为试材,系统地测试了这6个因素对桉树ISS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化的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20 ng模板DNA、0.4μmol.L-1随机引物、0.15 mmol.L-1dNTPs、2.0 mmol.L-1Mg2+、1.25 U TaqDNA聚合酶.最佳退火温度为55℃;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5℃退火45 s,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72℃再延伸7 min.
曾艳玲谢鹏谢耀坚谭晓风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桉树ISSR-PCR
2个金银花品种花特征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为给金银花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使用解剖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济草堂1号’和‘九丰1号’2个金银花品种的花粉、花瓣、雌蕊、雄蕊等进行了观察和比较;通过花粉离体萌发试验测定2个不同金银花品种花粉活力,通过纤维素酶法测定2个金银花品种的花粉量。结果表明:2个金银花品种解剖结构均具明显的忍冬科植物花部特性;气孔、腺毛长度、花粉大小差异明显;‘济草堂1号’花粉量大于‘九丰1号’;花粉均在蔗糖质量分数20%、硼酸质量浓度0.03 g/L时萌发率达到最高,‘九丰1号’萌发率59.34%,‘济草堂1号’萌发率49.02%。
郭红艳王森刘源黄雯沈植国黄小西叶霖毛克俭
关键词:金银花花部特征花粉形态萌发特性
锥栗芽苗砧嫁接技术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提高锥栗芽苗砧嫁接成活率,以野生锥栗种子作为砧木,以‘华栗3号’当年生营养枝作为接穗,采用嫩枝劈接法,研究4个嫁接时期(4月20日、5月10日、6月1日、7月10日)、5种日龄砧木(20、30、45、60、90 d)和封口材料及封口方式(铝箔、嫁接膜封顶、嫁接膜不封顶)对锥栗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封口材料与封口方式对嫁接成活率存在较大影响,不同的封口材料与封口方式处理的嫁接苗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嫁接膜封顶、铝箔、嫁接膜不封顶;6月1日为最佳嫁接时期,嫁接膜封顶处理的嫁接成活率达64.00%;砧木年龄过小(20 d)或过大(90 d)均对嫁接成活不利,当砧木日龄为45 d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9.33%。
谭露曼袁德义张党权熊欢刘冬明张旭辉朱周俊
关键词:锥栗芽苗砧嫁接嫁接时期
外源激素对油桐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为给油桐栽培生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对油桐喷施不同外源激素后,对油桐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油桐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净光合速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处理下油桐净光合速率在9:00和16:00出现峰值,并在14:00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赤霉素200 mg/L能够明显增强油桐的净光合速率。赤霉素、脱落酸均有弱化光合"午休"的作用,赤霉素的作用要强于脱落酸。6-BA使得油桐光合"午休"从14:00提前到11:00。
刘儒李建安郜爱玲孙颖何志祥
关键词:油桐外源激素光合作用
基于基因组DNA混合池的EST-SSR引物快速筛选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林木SSR标记的引物筛选工作量大,十分费时且消耗大量实验材料。采用基因组DNA混合池技术,将研究对象的若干个基因组DNA样品等量混合后,作为单一模板进行SSR的PCR扩增,能显著降低实验的工作量和成本。以选择的150对EST-SSR引物为对象,对6个桉树基因组DNA样品进行等量混合,进行PCR扩增筛选引物,结果表明,与常规筛选方法相比,基因组DNA混合池方法大幅度缩短了实验周期,显著减少了基因组DNA的消耗,可用于大量林木SSR引物的快速高效筛选。
刘果谢耀坚张党权谷振军
关键词:引物筛选
套种不同作物对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油茶套种旱稻、油茶套种中药材、油茶单作3种处理下‘长林4号’油茶无性系的光合作用日变化以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处理下的油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9:00-10:00达到最大值;3种处理下的油茶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亦呈双峰曲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日变化进程大致呈"V"型;套种旱稻、套种中药材、单作处理的油茶光补偿点分别为8、11和14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792、748、664μmol·m-2·s-1,这表明3种处理下的油茶对光强的适应范围大小为套种旱稻>套种中药材>油茶单作;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后套种旱稻、套种中药材、单作处理的油茶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3.3、12.3、10.6μmol·m-2·s-1,说明在高光条件下,套种旱稻和中药材都能提高油茶的光合能力。
高伟袁德义葛永金何小勇唐静杨斐翔
关键词:套种油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
油茶杂交F1代开花、授粉和坐果的特性被引量:5
2020年
通过田间观测和人工授粉等方法,以攸县油茶与普通油茶‘华硕’种间杂交F1代为试验材料,对其花部综合特征、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花粉活力、人工授粉等开花、授粉和坐果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种间杂交F1代花部综合特征表现为具有吸引传粉者的繁殖适应性特征,其花药黄色、花药四室,花粉为二细胞花粉,存在"拟花粉",柱头表面密布乳突细胞;花瓣数、花径、雄蕊群高度、雄蕊数、花柱数、雌蕊群高度和胚珠数等7个花器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未出现超亲现象;杂交F1代的花粉胚珠比为24201.85,杂交指数为4,花粉活力为10.82%~71.69%,人工授粉试验中异花授粉的坐果率最高.根据花部综合特征、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及人工授粉(普通油茶‘华硕’为回交父本)试验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杂交F1代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型,同时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杂交F1代雌配子育性良好,回交结实率高,为综合利用亲本的优良性状来创新种质和遗传改良创造了条件.
陈雅袁德义李艳民张健胡观兴邹锋
关键词:油茶花部特征
2个金银花品种花特征的比较
为给金银花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使用解剖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济草堂1号’和‘九丰1号’2个金银花品种的花粉、花瓣、雌蕊、雄蕊等进行了观察和比较;通过花粉离体萌发试验测定2个不同金银花品种花粉活力,通过纤维素酶法...
郭红艳王森刘源黄雯沈植国黄小西叶霖毛克俭
关键词:金银花花部特征花粉形态萌发特性
黄金梨叶片营养诊断及施肥标准被引量:15
2007年
为了精确把握黄金梨Pyrus pyrifolia‘Whangkeumbae’需肥规律,确定施肥标准,利用凯氏定氮法、钒钼黄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不同配方施肥条件下黄金梨叶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叶片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与梨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叶片全氮质量分数为18.15-26.85 mg.g-1,全磷为1.11-2.59 mg.g-1,全钾为7.18-16.70 mg.g-1时,黄金梨产量随叶片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加;当叶片全氮质量分数为18.15-24.43 mg.g-1,全磷为1.07-2.75 mg.g-1,全钾为6.88-17.26 mg.g-1时,黄金梨果中可溶性固形物随元素质量分数的提高而显著上升;通过对叶片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与梨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其营养临界指标:全氮18.31-26.85 mg.g-1,全磷1.11-2.59 mg.g-1和全钾7.29-19.62 mg.g-1,最佳施肥量为:氮肥(尿素)225.31 g.m-2,磷肥(过磷酸钙)99.06 g.m-2,钾肥(硫酸钾)220.97 g.m-2。
周建袁德义张琳李佑武
关键词:园艺学黄金梨营养诊断施肥标准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