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延边大学医学院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29 被引量:1,356H指数:15
相关作者:尹炳柱金在久金玉善金慧娟李铁军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8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8篇医药卫生
  • 79篇理学
  • 68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化学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5篇人参
  • 29篇活性
  • 26篇色谱
  • 23篇小鼠
  • 22篇朝医
  • 20篇皂苷
  • 20篇细胞
  • 20篇相色谱
  • 16篇不定根
  • 15篇质谱
  • 15篇气相色谱
  • 14篇气相
  • 13篇反应器
  • 12篇学成
  • 12篇衍生物
  • 12篇提取物
  • 12篇人参皂苷
  • 11篇肿瘤
  • 10篇萃取
  • 8篇微萃取

机构

  • 329篇延边大学
  • 6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延边朝鲜族自...
  • 4篇延边大学医学...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吉林烟草工业...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金日成综合大...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枣庄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韩国生命工学...

作者

  • 41篇廉美兰
  • 41篇朴炫春
  • 22篇李东浩
  • 21篇郭建鹏
  • 17篇张善玉
  • 17篇施溯筠
  • 17篇崔胜云
  • 16篇朱卫红
  • 14篇李熙英
  • 13篇尹成日
  • 12篇尹炳柱
  • 10篇安仁波
  • 9篇金在久
  • 8篇赵锦花
  • 8篇吴学
  • 8篇王思宏
  • 7篇李铁军
  • 7篇于晓坤
  • 7篇杨翠
  • 6篇金慧娟

传媒

  • 64篇延边大学学报...
  • 21篇延边大学农学...
  • 19篇延边大学医学...
  • 12篇中国民族医药...
  • 11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中草药
  • 7篇化学试剂
  • 6篇高等学校化学...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有机化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北方园艺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华西药学杂志
  • 4篇食品研究与开...
  • 3篇食品科技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14篇2018
  • 19篇2017
  • 21篇2016
  • 13篇2015
  • 28篇2014
  • 18篇2013
  • 37篇2012
  • 54篇2011
  • 45篇2010
  • 29篇2009
  • 12篇2008
  • 17篇2007
  • 9篇2006
3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发展被引量:2
2012年
样品分析中,以采样、萃取、分离、浓缩为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成为现代样品分析技术发展的新趋向,它同时考虑了萃取溶剂用量以及样品前处理装置的小型化和自动化.液相微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技术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为一体,具有萃取溶剂量少、简便快速、萃取效率高、易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等特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萃取技术.本文综述了液相微萃取的萃取模式、取样方式、影响因素和应用.
杨翠汪浩阎雪王晓萍朴相范李东浩
关键词:液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分析技术
北柴胡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北柴胡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0.5 g·kg^(-1)对乙酰氨基酚灌胃造模,以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为指标,观察北柴胡醇提物及北柴胡水提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北柴胡醇提物及北柴胡水提物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中AST,ALT,ALP和TNF-α含量,与水飞蓟素无明显差别。结论:北柴胡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占一南极星
关键词:北柴胡对乙酰氨基酚水飞蓟素肝损伤
刚柔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被引量:3
2010年
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能够自组装形成"核-壳"结构的胶束,由于胶束的尺寸处于纳米量级,因此利用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制备纳米材料已成为当今高分子科学和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刚柔嵌段共聚物是指分子链中同时含有刚性嵌段和柔性嵌段的共聚物,它在溶液中通过不同嵌段对溶剂的选择性可以自组装成球形、棒状、囊泡等多种多样的纳米聚集体.本文简单介绍了嵌段共聚物和分子自组装的概念,总结了刚柔嵌段共聚物在刚棒选择性溶剂、柔性链选择性溶剂和非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刚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满志金钟克利陈铁金龙一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刚柔自组装
桦褐孔菌漆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简并引物克隆得到了桦褐孔菌及同属真菌共11个菌株的漆酶基因片段,并对其结构与同源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个目的扩增产物均含有2个内含子,且内含子位置保守,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均包含有保守的铜离子结合位点;DNA序列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都颇高,基于2类序列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均能将除俄罗斯采集的桦褐孔菌菌株外归为1组,该漆酶基因片段可用于鉴定桦褐孔菌。
尹勇刚隋飞飞陈艳秋
关键词:桦褐孔菌漆酶基因结构
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为探明组培过程中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生长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大花蕙兰茎尖诱导的原球茎为外植体,研究了MS培养基浓度、BA浓度及培养方式对原球茎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1 MS基本培养基适合大花蕙兰原球茎培养;在振荡培养时MS培养基中加入BA 1.5 mg/L时,原球茎生长良好,显著好于其他浓度处理;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原球茎明显优于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原球茎鲜重和增殖系数均为固体培养的1.75倍。[结论]培养基配方为MS+BA 1.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且振荡培养时,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及生长效果较好。
李旭朴炫春杨金凤廉美兰
关键词:大花蕙兰原球茎
核黄素的循环伏安特性及生物学功能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核黄素(RF)在不同酸度、光照后的循环伏安特性和其氧化还原的反应机理,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RF之间的相互作用和GSH对呼吸链中RF骨架的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RF的异咯嗪骨架中,不饱和氮原子在强酸性溶液中通过质子化发生两步单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作用;RF在光照后降解生成光色素,也发生两步单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作用;相对低浓度的GSH对RF异咯嗪骨架的两电子传递作用具有激励作用,但高浓度的GSH对RF的氧化还原作用具有抑制作用.
马英吉李铉军崔胜云
关键词:核黄素循环伏安法谷胱甘肽生物活性
组培平贝母形态转变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各培养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形成小鳞茎后酶带比较稳定,且酶带数最多,达到8条,愈伤组织在Rf=0.275处出现了颜色较浅且细的特异性带,而其它时期的培养体则没有此带,其活性也在刚形成小鳞茎时达最高。
孙丹朴炫春刁艳玲高日于洋廉美兰
关键词:平贝母过氧化物酶
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Rb1为C-K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23种菌株对人参皂苷Rb1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发现一种灰绿毛状GH-9菌株使人参皂苷Rb1有效地转化为C-K。经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且接近于Penicillium dipodomyicola。
金艳尹成日金恩华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生物转化
桦褐孔菌不同生长时期胞外酶活性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JL0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代料栽培期间9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低,菌核形成及菌核成熟阶段较高;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高于菌核形成阶段;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时期及菌核成熟时期相对较高。
赵丽尹勇刚傅嫦娥陈艳秋
关键词:桦褐孔菌代料栽培胞外酶
利用金属离子使发光分子固体基质室温燐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银被引量:5
2006年
发光分子水杨基荧光酮羧甲基纤维素铅微球(L-[(CMC)2Pb-THBF]-MB)在滤纸基质上可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燐光.基于EDTA与Pb^2+的络合反应,使L-[(CMC)2Pb-THBF]-MB微球转化为水溶性组分(PbY^2-、2CMC^-、THBF),该组分与痕量的Ag^+作用生成(CMC)2Ag-THBF,导致S-L-[(CMC)2Pb-THBF]-MB的固体基质室温燐光猝灭,建立了发光分子水杨基荧光酮羧甲基纤维素铅微球固体基质室温燐猝灭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Ag^+的含量在8.0~40.0fg/斑(20.0~100.0pg/ml)内与△Ip值符合比尔定律,工作曲线回归方程为△Ip=12.56+0.5527CAg+(fg/斑),r=0.9992,检出限为2.2fg/斑.该方法用于人发、茶叶中痕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冷丰收金光德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