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辽宁省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7 被引量:210H指数:8
相关作者:王淑贤苏晓丹王珏王晓茹侯美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1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豆蚜
  • 5篇蟾蜍
  • 5篇两栖
  • 5篇大豆蚜
  • 4篇蚜虫
  • 4篇蝇科
  • 4篇双翅目
  • 4篇无尾
  • 4篇寄生
  • 4篇寄蝇
  • 4篇寄蝇科
  • 3篇英文
  • 3篇蜘蛛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敌
  • 3篇种群
  • 3篇蝌蚪
  • 3篇花背蟾蜍
  • 3篇寄生蝇
  • 3篇捕食

机构

  • 45篇沈阳师范大学
  • 4篇辽宁省肿瘤医...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辽宁省蚕业科...
  • 2篇鞍山市岫岩县...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黄山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9篇李丕鹏
  • 17篇李学军
  • 16篇陆宇燕
  • 9篇郑国
  • 7篇王淑贤
  • 6篇张春田
  • 5篇周正彦
  • 4篇侯勉
  • 4篇徐齐艳
  • 3篇王勇
  • 2篇董绪国
  • 2篇周兵
  • 2篇许彪
  • 2篇聂颖
  • 2篇苏晓丹
  • 2篇蒋珂
  • 2篇贾震
  • 2篇邢星
  • 2篇夏莹莹
  • 2篇陈强

传媒

  • 10篇四川动物
  • 8篇辽宁农业科学
  • 5篇动物分类学报
  • 4篇沈阳师范大学...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蚕业科学
  • 1篇蛇志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1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七瓢虫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19、22、25、28、31℃恒温条件下,对双七瓢虫[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Linnaeus)]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31℃温度范围内,双七瓢虫各虫态发育速率加快、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在19、22、25、28、31℃温度条件下,卵—蛹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2.13、21.59、17.81、13.16 d和11.18 d。试验测得其卵、1~4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47、12.15、12.74、15.02、12.96℃和13.09℃,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9.16、34.06、22.89、21.36、39.93℃和42.41℃。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建立了回归方程和历期预测式。
贾震李学军郑国
关键词: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黑背毛瓢虫对大豆蚜的捕食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黑背毛瓢虫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了黑背毛瓢虫对大豆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黑背毛瓢虫对大豆蚜虫的日捕食量,4龄幼虫最大,3龄和2龄幼虫次之,成虫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黑背毛瓢虫成虫及1~4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0299Nt1/(1+0.0315 Nt1),Na2=1.0229 Nt2/(1+0.0232 Nt2),Na3=1.1366 Nt3/(1+0.0123 Nt3),Na4=1.1302 Nt4/(1+0.0100 Nt4),Na5=1.1156 Nt5/(1+0.0064 Nt5)。
王冰李学军
关键词:大豆蚜捕食作用
双七瓢虫对大豆蚜捕食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双七瓢虫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对大豆蚜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试验测定了双七瓢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双七瓢虫捕食大豆蚜的数量与大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双七瓢虫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日捕食量最大,3龄幼虫和成虫次之2,龄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双七瓢虫成虫及1~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1305Nt1/(1+0.0137 Nt1),Na2=0.8564 Nt2/(1+0.0491 Nt2),Na3=0.7158 Nt3/(1+0.0142 Nt3)。Na4=0.9983 Nt4/(1+0.0097 Nt4),Na5=1.1309 Nt5/(1+0.0089 Nt5)。
贾震李学军郑国
关键词:大豆蚜捕食量
大豆蚜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我国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产生诸多弊端,如杀伤天敌,破坏豆田生态平衡;污染农产品,危害人体健康等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生产绿色大豆,利用生物防治控制大豆蚜是有效途径之一。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抗蚜品种、生物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等方面对大豆蚜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简要总结。
郭亚静李学军王堇秀
关键词:大豆蚜抗蚜品种生物制剂
中国蜉寄蝇属分类学研究(双翅目,寄蝇科)(英文)被引量:6
2009年
蜉寄蝇属Phorocer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追寄蝇亚科Exoristinae追寄蝇族Exoristini,一般寄生于鳞翅目毒蛾科,夜蛾科和尺蛾科的幼虫;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和新北区。该属区别于追寄蝇族Exoristini其它属的特征为:眼后鬃列后方具黑毛,复眼具淡黄色长毛,单眼鬃位于前单眼后方,背中鬃3+3,翅内鬃0+3,腹部背板具心鬃。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蜉寄蝇属的4个已知种,勺肛蜉寄蝇P.assimilis,锥肛蜉寄蝇P.grandis,直条蜉寄蝇P.normalis和昏暗蜉寄蝇P.obscura;并首次描述了直条蜉寄蝇的雄性和采自我国辽宁本溪的1新种,辽宁蜉寄蝇Phorocera liaoningensis sp.nov.;编制了古北区本属6种雄性检索表。新种区别于近缘种勺肛蜉寄蝇的特征为:第4腹板后缘钝圆,中脉心角至中肘横脉的距离略长于心角至翅后缘的距离,雄性肛尾叶后面观端半部均匀变窄。正模♂,辽宁本溪铁刹山500-950m,2006-05-28,张春田采;副模1♂,张春田采,2♂♂,郝晶采,2♂♂,智妍采,采集地和日期均同正模;5♂♂,郝晶采,1♂,菊胜男采,采集地同正模,2008-05-30。新种模式标本及其它研究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ICSNU)。
姚志远张春田
关键词:寄蝇科检索表
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标】明确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Takahash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5个温度梯度下(19、22、25、28、31℃)观察并比较胡萝卜微管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存活寿命及产仔量。【结果】在19?31℃范围内,胡萝卜微管蚜各龄期及完整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完成一个世代分别需要22.17、17.13、12.57、10.03和7.83 d。温度与发育速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r>0.8),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胡萝卜微管蚜4个若蚜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分别为14.15、13.87、13.64、15.06、12.92℃,有效积温分别为29.98、29.30、28.54、24.00和144.21日?度。建立了胡萝卜微管蚜各个发育阶段的历期预测式。在5个恒温下胡萝卜微管蚜1?4龄及世代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小幅波动。在19?31℃范围内,该蚜虫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40.0%、52.5%、62.5%、60.0%和47.5%。25℃该蚜虫的存活率相对较高,1?4龄及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82.5%、81.8%、92.6%、100%和62.5%。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该蚜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存在差异。存活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9℃时寿命最长,为33.30 d,31℃时寿命最短,为15.40 d。产仔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9℃时产仔期为11.13 d,31℃时为7.57 d。在19?31℃范围内,该蚜虫的单雌产仔总量分别为26.33、27.93、32.53、27.13和17.93头。【结论】温度是影响胡萝卜微管蚜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重要因素。25℃时胡萝卜微管蚜各龄期及世代的发育历期较短,存活率较高,单雌产仔总量最大。25℃较适合该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
王堇秀李学军王宁
关键词: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有效积温存活繁殖
蜘蛛的几种定量采集方法被引量:1
2011年
介绍了野外采集森林冠层、树干和地表层蜘蛛的冠层喷雾法、树干陷阱法和单位地表面积法,分别阐述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探讨了3种采集方法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郑国王淑贤李学军
关键词:蜘蛛
岫岩地区绿色生态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天敌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2003~2005年对辽宁东部岫岩的绿色生态苹果园主要害虫和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园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丰富,天敌种类多,数量大。初步鉴定苹果常见害虫有30余种,其中主要害虫7种;苹果树害虫天敌76种,其中主要天敌44种,隶属2个纲,8个目。
王淑贤郑国李学军许彪邢星李艳
关键词:主要害虫害虫天敌
辽宁东部地区大豆田越冬蜘蛛群落及保护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枯落物提取法和直接搜索法对岫岩地区大豆田及田埂的越冬蜘蛛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越冬蜘蛛13科32种。其中皿蛛科和球蛛科为优势科,黑微蛛[Erigone atra(Black wall)]和拟青球蛛(Theridion subpallens)为优势种。空间异质性大的田埂越冬蜘蛛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大豆田。多维尺度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大豆田与田埂蜘蛛群落组成的差异显著;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田内枯落物干重与越冬蜘蛛的种类和数量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田埂对越冬蜘蛛的保护与大豆田有明显的互补作用;保留或人为增加大豆田内枯落物可有效保护越冬蜘蛛。
郑国李学军王淑贤陈强许彪李艳
关键词:越冬蜘蛛多样性大豆田
寒露林蛙的核型和Ag-NORs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产于湖南省双牌县的寒露林蛙的核型及NORs位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寒露林蛙与分布于我国南方的其他林蛙相同:2n=26,NF=52,为5+8核型模式。寒露林蛙核型为14M+10SM+2ST,无次溢痕,NORs位于第11对染色体长臂的中部。通过比较分析我国2n=26的6种林蛙的核型等细胞遗传学信息,本文结果支持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结论,认为寒露林蛙是一有效种。
王丽陆宇燕李丕鹏周正彦王勇
关键词:核型AG-NORS林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