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农业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146 被引量:708H指数:15
相关作者:王强廖秀丽胡颖颖韩蕾张建燕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东方蜜蜂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7篇农业科学
  • 22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9篇蜜蜂
  • 22篇熊蜂
  • 17篇意大利蜜蜂
  • 17篇授粉
  • 14篇西方蜜蜂
  • 13篇蜂群
  • 12篇基因
  • 10篇传粉
  • 9篇影响因素
  • 9篇工蜂
  • 8篇克隆
  • 8篇花粉
  • 8篇蜂王
  • 6篇养蜂
  • 6篇吡虫啉
  • 6篇孢子虫
  • 6篇肠道
  • 6篇肠道菌
  • 5篇狄斯瓦螨
  • 5篇中华蜜蜂

机构

  • 14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云南农业大学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北京市蚕业蜂...
  • 4篇生物技术有限...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化化工科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甘肃省养蜂研...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4篇吴杰
  • 35篇周婷
  • 33篇安建东
  • 28篇吴艳艳
  • 25篇代平礼
  • 22篇王强
  • 17篇彭文君
  • 15篇赵亚周
  • 15篇李继莲
  • 15篇罗术东
  • 12篇国占宝
  • 11篇董捷
  • 11篇徐书法
  • 10篇和绍禹
  • 10篇贾慧茹
  • 9篇周志勇
  • 9篇丁桂玲
  • 8篇田文礼
  • 7篇郭军
  • 7篇陈文锋

传媒

  • 27篇中国蜂业
  • 13篇昆虫学报
  • 12篇应用昆虫学报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昆虫知识
  • 6篇2013中国...
  • 4篇中国农业科技...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动物医学进展
  • 3篇农药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国家蜂产业技...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12篇2016
  • 17篇2015
  • 13篇2014
  • 25篇2013
  • 16篇2012
  • 15篇2011
  • 16篇2010
  • 11篇2009
  • 1篇2008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兰州熊蜂SMPD基因原核表达诱导条件的优化
兰州熊蜂是我国优良熊蜂蜂种之一,可用于大棚温室授粉。鞘磷脂磷酸二酯酶(SMPD)是一种水解酶,参与鞘磷脂代谢过程,并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从诱导温度、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原核表达条件。结果表明:...
韩蕾和绍禹董捷黄家兴吴杰
关键词:原核表达
文献传递
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被引量:3
2013年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球囊菌转化子,本实验对影响蜜蜂球囊菌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对蜜蜂球囊菌原生质体的释放及再生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24 h培养的蜜蜂球囊菌菌体,在28℃条件下,应用50 mg/mL的崩溃酶,经4 h酶解所制备的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达到34.00×105/mL。在上述条件下,采用0.8 mol/L柠檬酸与NaCl的混合液作为稳渗剂,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也较高,达到53.06%。蜜蜂球囊菌以菌丝断裂方式释放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时表现为原生质体先是突出,其后延长,并最终发育成为正常菌丝。本实验首次优化了蜜蜂球囊菌原生质体制备实验流程及原生质体再生最佳条件,为深入研究蜜蜂球囊菌的致病机理及寻找蜜蜂球囊菌致病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何祥凤李薇Abebe Jenberie Wubie薛菲国占宝周婷徐书法
关键词:蜜蜂球囊菌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再生酶解
不同生理状态下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蜂王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
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 Vogt)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熊蜂,因其具有群势大、适应性强及易于饲养等特性已成为主要的人工繁育种类。蜂王在蜂群的建立、发展和消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在饲养过程中蜂王...
王刘豪唐裕杰李凯李继莲吴杰
关键词:优势菌定量PCR
文献传递
中国部分主要养蜂区侵染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群微孢子虫种质分布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明中国主要养蜂地区蜜蜂微孢子虫的种类及分布,采用多重PCR的方法对采自中国部分主要养蜂地区的68份蜜蜂样品中含有的微孢子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所有样本中仅采自山东寿光的样品中检测出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apis),其他所有样品均只检测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的存在。初步推断在中国主要养蜂地区寄生危害西方蜜蜂的微孢子虫种类主要是东方蜜蜂微孢子虫,该结果为微孢子虫病在中国的流行规律及防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张建燕刁青云代平礼褚艳娜吴艳艳周婷王强
关键词:西方蜜蜂微孢子虫多重PCR种群分布
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肠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杀虫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0.005,0.015和0.045 mg/L)的吡虫啉蔗糖溶液以及含丙酮(0.03%)的糖水(空白对照)在实验室内饲喂刚出房的意大利蜜蜂,在饲喂3,6,9,12和15 d时分别取样。提取中肠细菌基因组DNA,采用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处理组蜜蜂中肠细菌群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细菌序列分析表明,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同一时间内各处理组间主要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
贾慧茹吴艳艳代平礼王强周婷
关键词:意大利蜜蜂生物安全性吡虫啉亚致死剂量下一代测序
蜜蜂(Apis mellifera L.)幼虫级型分化差异蛋白质组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蜂王与工蜂级型分化期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以探明蜂王和工蜂在级型分化时期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建立蜂王和工蜂级型分化期蛋白质组表达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表达的数量、表达量、等电点和分子量等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在幼虫3日龄,蜂王表达288个蛋白质,工蜂表达259个蛋白质,2种级型蜂共有蛋白质为156个,其中25个蛋白质在蜂王中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34个蛋白质工蜂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和工蜂的特异蛋白质分别为132个和103个;到幼虫5日龄时,蜂王表达274个蛋白质,工蜂为236个,这2种级型蜂共有蛋白质点为95个,其中蜂王1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工蜂26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特异蛋白质点为179个,工蜂特异蛋白质点为141个;到蛹11日龄时,蜂王蛋白质组有311个蛋白质点,而工蜂则有278个蛋白质点,2种蜂共有蛋白质点为194个,其中蜂王4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工蜂3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的特异蛋白质点为117个,工蜂特异蛋白质点为84个。【结论】在蜜蜂3日龄、5日龄、11日龄时,蜂王和工蜂的蛋白质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蜂王表达的蛋白质总数和特有蛋白质数都较工蜂多,说明蜂王幼虫的基因表达和代谢比工蜂幼虫更加旺盛。2种级型蜂发育中所表达的共有蛋白质可能是它们发育所必须的管家蛋白质,但级型间部分共有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3个日龄中蜂王和工蜂中所表达的特异蛋白质表明在级型分化中,不同级型需要不同的蛋白质来调节各自的发育。这些特异蛋白质是否是级型发育相关的功能蛋白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吴静李建科
关键词:蜜蜂级型分化双向电泳蛋白质组
我国不同地区熊蜂短膜虫的感染情况及亲缘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明熊蜂肠道寄生虫——短膜虫(Crithidia bombi)的流行规律以及不同蜂种、不同地区间寄生的熊蜂短膜虫的亲缘关系。【方法】调查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4个省(自治区)的25种1 007只熊蜂的短膜虫感染情况,对不同蜂种、不同地区间熊蜂短膜虫的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SPSS 22.0),并对熊蜂短膜虫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利用特异的ITS引物扩增待检测的熊蜂肠道总DNA,之后进行凝胶电泳检测,通过是否扩增出675 bp的熊蜂短膜虫ITS基因片段来判断待检测的蜂群是否感染了熊蜂短膜虫,再进一步测序,分析不同蜂种、不同地区寄生的熊蜂短膜虫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在调查的所有样品中,有20种262只熊蜂被短膜虫感染,感染率为26.0%。感染率最高的两种熊蜂是白背熊蜂(Bombus festivus)和火红熊蜂(B. pyrosoma),而西伯熊蜂(B. sibiricus)的短膜虫感染率最低;青海省熊蜂的短膜虫感染率最高,而内蒙古熊蜂的短膜虫感染率最低;雄蜂的感染率极显著高于工蜂和蜂王。另外,除了甘肃省的黑尾熊蜂(B.melanurus)和猛熊蜂(B. difficillimus),四川省的疏熊蜂(B. remotus)、兴熊蜂(B. impetuosus)和弗里熊蜂(B. friseanus)所感染的短膜虫与其他短膜虫亲缘关系较远之外,其余大部分的熊蜂短膜虫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熊蜂短膜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广泛,且不同蜂种、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级型间熊蜂短膜虫的感染率均有差别。熊蜂经过长期群体进化演变,不同地区形成相对固定的优势种类,因此各地区所捕捉到的熊蜂种类不同。对我国不同地区熊蜂短膜虫感染情况的统计分析侧重于样本量≥30的种类,这些种类是各地区的优势种类,另外一些熊蜂虽未能采集足够的样本,但根据已采集的样本量分析得出的感染率较高。熊蜂短膜虫存在寄主专一性,且对熊蜂宿主的感染
唐裕杰王刘豪李凯李继莲
关键词:熊蜂内转录间隔区感染率亲缘关系
中华蜜蜂SRP9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2016年
【目的】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信号识别颗粒9(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9,SRP9)基因的序列,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探究其蛋白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以中华蜜蜂的c DNA为模板扩增中华蜜蜂SRP9基因编码区,并通过软件MEGA5.1构建系统发育树,运用Predice Protein和SWISS-MODEL等软件预测分析蛋白结构;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进行原核表达;采用尿素洗脱法进行重组蛋白纯化。【结果】扩增得到的中华蜜蜂SRP9基因编码区长为237 bp,命名为Acc SRP9。该基因编码7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9.36 k D,等电点为9.1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Acc SRP9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SRP9和小蜜蜂Apis florea的SRP9聚成一支。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其含有2个α-螺旋区和3个β-折叠区。利用同源建模获得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将Acc SRP9连入表达载体p GEX-6P-1并在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发现该重组蛋白表达在包涵体中,经蛋白纯化,最终获得了N端带GST标签的重组蛋白p GEX-6P-1-SRP9。【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中华蜜蜂SRP9基因Acc SRP9,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带有标签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和材料。
吴鹏杰金红岩徐进武江利李雨时郭岳琴姚军徐书法吴杰
关键词:中华蜜蜂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滇东南南瓜传粉昆虫密度对生境丧失的差异性响应被引量:6
2017年
响应多样性理论认为不同传粉蜂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尺度和过程在时空上存在差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我国重要农林生态系统传粉蜂对环境胁迫的响应规律。试验以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南瓜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农田景观中自然半自然生境数量和面积的变化梯度和离自然半自然生境的距离梯度选择南瓜样地,抽样调查南瓜样地内熊蜂密度和蜜蜂密度。解译卫星影像获取土地类型数据,分析熊蜂密度和蜜蜂密度同自然半自然生境面积百分率和耕地面积百分率的相关系数,在最大相关系数对应的空间尺度下探索蜜蜂密度和熊蜂密度对生境丧失的响应规律。研究发现,熊蜂密度随自然半自然生境面积百分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蜜蜂密度并不受自然半自然生境面积的影响。同时,熊蜂密度随耕地面积百分率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但蜜蜂密度不受耕地面积的影响。此外,熊蜂密度随离自然半自然生境的距离增加而显著下降,但蜜蜂密度不受距离作用的影响。由此可见,云南省文山州南瓜传粉熊蜂和蜜蜂多度对生境丧失表现出多样的响应规律。熊蜂和蜜蜂对生境丧失的差异性响应可能是保障该区域南瓜受粉的重要机制。
谢正华Jonathan Teichroew安建东
关键词:南瓜传粉者熊蜂
东方蜜蜂孢子虫病影响蜜蜂的生殖被引量:1
2013年
东方蜜蜂孢子虫病(Nosema ceranae)最初在东方蜜蜂中发现,最近发现它有交叉感染性,可寄生在西方蜜蜂中,可以感染蜂群中工蜂、雄蜂和蜂王,但其病理效应主要针对工蜂进行研究。在蜂群内,蜜蜂孢子虫病(Nosemaapis)主要通过口-排泄物进行传播,发生于蜜蜂清理受感染的巢脾、消耗受污染的水、
丁桂玲
关键词:东方蜜蜂孢子虫病生殖西方蜜蜂工蜂蜂群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