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作品数:244 被引量:1,132H指数:16
相关作者:梁广文邓晓玲刘琼光潘汝谦沈斌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5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4篇农业科学
  • 61篇生物学
  • 14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病原
  • 16篇植物
  • 16篇昆虫
  • 15篇病害
  • 14篇水稻
  • 12篇真菌
  • 12篇寄主
  • 12篇害虫
  • 11篇杀虫
  • 11篇基因
  • 11篇红火蚁
  • 10篇小菜蛾
  • 9篇种群
  • 9篇斑病
  • 8篇抗性
  • 7篇香蕉
  • 7篇花叶
  • 7篇花叶病
  • 6篇生物防治
  • 6篇物防

机构

  • 24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6篇广东省农业科...
  • 10篇广东省科学院...
  • 5篇广东省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仲恺农业工程...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深圳市农业科...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广东省林业科...
  • 3篇广州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广东省微生物...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作者

  • 17篇范怀忠
  • 12篇李华平
  • 9篇戚佩坤
  • 8篇李云寿
  • 8篇徐汉虹
  • 7篇刘琼光
  • 7篇赵善欢
  • 7篇罗万春
  • 7篇姜子德
  • 6篇吕利华
  • 6篇吴荣宗
  • 6篇邓晓玲
  • 6篇张宝棣
  • 5篇黄寿山
  • 4篇陈洁
  • 4篇张曙光
  • 4篇张良佑
  • 4篇胡晋生
  • 4篇曾宪铭
  • 4篇王国汉

传媒

  • 31篇环境昆虫学报
  • 26篇华南农业大学...
  • 16篇广东农业科学
  • 11篇植物保护学报
  • 8篇中国病毒学
  • 7篇昆虫学报
  • 7篇植物病理学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昆虫知识
  • 5篇仲恺农业技术...
  • 4篇植物保护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园艺学报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天津农业科学
  • 3篇植物医生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食用菌学报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23篇2024
  • 34篇2023
  • 40篇2022
  • 28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6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7篇1997
  • 20篇1996
  • 26篇1995
  • 27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2
  • 1篇1991
  • 5篇1990
  • 1篇1989
2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吡呋喃酮对红火蚁的毒力及其亚致死效应被引量:3
2023年
为评估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氟吡呋喃酮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毒力及其亚致死效应,通过点滴法和胃毒法测定氟吡呋喃酮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并使用饲喂法评估亚致死浓度的氟吡呋喃酮对红火蚁蚁群增长、取食能力、爬行速率和攀附能力以及拒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氟吡呋喃酮对红火蚁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51μg/头和61.14μg/mL。20μg/mL氟吡呋喃酮处理红火蚁14 d后,其死亡率达到100.00%,糖水消耗量、蝗虫消耗量也显著降低。4μg/mL氟吡呋喃酮处理红火蚁21 d后,其死亡率为4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32%,蝗虫消耗量在处理28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双向选择测定结果显示,在1~7 d内红火蚁对20μg/mL和4μg/mL的氟吡呋喃酮糖水溶液并不会产生拒食行为,但20μg/mL和4μg/mL氟吡呋喃酮会显著降低红火蚁的攀附率和爬行速率。表明氟吡呋喃酮是一种对红火蚁具有较好防控潜力、可用于开发成毒饵的药剂。
郑晓斌彭李亚李志强双有铭鲁勇王磊
关键词:红火蚁毒饵
广州地区芋疫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芋疫病(PhytophthoracotocasiaRacib.)为广州地区芋头栽培过程中发生最普遍而严重的病害。此病在当地整年皆可发生,尤以6~8月份高温多雨的盛夏季节发病为甚,在短时间内病害迅速蔓延。田间病害始发期、盛病期以及病害流行程度年度间的变动,基本上取决于当年雨季来临的迟早和降雨程度;本病可侵害陆芋和水芋。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在当地红芽芋和白芽芋(均为茎芋)都较感病,水芋则表现抗病;田间及时喷药预防对芋疫病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并结合做好田间卫生,芋株表现发病轻、生势壮旺,产量高,其主茎球茎单位面积产量可增加25%~35%以上。
张宝棣彭庆平何容根
关键词:芋疫病
携带不同原噬菌体的黄龙病菌在柑橘木虱体内的增殖及致病力被引量:6
2022年
【背景】在中国,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由候选韧皮部杆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期研究表明CLas全基因组上鉴定出3种单独类型的原噬菌体基因序列,而广东黄龙病菌主要以Type-2原噬菌体类型和Type-1+3混合原噬菌体类型为主。这两种CLas菌株在传病媒介——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体内的增殖及其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差异依然不清楚。【目的】比较Type-2-CLas菌株和Type-1+3-CLas菌株在柑橘木虱体内的增殖能力和对砂糖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Shatangju)的致病力差异。【方法】嫁接准备含有不同CLas菌株的砂糖橘,分别将50头柑橘木虱若虫和50头成虫放置到含有不同CLas菌株的砂糖橘嫩梢上刺吸获菌6、12、18 d,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统计柑橘木虱若虫期、成虫期对Type-2-CLas和Type-1+3-CLas的获菌率和获菌量差异。饲养分别携带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柑橘木虱种群,分别将携带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20头柑橘木虱成虫置于健康砂糖橘嫩梢上刺吸2周,移除木虱后统计柑橘木虱获菌率和获菌量,每月追踪砂糖橘症状变化和叶片病菌浓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接种360 d时叶片韧皮部和薄壁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柑橘木虱以若虫形态对Type-2-CLas和Type-1+3-CLas菌株的获菌率和获菌量无显著差异,但柑橘木虱以成虫形态对Type-2-CLas的获菌率和获菌量显著高于Type-1+3-CLas菌株。在虫传后120 d时接种Type-2-CLas菌株的叶片附近新叶会呈现更严重的斑驳症状。Type-2-CLas菌株侵染砂糖橘一年后抽出的新叶转绿不正常,出现均匀黄化、小叶的明显症状,而Type-1+3-CLas菌株新叶症状则为典型斑驳和革质化。叶片解剖观察结果发现,在叶片病菌浓度相近的情况下,相比于接种了Type-1+3-CLas的叶片,接�
黄家权李莉吴丰年郑正邓晓玲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原噬菌体柑橘木虱致病力
空间分辨代谢组学进展和挑战被引量:9
2021年
空间分辨代谢组学即整合质谱成像和代谢组学技术,对动/植物组织和细胞中内/外源性代谢物的种类、含量和差异性空间分布进行精准测定。质谱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标记、非特异、高灵敏度、高化学覆盖、元素/分子同时检测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组织中各类代谢物、多肽和蛋白的时空分布研究。首先介绍了代谢组学和质谱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重点综述了空间分辨代谢组学在动物组织、植物组织和单细胞水平上的前沿应用。最后展望了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技术的现有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是继代谢组学之后又一门新兴的分子成像组学技术,能够无标记、可视化检测动物组织中外源性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植物组织中多种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转运途径和积累规律。该技术将推动靶向药物发现、病理机制解析和动植物生长发育密切关联的空间代谢网络调控等前沿应用研究。
殷志斌黄文洁伍欣宙晏石娟
关键词:代谢组学代谢产物
橘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交互抗性
2024年
【目的】目前化学防治是果树重大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主要防治措施。本研究旨在明确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别对其他2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抗性遗传规律,为果园轮换用药开展防治和抗性治理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野外采集橘小实蝇幼虫,在实验室内饲养52代以上,应用药膜法测定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度;采用群体筛选法逐代抗性汰选至52代,建立橘小实蝇抗药性品系;采用药膜法测定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敌百虫抗性品系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分别对另外2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水平;将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敌百虫抗性品系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进行正反两两杂交,通过对各杂交处理F1代成虫进行生物测定以判定抗性遗传规律。【结果】研究发现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抗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分别对另外两种杀虫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成虫对敌百虫存在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resistance multiple, Rm)为15.61;对阿维菌素则为低水平交互抗性,Rm为6.67;敌百虫和阿维菌素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成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值分别为54.58和25.30 mg/L。敌百虫抗性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均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Rm分别为9.15和6.18;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敌百虫抗性品系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43.12和23.35 mg/L。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敌百虫同样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Rm分别为8.74和3.58;高效氯氰菊酯和敌百虫对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LC50值分别为41.18和12.52 mg/L。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与敌百虫抗性品系进行正反交时其F1代成虫的�
李豆豆姚其齐易香陆永跃
关键词: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阿维菌素交互抗性
大枫子与马钱上的叶斑类真菌病害被引量:1
1992年
报道1986~1989年在泰国大枫子、海南大枫子和印度马钱上发现的9种叶斑类真菌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及病情、分布。9种病原菌中,大枫子褐斑病菌(Ascochyta hydnocarpi S.M.Lin et P.K.Chi)、马钱叶枯病菌(Didymosphaeria strychnoris S.M.Lin et P.K.Chi)、马钱叶斑病菌(Microsphaeropsis strychoris S.M.Lin et P.K.Chi)和马钱轮纹褐斑病菌(Mycosphaerella strychnoris S.M.Lin et P.K.Cki)是新种。
林石明戚佩坤
关键词:马钱真菌病害药材
一株淡紫拟青霉GDIZM-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柑橘木虱的毒力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能够侵染昆虫并造成其死亡的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农业害虫绿色防控的无公害优质资源。本研究从田间采集到的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成虫僵虫上分离出一株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真菌菌株。利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为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命名为GDIZM-2,并在室内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的毒力以及在温室条件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病力。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DIZM-2可侵染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且随着孢子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逐渐上升,LC_(50)和LT_(50)值逐渐递减。当浓度为1×10^(8)孢子/mL处理第7天时,各龄期柑橘木虱的死亡率均高于75%,具有较高的致病力。温室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GDIZM-2在1×10^(8)孢子/mL处理第14天时,柑橘木虱成虫的存活率为1.67%,显著低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GDIZMMa-3和无菌水。本研究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GDIZM-2对柑橘木虱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为一种新型微生物真菌制剂的应用潜力。
闫建全刘豪陈逢浩卢慧林欧阳革成孟翔
关键词:柑橘木虱昆虫病原真菌淡紫拟青霉毒力测定
本科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多样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2021年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本文基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生物多样性》课程,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课程内容繁多、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问题。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思政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及考核手段方面提出几点改革措施。并结合植物保护专业特点,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刘卫欣田明义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教学改革
印楝素与脂肪酸甲酯联合使用对豆蚜的防治效果
2022年
本文对新疆博州豇豆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了0.3%印楝素与脂肪酸甲酯喷雾助剂联合对豆蚜的防治效果,并对豆蚜天敌消退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博州,豆蚜以卵在苦豆子和苜蓿上越冬,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出现有翅蚜在杂草上繁殖蔓延,5月中旬开始迁入棉花上危害,6月中旬陆续迁入豇豆上危害,7月上中旬在豇豆上达到危害高峰时期,7月中下旬慢慢迁入苜蓿地,9月中旬出现性蚜,9月下旬-10月中旬在苜蓿和杂草上产卵越冬。施药后1 d,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豆蚜的防效最高,达到82.91%;施药后3 d,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效仍最高为97.92%;施药后7 d,0.3%印楝素乳油60 mL/667m^(2)+脂肪酸甲酯喷雾助剂1000倍液防效达97.3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总体来说,在豇豆豆蚜发生期施用1次0.3%印楝素+脂肪酸喷雾助剂防治豇豆豆蚜,防效好、持效期长,对豇豆及蚜虫天敌安全性较好。
戴爱梅丁志梅张海军陈先荣戴秋萍陆永跃
关键词:豇豆蚜虫印楝素脂肪酸甲酯防效
林草湿地与城市绿地红火蚁发生特点与监测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我国重大有害入侵生物,目前我国对于红火蚁的科学研究、防治策略、政策法规多集中于农业领域。虽然红火蚁在林草湿地与城市绿地中也有着广泛分布与巨大危害,但在这些领域的发生特点和防控策略被大大忽视。在林业中,红火蚁的发生与砍伐、火烧和翻土等人为扰动,以及生物多样性、林分郁闭度和土壤裸露程度等自然因素高度相关。人工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与林分郁闭度较低,人为扰动多,因此人工林内部与周边地区均有较高的红火蚁入侵风险;而在天然林中,红火蚁的巢穴多分布于林缘、林窗及火烧迹地等阳光可以直接照射的区域。此外,苗圃和城市绿地有大量的裸露土壤和人类活动,红火蚁发生风险较高。在人类活动较多的人工林、苗圃和城市绿地,红火蚁主要危害人体健康和基础设施,并直接或间接危害林木。此外,红火蚁的入侵降低了生境中节肢动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并威胁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中的野生动物。尽管有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红火蚁有利于促进种子传播和土壤营养物质循环,但其危害性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益处。在林业上,预防红火蚁入侵主要有检疫、监测和防治3个环节。在检疫方面,木材、带土苗木和草皮是可能携带红火蚁需要重点检疫的对象,熏蒸可有效杀灭红火蚁。在监测方面,诱饵法和陷阱法是主要的监测手段,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遥感和雷达技术也有望在天然草地和城市绿地的红火蚁监测中发挥作用。尽管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红火蚁防治手段,使用高毒、广谱、难降解的杀虫剂可能危害自然保护区与湿地等生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有必要研发更加绿色环保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和方法。
杜澄举王磊陆永跃贾彩娟林绪平许少嫦温秀军王偲
关键词:红火蚁林业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