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01 被引量:1,292H指数:18
相关作者:方冉梁俊玺张鹏杨宝芸邓欣荣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学工程系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3篇期刊文章
  • 15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4篇理学
  • 71篇化学工程
  • 2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医药卫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电气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94篇离子
  • 55篇阴离子
  • 48篇离子识别
  • 43篇催化
  • 41篇分子
  • 40篇阴离子识别
  • 31篇纳米
  • 26篇荧光
  • 25篇硫脲
  • 25篇化合物
  • 24篇密度泛函
  • 24篇泛函
  • 23篇甲基
  • 23篇感器
  • 23篇传感
  • 23篇传感器
  • 21篇氨基
  • 20篇选择性
  • 20篇密度泛函理论
  • 20篇泛函理论

机构

  • 399篇西北师范大学
  • 8篇兰州石化职业...
  • 8篇中国纺织科学...
  • 7篇天水师范学院
  • 6篇甘肃联合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陕西国防工业...
  • 5篇化工研究院
  • 4篇陇南师范高等...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咸阳师范学院
  • 3篇定西师范高等...
  • 3篇甘肃民族师范...
  • 3篇甘肃省肿瘤医...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桂林医学院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36篇魏太保
  • 132篇张有明
  • 51篇林奇
  • 34篇王荣民
  • 33篇雷自强
  • 29篇王永成
  • 29篇耿志远
  • 22篇姚虹
  • 19篇马永钧
  • 17篇周敏
  • 16篇莫尊理
  • 16篇何玉凤
  • 15篇张哲
  • 14篇胡中爱
  • 11篇王云普
  • 11篇陈慧
  • 10篇周鹏鑫
  • 9篇尚秀丽
  • 9篇魏博
  • 7篇袁建超

传媒

  • 44篇西北师范大学...
  • 27篇有机化学
  • 15篇化学学报
  • 10篇化工新型材料
  • 8篇化学试剂
  • 8篇精细化工
  • 8篇全国第十五届...
  • 7篇化学研究与应...
  • 6篇无机化学学报
  • 6篇分析试验室
  • 5篇科学通报
  • 5篇中国科学(B...
  • 5篇合成化学
  • 5篇功能材料
  • 5篇应用化学
  • 5篇物理化学学报
  • 5篇中国化学会全...
  • 5篇全国第十四届...
  • 4篇化学通报
  • 4篇兰州石化职业...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7篇2016
  • 2篇2015
  • 28篇2014
  • 28篇2013
  • 12篇2012
  • 17篇2011
  • 56篇2010
  • 39篇2009
  • 76篇2008
  • 37篇2007
  • 46篇2006
  • 19篇2005
  • 7篇2004
4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粱秸秆-g-聚丙烯基化合物/坡缕石黏土高吸水树脂的制备被引量:6
2012年
以天然高粱秸秆(SS,颗粒直径>180目)作为纤维素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复配坡缕石(PGS)黏土,通过与丙烯酰胺(AM)及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接枝共聚制备低成本高吸水树脂SS-g-P(AA/AM)/PGS。运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高吸水树脂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吸水性能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坡缕石黏土和高粱秸秆的添加量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9.51%时,SS-g-P(AA/AM)/PGS对蒸馏水、自来水、黄河水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273.0、66.7、60.4 g/g,且热稳定性较好。通过研究树脂的吸水溶胀过程确定了材料的吸水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SS-g-P(AA/AM)/PGS吸自来水和蒸馏水的过程分别符合Fickon扩散模型和non-Fickon扩散模型。
沈智李芳红张哲彭辉康瑞雪侯学清
关键词:坡缕石高吸水树脂动力学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一种基于邻甲联氨为基础的高选择性的Cu2+传感器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分子识别可以理解为主体对客体选择性结合,并具有专一性功能的过程.与分子识别相适应,阳离子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认识,在本文中我们我们设计合成以邻甲联氨为基础的传感器L,它以高度灵敏的选...
李辉张有明林奇姚虹魏太保
关键词:铜离子荧光猝灭
2-(3-芳氧甲基-4-苯基-1,2,4-三唑-5-硫基)乙酸乙酯的合成
在微波辐射条件以芳氧乙酰肼为原料制得1,2,4-三唑-5-硫酮衍生物,然后再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得到六种尚未见文献报道的2-(3-芳氧甲基-4-苯基-1,2,4-三唑-5-硫基)乙酸衍生物.
徐蓉王文利魏太保张有明
关键词:微波合成三唑
文献传递
气相中CrO_2^+活化甲烷C—H键的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用密度泛函UB3LYP/6-311++G**方法计算研究了气相中CrO+2(2A1/4A")活化甲烷C—H键的微观机理,找到了四条反应通道.对其中涉及的两态反应(TSR)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势能面交叉现象(potentialenergysurfacescrossing)进行了详细讨论,进而运用Hammond假设和Yoshizawa等的内禀坐标单点垂直激发计算的方法找出了一系列势能面交叉点[crossingpoints(CPs)],并作了相应的讨论.进一步用碎片分子轨道理论[fragmentmolecularorbital(FMO)]对TS1中的轨道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解释了CrO2+活化甲烷C—H键的机理.
王永成陈晓霞耿志远高立国戴国梁吕玲玲王冬梅
新型三足酰腙类比色阴离子受体性能研究
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三种三足酰腙类的化合物。通过紫外波谱分析,该类化合物能在DMSO溶液实现对F-,AcO-和H2PO4-实现裸眼识别。同时受体三在DMSO/H2O(9∶1,v/v)的混合溶液中对AcO-具有单一选择性识别...
李乔魏太保张有明
关键词:阴离子受体酰腙
新型芳香聚脲准轮烷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
2008年
以4,4′-二氨基二苯醚的-βCD包合物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单体,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在室温合成了聚脲-βCD准轮烷(3a)。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核磁共振(1H-NM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分别对包合物和准轮烷(3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准轮烷(3a)链上-βCD的含量为42.9%(质量分数),热稳定性良好,是一类新颖的准轮烷。
王良成邓欣荣魏太保张有明
关键词:聚脲Β-环糊精包合物准轮烷
亲核氟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氟化学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由于含氟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及材料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引起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亲核氟化反应的进展,分别从不同类型的亲核氟化试剂的反应条件、反应选择性、产率以及机理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亲核氟化反应中的一些应用前景,指出反应机理的深入探讨和氟化试剂的选择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和主要方向.
牛腾杨天宇师海雄田永红林思怡王亮常建明王璐瑶
关键词:有机氟化学氟化试剂
间苯双对硝基苯氧乙酰腙的合成和阴离子识别研究
<正>酰胺、胺、硫脲、脲、胍、吡咯和酚羟基等作为氢键供体己被广泛应用于阴离子受体的设计中。酰腙的 N-H 也有一定的酸性,而用于阴离子识别的酰腙类受体还未见报道。作为我们研究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识别性能等工作的一部分,本...
任海仙张有明魏太保
文献传递
羧甲基甲壳素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2009年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醋酸乙烯酯接枝羧甲基甲壳素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等因素对反应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羧甲基甲壳素0.4g,溶剂水50.0mL,醋酸乙烯酯1.5g,过硫酸铵60.0mg,在70℃反应3.0h时接枝效率最高,可达65.1%。接枝共聚改性反应可以扩展羧甲基甲壳素的应用价值。
孙宾宾王芳宁傅正生
关键词:过硫酸铵羧甲基甲壳素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
几种极压抗磨剂对聚脲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添加T204(硫磷伯仲辛烷基锌盐)、T304(亚磷酸二正丁酯)、A88(酸性硫代磷酸酯铵盐)到制备的聚脲脂中,分别考察了该3种极压抗磨剂对聚脲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T204只能显著地提高聚脲润滑脂的极压性能,极压载荷从基础脂的400 N提高到900 N,提高了125%;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T304可使体系的磨损体积较基础脂润滑下减小52%,极压载荷提高幅度达125%;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A88可使体系磨损体积减小58%,极压载荷提高75%。
张遂心王晓波赵改青雷自强
关键词:聚脲润滑脂抗磨性极压性油田化学品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