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作品数:533 被引量:1,425H指数:18
- 相关作者:王海江赵兵张冰黄艳春李迅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螺旋CT诊断纵隔型肺癌的效果研究
- 2023年
- 分析螺旋CT诊断纵隔型肺癌的效果,分析纵隔肿瘤的CT征象特点,以期提高对纵隔肺癌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我院螺旋CT诊断纵隔型肺癌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确诊为纵隔型肺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变部位、形态、边界及肺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 31例纵隔型肺癌病理确诊,其中3例存在误诊,肿瘤生长位置:31例中,所有肿瘤都与纵隔相邻,其中17例为前上纵隔,4例为中纵隔,3例为下纵隔,5例为前中纵隔,2例为后纵隔。其中22例为中心型,5例为周边型,4例为隐蔽型。病理分型:17例为磷癌、6例为小细胞癌、8例为腺癌。其中3例误诊分别为淋巴瘤,胸腺瘤和孤立性纤维瘤。结论 纵隔型肺癌虽然容易被漏诊,但其CT征象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其CT征象的仔细分析,可以提高其确诊的准确性;其病理分型与地理位置有关。
- 叶丽娟
- 关键词:螺旋CT纵隔型肺癌
- 慕课教学法在《麻醉和精神药品》课程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 2024年
- 将慕课教学法运用于《麻醉和精神药品》课程,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与创新潜能。本研究从慕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创新、教学互动环节的设计策略和实施、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有机结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慕课教学法在拓展学习资源、普及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慕课平台所具有的交互式功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本研究认为,《麻醉和精神药品》课程慕课教学法的创新应用,对推进医学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盟朱雅婷宋春莉张倩
- 关键词:课程
- 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 2021年
- 分析化疗药物对心脏损伤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等带来的影响。方法:对化疗后心电图发生ST-T改变者设定为观察组,化疗后心电图未发生ST-T改变着设定为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化疗前后心电图Q-Td和Q-Tcd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化疗前,两组的心电图Q-Td和Q-Tcd对比无差异(P>0.05);在化疗后,实验组的Q-Td和Q-Tcd值均得到有所增加(P<0.05),不过,对照组在化疗前与、化疗后的数据对比上无差异(P>0.05)。结论:在化疗中导致ST-T改变说明化疗前病患或许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或者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差,对于这一类病患来说,其Q-Td大大增加,这代表着恶性心律失常或不良心脏风险的发生概率大大提升,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 印纹源吴梅古丽尼格尔·吾布力冯艳
- 关键词:化疗恶性肿瘤离散度
- 基于需求侧的健康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探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更能满足大众健康需求的健康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方法:论证健康消费需求变化为健康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传统医疗模式难以适应多元化健康需求,建立健康产业链整合关联结构图。结果:基于大众不断升级的健康需求,构建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和保健等健康产业链整合关联结构和模式。结论:传统医疗模式有待改进,构建健康产业链整合模式是必要的、可行的,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庄玮顾晓芬李豫凯
- 麻醉学本科阶段学生应用互联网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况调查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调查麻醉学本科阶段学生对应用互联网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认可程度。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麻醉学系2017~2021级在校本科教育大学生为调查对象,2021年9月23日至27日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中分类问题评价学生们对学校提供互联网硬件、学生互联网学习的方式、习惯、动机等的客观条件的情况;量化问题评价学生们对使用互联网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接受程度。结果发放有效卷数28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在量化问题中按统计学筛选出6个有效问题,平均得分为1.3分,与中值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类问题显示,只有2.1%的学生使用外文数据库查找专业知识;对于课外知识,有72.6%学生使用互联网获得相关知识;只有1.8%的学生很少关注互联网学习资源;有62.8%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需要来自老师的安排;67.4%学生认为对学校提供的网络资源能够满足学习需求。结论学生对使用互联网提升自身学习能力的认可度抱有积极偏上的心态,对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及网络资源也比较满意;但整体仍没有掌握好的使用方法和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学生还需要在课程或相关老师引导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减少互联网对学生的不利干扰、调动主观能动性,达到提升使用互联网自主学习的能力。
- 林红玉朱红革王伯庆杨忠宇郑奇杨天宇任杨浩王天海
- 关键词:互联网本科教育麻醉学
- 中国人群肺腺癌生存概率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一项基于SEER的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使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构建列线图,以预测中国肺腺癌患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初选2000-2020年间17个登记处的7940名中国肺腺癌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304名患者,随机分配(7∶3)到训练集和验证集。列线图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变量构建,并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和危险分层Kaplan-Meier曲线进行评估。结果列线图是结构良好且经过充分验证的预后图,由8个变量组成:婚姻状态、原发部位、临床分期、T分型(肿瘤大小)、N分型(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和放射治疗。训练集C-Index为0.716(CI:0.702~0.730),验证集C-Index为0.697(CI:0.675~0.719)。在1年、3年和5年的时间点,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808和0.858,验证集AUC分别为0.733、0.789和0.816。校准曲线证实了列线图预测和观察到的生存概率之间具有一致性,而DCA证实了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根据训练集的预测值中位数进行风险评分,将所有个体分配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并验证了中国人群肺腺癌的预后列线图。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在临床环境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并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治疗。
- 李宏唐乐李慧敏罗琴
- 关键词:肺腺癌中国人预后列线图
- 抗凝药物治疗结肠癌合并房颤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房颤,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可导致血栓形成,增加患者心脑血管卒中的发生风险;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对合并房颤继发DVT的结肠癌患者采取抗凝治疗,但因化疗会增加血栓风险,临床应谨慎选择用药方案。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具备出血风险低、疗效显著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现对结肠癌合并房颤继发DVT抗凝治疗药学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也勒玛依克·巴合提拜张文斌
- 关键词:结肠癌房颤下肢深静脉血栓
- 胆管癌术后病人应用营养指导配合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研究胆管癌术后患者应用营养指导配合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3年5月—2024年5月间确定研究对象为医院收治的80例胆管癌术后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比组(40例)和优化组(40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优化组进行营养指导并配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负性情绪、康复进程等指标。结果 优化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比组(P<0.05);优化组患者负性情绪低于对比组(P<0.05);优化组患者康复进程短于对比组(P<0.05)。结论 在胆管癌术后患者中联合应用营养指导与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加速康复进度,临床效果显著。
- 王玉婷安新娥
- 关键词:胆管癌术后营养指导快速康复护理
-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教育现状分析和策略被引量:5
- 2020年
- 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但其从事科学实验前往往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存在科研能力训练和科研思维不足等诸多问题,致使科研工作受阻。大学医学研究实验室是培养医学、生物医学等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承担着教学、科研和技术创新等重要的功能。医学研究生从事科研的主要场所就是实验室,但医学研究生因为专业课程所限普遍存在实验室教育方面的不足。针对医学研究生实验室教育现存的不足,文章从科学知识的储备、科研思维的建立、实验能力的训练、安全意识的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五个方面,探讨了医学研究生实验室教育的策略问题。
- 宋佳张园孙刚
- 关键词:实验室医学研究生教育
- 局限性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前伊马替尼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用于局限性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术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9例高危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术前治疗组(术前治疗+手术+术后辅助治疗,21例)和辅助治疗组(手术+术后辅助治疗,3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手术结果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前治疗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57.7±9.9)岁,肿瘤部位:胃10例,非胃11例。辅助治疗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55.7±13.5)岁,肿瘤部位:胃18例,非胃20例。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肿瘤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治疗组肿瘤长径高于辅助治疗组[(13.3±3.7)cm比(10.4±4.5)cm,t=-2.535,P=0.014],术中肿瘤破裂率低于辅助治疗组[0比23.7%(9/38),χ2=5.869,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R0切除率、联合脏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治疗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0.5%、84.4%和84.4%,辅助治疗组则分别为83.8%、72.3%和67.5%(P=0.235);术前治疗组1、3、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95.2%、84.8%和84.8%,辅助治疗组则分别为97.4%、85.1%和84.5%(P=0.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局限性高危GIST患者,术前应用伊马替尼可降低术中肿瘤破裂的风险,并可能有一定的无进展生存获益。
- 雷程曾祥岳于震王海江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术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