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作品数:1,205 被引量:3,953H指数:29
相关作者:杨国华薄万举郭良迁武艳强黄立人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1篇期刊文章
  • 187篇会议论文
  • 55篇专利
  • 12篇标准
  • 8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9篇天文地球
  • 41篇自动化与计算...
  • 33篇建筑科学
  • 14篇机械工程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经济管理
  • 9篇文化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电子电信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矿业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电气工程
  • 4篇历史地理
  • 4篇理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12篇地震
  • 261篇形变
  • 159篇地壳
  • 142篇GPS
  • 123篇断层
  • 82篇GNSS
  • 69篇断裂带
  • 69篇裂带
  • 66篇震前
  • 59篇垂直形变
  • 51篇地壳形变
  • 51篇跨断层
  • 48篇强震
  • 47篇地震前
  • 46篇地震活动
  • 42篇M
  • 38篇断层形变
  • 37篇地壳运动
  • 34篇块体
  • 31篇地面沉降

机构

  • 1,193篇中国地震局
  • 97篇中国地震局地...
  • 65篇中国地震局地...
  • 38篇中国地震局地...
  • 29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中国地震台网...
  • 25篇武汉大学
  • 23篇天津市地震局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四川省地震局
  • 17篇河北省地震局
  • 17篇山东省地震局
  • 16篇天津城建大学
  • 15篇云南省地震局
  • 14篇防灾科技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山西省地震局
  • 9篇陕西省地震局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07篇杨国华
  • 93篇占伟
  • 81篇郭良迁
  • 76篇薄万举
  • 71篇武艳强
  • 67篇韩月萍
  • 60篇杨博
  • 54篇张风霜
  • 53篇陈聚忠
  • 52篇郑智江
  • 51篇李延兴
  • 51篇塔拉
  • 46篇江在森
  • 45篇陈阜超
  • 44篇李文一
  • 43篇刘志广
  • 42篇梁洪宝
  • 40篇余大新
  • 40篇刘峡
  • 37篇周海涛

传媒

  • 178篇大地测量与地...
  • 48篇华北地震科学
  • 47篇地震
  • 46篇地球物理学报
  • 45篇地震研究
  • 44篇国际地震动态
  • 30篇测绘科学
  • 30篇地震工程学报
  • 29篇震灾防御技术
  • 26篇武汉大学学报...
  • 22篇地震地质
  • 21篇地球物理学进...
  • 21篇地震地磁观测...
  • 2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9篇地震学报
  • 17篇中国地震
  • 15篇测绘通报
  • 12篇地理空间信息
  • 11篇山西地震
  • 1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38篇2023
  • 45篇2022
  • 63篇2021
  • 72篇2020
  • 66篇2019
  • 100篇2018
  • 107篇2017
  • 91篇2016
  • 107篇2015
  • 73篇2014
  • 56篇2013
  • 72篇2012
  • 40篇2011
  • 49篇2010
  • 44篇2009
  • 31篇2008
  • 36篇2007
  • 46篇2006
  • 21篇2005
1,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宽滩山北缘断裂带晚第四纪右旋走滑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引言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汇聚碰撞形成青藏高原。这一地质构造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广泛的关注。普遍认为高原至今仍然向外扩展,而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区作为高原扩展的最前缘,该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强烈、活动...
刘睿郭长辉李安张世民
文献传递
GPS约束下的水准网平差
利用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水准测量网和天津市GPS连续观测站资料,以计算得到的GPS连续观测站高程年速率为约束条件,对天津一等水准网资料重新进行了平差计算。通过与自由网平差结果对比表明,两种平差计算得到的单位权中误差相差不大...
陈阜超杨国华韩月萍陈聚忠
关键词:动态平差
GPS展示的中国大陆主要相对变形特征及强震活动研究
<正>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中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研究有很多成果,近年来多期、高精度、大范围的GPS定量观测结果,对其运动与变形的研究更加深入。中国大陆最显著的变形区域为青藏高原,号称世界第三极。主要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挤压...
薄万举
关键词:地震活动全球定位系统地壳运动
文献传递
既有铁路隧道变形与爆破振动监测的自动化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阐述了利用徕卡TS30测量机器人和网络爆破测振仪两种自动化监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既有隧道进行形变监测,指导爆破施工,最终实现隧道的顺利贯通,通过数据分析证明了该测量手段的适用性。
徐玉健余大新李伟亮李永昆高金宝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系统
测井解释中煤层含气量评价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为准确评价预测煤层气资源量。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勘探目标层3号、15号煤层的地质、测井以及煤岩测试资料为基础,应用回归分析、兰氏煤阶方程、开姆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计算含气量,并对各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3号、15号煤层含气量分别为7~20 cm^3/g和10~30cm^3/g,密度回归法以及兰氏煤阶方程适用于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含气量的计算,而BP神经网络法和开姆法由于缺少实测含气量数据而误差较大,不适宜该区煤层含气量计算。总体上,利用测井方法对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储层含气量评价方面应用效果良好。
侯颉邹长春杨玉卿张国华王文文
关键词:煤层含气量测井解释BP神经网络
GNSS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校准方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作为影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精度的干扰因素一直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对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校准方法展开研究也是十分必要。文章从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产生的原因入手,设计并实施了两种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补充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的校准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景琦
关键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校准方法
直流地电阻率仪检测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观测仪器中直流地电阻率仪的检测项目、检测条件、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报告内容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震监测专用直流地电阻率仪的研制、生产、定型、人网、运行维护的检测和质量监督。其他同类设备可参考执行。
腾冲地块顺时针旋转的证据:基于GPS数据、地貌学和年代学的研究
腾冲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区域内部及周边断裂活动强烈、火山分布广泛,是中国大陆集火山、地热、地震和板块运动于一体的火山构造区。在大地构造上,腾冲地块来源于刚瓦那大陆,石炭纪刚瓦那大陆开始分裂...
王佳龙李霓赵勇伟张传杰
关键词:腾冲地块GPS地貌学
芦山M_s7.0地震前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二期)"多个GPS连续观测站观测数据处理结果,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与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框架解一致,说明两种参考框架均可当作位错参考框架,也即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也可视为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区域参考框架下GPS连续观测站地震前的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震前数年,SCTQ站西侧的GPS站构造运动十分显著,而该站水平位移却很小,即出现反常的闭锁.但该站的同震水平位移使其弹性回跳至正常构造水平位移水平,因此SCTQ站震前的位移闭锁是水平位移空间分布中的异常,是芦山Ms7.0地震的前兆.水平位移时空变化表明,该站震前和震时位移完全符合里德的弹性回跳理论.区域参考框架中位移时间系列和同震水平位移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对芦山地震地壳运动前兆的认识和解释.尽管本文未能直接采用其它GPS连续观测站的资料,但结合本文和其它研究结果可以证实,震中附近其它站地震前后的变化与SCTQ站类似.基于芦山地震前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及其与前兆关系的研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GPS监测网的布设、数据处理和分析等问题.
顾国华王武星占伟梁洪宝朱爽
关键词:GPS地震前兆地震预测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表达方式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具有多源、多类、多量、多维、多时态和多主题特征,给地质勘察数据信息化带来巨大困难。地质勘察数据的每一个应用主题都涉及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且数据处理过程非常复杂。如何将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合理、有效地表达出来是后续专业利用的关键。研究了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的表达方式,实现了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乔平塔拉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化
共1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