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序列多态性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普通野生稻
  • 1篇海南普通野生...

机构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彭于发
  • 1篇董轶博
  • 1篇裴新梧
  • 1篇袁潜华

传媒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海南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Adh2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海南岛的4个保护区和2个非保护区内普通野生稻与2种栽培稻(Nipponbare,9311)的Adh2基因序列在编码区共有单现突变9个,信息位点4个,同义突变8个,替代突变5个。内含子内有单现突变21个,信息位点29个,插入/缺失位点161个。Adh2基因在整个区域的多态性(πR,θR)均为0.011,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明显高于编码区域。在编码区域,同义位点多态性明显高于替代位点。中性测试表明虽然Adh2各区域的净化选择在统计上不具有显著性,但编码区的净化选择作用明显大于内含子区域。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可以划分为2大类,其中一类(QH,LD)与中国大陆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更接近,另一类(WC,WA,WN,DZ)则更接近东南亚普通野生稻。
董轶博裴新梧袁潜华彭于发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序列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