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 作品数:155 被引量:336H指数:9
- 相关作者:何爱国李清亮杨思涛孔晨旭王春龙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发展——对上海宝山区庙行镇场北公寓的调研报告
- 一、背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劳动力体制是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统招统分或统包统配,单位与个人都缺乏自主权,劳动力资源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布局严重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劳动...
- 何爱国郑耀抚
- 文献传递
- IT产业科技工作者未来发展前景满意度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调研了北京、上海、大连、武汉等地的IT产业园,利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IT产业科技工作者发展前景满意度进行了总体分析,同时对不同工作、职务、性别、年龄、工作经历、学历、地区的IT产业科技工作者发展前景满意度进行了结构分析。
- 李清亮
- 关键词:IT产业
- 论当代中国的新工业化思潮被引量:2
- 2006年
- 新世纪初出现的新工业化思潮,因中国目前的工业困境与国家新工业化政策而兴起,至今方兴未艾。出现的主要理论形态有:科学发展观、重化工业论、服务业—工业化论、工业文明论、新工业文明论、比较优势论等。科学发展观为其理论总纲,其他理论形态都在此主题下展开。新工业化思潮的本质是,在已经变动的新国际国内环境下探索新的工业化路向,即在“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的巨大历史机遇面前,在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等种种限制条件下,如何在日趋剧烈的全球性竞争市场中找准定位,从而为国家对工业化的引导和监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何爱国
- 关键词:重化工业化市场化
- “多种不同的生活试验”:约翰·密尔对“个体性”的理解与思考被引量:1
- 2022年
-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自由》被认为是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在这一文本中,密尔在社会与个人这一框架中来思考个人的权利问题,提出了“个体性”这一核心命题,日后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要素。在密尔那里,“个体性”既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又具有诸如“趣味”等多重的内涵,其宗旨是每个人在自我选择中实现“自我发展”。因此,“个体性”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充沛内容和具体的指向,它不再是被外部所赋予,而是成长于自身的内在自然特性之中。一旦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个体的“趣味”与独特的生活方式都得到了保障,那么也就会极大地推进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李宏图
- 关键词:约翰·密尔个体性趣味自我发展
- 以文化产业引领服务业发展——中国文化现代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 文化现代化是服务业现代化的一部分,文化现代化会影响服务业现代化的品质与方向。文化现代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使得文化现代化最终得以落实。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长期滞后,不仅源于我们对文化现代化的理解存在问题,...
- 何爱国; 颜英;
-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文化产业
- 文献传递
- 作为学术史的生活史:王国维和孙德谦之交谊
- 2023年
- 关于王国维同民初上海遗民圈学者的关系,较少为研究者关注。个性鲜明的孙德谦作为民初上海遗民圈中的活跃学者,当时同王国维有很多交往和互动,但两人对对方学问和治学路径也各有看法,其中颇不乏文人意气、高自标榜成分。对此进行关注,不仅有利于研究孙德谦、了解民初上海遗民圈的“生态”情况,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王国维的性格、思想与交游情况。
- 张仲民
- 关键词:罗振玉
- 新中国七十年现代化探索的演进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化探索之路已经走过了七十年历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进。尽管不是一帆风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经验教训,但通向现代化的方向与目标始终不变,现代化的速度也极为快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已经形成,道路自信已经树立。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现代化的智慧,就一定能够让中国未来的现代化步伐走得更加顺畅。总体看来,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理念,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创新化为动力,以全球化为舞台,以知识化和绿色化为目标,以产业结构现代化和社会结构现代化为核心,高度重视教育与科技,吸取各国现代化的经验,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现代化七十年最为宝贵的经验。
- 何爱国
- 关键词:演进
- 现代性与本土性交融:中国小康指标体系的演化、特点与反思
- 中国小康指标体系历经小康生活水平指标体系(形成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发展期)及其修订完善三个阶段,顺应了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总体有如下特点:第一,有监测、评价、预警与辅助决策功能。第二,研制主体包括政府、科...
- 何爱国
- 文献传递
- 法的辛亥之变——以刑律中君亲条文的变动为中心被引量:1
- 2013年
- 辛亥鼎革,国体问题成为民初政治之核心,历史的选择是中国走向共和。专制制度与礼教原则的核心皆在君,国体变更必然会带来礼教思想的内部调适。这一思想史问题鲜明地体现在民初的刑律变更中。传统明刑弼教原则下之刑律,首重尊亲,民国沿用前清刑律删改而成,改动的关键在"与共和国体抵触"处及体现礼教原则的五条"暂行章程"。后大总统权力逐渐加重,刑律中的礼教原则也次第回潮。刑律而外,帝制也终于再度出现。礼教原则中君亲二者的紧密联系在民初法制变革中展露无遗。
- 成富磊
- 关键词:刑律礼教国体
- 清末龙旗研究--以文献、图像和实物为中心被引量:1
- 2022年
-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从海军海上交往中意识到旗帜识别的重要性,以皇家龙旗为图样,制定出海军旗,并由此带动龙旗在外交场合的使用,最终成为国家礼仪和政权的象征。海军旗、国旗从最初的三角形演进为长方形,显示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文章通过梳理文献、对比现存龙旗实物和历史图片,指出晚清龙旗的材质、制作工艺各异,龙的造型几无一件相似,说明清廷虽然颁布龙旗统一标准,却未被国家机构和军队严格遵行,反映出清末在国家、军队礼仪上的随意性和管理上的失范。
- 姜鸣
- 关键词:清末国旗国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