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1 被引量:211 H指数:8 相关作者: 陈立宏 何雅晴 朱雅芳 于录 张文亮 更多>> 相关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Ⅲ型干扰素抗病毒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9年 干扰素(interferon,IFN)为庞大的细胞因子家族,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生长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根据氨基酸序列和受体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Ⅰ、Ⅱ和Ⅲ型三种类型。后者系Sheppard等和Ko-tenko等于2003年鉴定的一类干扰素,又称IFN-λ(IFN-λ1、IFN-λ2和IFN-λ3,或IL-29、IL-28a和IL-28b)。它们利用IL-10R2和IFN-LR1组成的复合物作为受体,在抗病毒、抗增殖及体外抗肿瘤等方面发挥近似于而又不同于Ⅰ型干扰素的作用。 张钫 张骞关键词:抗病毒 IL-29 体外抗肿瘤 免疫调节 肠道病毒71型SHZH03株VP1基因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4 2005年 构建了肠道病毒71型(EV71)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03全基因组的8个相互重叠的克隆,对其全基因组7406bp的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外壳蛋白基因VP1的遗传进化。结果表明,SHZH03和SHZH98与亚洲流行株中的台湾1998年流行株、日本1999年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新加坡2000年和2001年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SHZH03株与一些欧洲流行株有较大的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我国深圳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有可能来源于台湾1998年的EV71大规模流行时的毒株。 周世力 李琳琳 田波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 VP1基因 基因分型 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Endostatin及K1-5蛋白抗肿瘤血管生成协同作用 被引量:1 2006年 为研究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及K1-5蛋白抗肿瘤血管生成协同作用,实验中用含有Endostatin及K1-5基因的重组病毒rAAV-hE和rAAV-K5分别感染BHK-21细胞,并表达分泌出内皮抑素和K1-5蛋白,EI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内皮抑素浓度达36.42ng/m l,免疫斑点印迹实验表明rAAV-K5可介导K1-5的体外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所表达的内皮抑素和K1-5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二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抑制率分别为68.1%和63.1%,对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的抑制率分别为41.6%和34.0%。同时二者还有协同效应,用rAAV-hE和rAAV-K5同时感染BHK-21细胞,表达产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0.8%和43.8%。动物实验表明,重组病毒rAAV-hE和rAAV-K5转入荷有人肺肿瘤细胞的裸鼠,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二者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高雪军 李启明 朱莉萍 吴小兵关键词:腺相关病毒载体 抗血管生成 肿瘤 中国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部分VP1区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9 2005年 利用1999~2004年连续6年从中国深圳及北京地区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毒株的部分VP1区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中国Cox.A16的种系进化规律和分型依据.6株Cox.A16病毒部分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相互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5%~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6株中国分离株与Cox.A16国际参考株相比,部分VP1区核苷酸同源性高于78.2%,氨基酸同源性高于为93.3%.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国大陆分离的6株Cox.A16与中国台湾流行株Tainan-5079-98(AF177911),与4株日本分离株、瑞典株及美国株GA95-2095(AF081613)、PA94-5753(AF081628)的关系均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3.3%.了解我国Cox.A16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和种系进化关系,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Cox.A16流行有重要意义. 卫灿东 李琳琳 何雅晴 徐星晔 薛颖 金奇关键词: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手足口病 系统进化分析 VP1区 中国分离株 儿童 狂犬/丙型肝炎嵌合病毒的构建和拯救 2011年 目的 以狂犬病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1E2的狂犬/丙型肝炎嵌合病毒,为发展新型丙肝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在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系统CTN-GFP的基础上,通过传统分子克隆方法,将HCV E1E2基因分别克隆人复制型和复制缺陷型狂犬病病毒载体,构建狂犬/丙肝嵌合病毒CTN-HCV E1E2和CTNΔG-HCV E1E2.结果 免疫荧光(DF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果 显示嵌合病毒拯救成功,嵌合病毒能够再次感染正常细胞并且能够在mRNA水平检测到HCV E1E2基因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1E2的狂犬/丙肝嵌合病毒,提示以狂犬病病毒为载体发展新型丙肝载体疫苗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杜加亮 黄莹 唐青 王力华 梁国栋关键词:狂犬病病毒 肝炎病毒属 表达丙型肝炎病毒NS3和Core融合蛋白基因的DNA疫苗免疫方案优化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包含丙型肝炎病毒(HCV)保守区基因的新型DNA疫苗,并在小鼠模型中使用电转技术优化其免疫原性。方法首先,我们构建了包含HCV非结构蛋白NS3和核心蛋白Core部分基因序列的DNA疫苗,并证实了其表达;然后采用不同的体内电转方式于第0、4周分别免疫BALB/c小鼠,比较分析不同免疫方案的体液免疫(特异性IgG与抗体亚类)与细胞免疫应答(IFN-γ ELISPOT)的效果。结果使用电转技术可显著增强新型DNA疫苗免疫原性,采用皮内注射加卡钳电极电转的方式产生最强NS3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结论包含HCV保守区基因的新型DNA疫苗可通过优化电转技术增强免疫应答效果。这为我们下一步优化HCVDNA疫苗的免疫方案提供了依据。 殷霄 鲁健 谭文杰 邓瑶 管洁 田瑞光 王文 陈红 毕胜利 阮力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DNA疫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核蛋白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1 2003年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纯化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颗粒所含核蛋白进行初步分离与鉴定。质谱分析结果最终表明,SARS冠状病毒核蛋白的分子量位于47kD与52kD之间,所获得的SARS冠状病毒核蛋白的质谱分析数据覆盖了所预测病毒核蛋白氨基酸序列的87%,且符合率为100%。从而首次从蛋白质水平对SARS冠状病毒核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证实。 周世力 卫灿东 熊朝晖 段淑敏 李德新 王建伟 冷文川 梁米芳 金奇 侯云德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冠状病毒 核蛋白 蛋白质组学 深圳地区2001-2004年肠道病毒71型部分VP1区基因分析 被引量:19 2006年 20 enteroviruses type 71(EV71)were isolated from 410 patient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Shenzhen from 2001 to 2004.All of the 20 enteroviruses had been tested by RT-PCR using EV71 VP1 gene specific primers,the positive isolation rate was 4.88%.The amplicons of 341bp segment were cloned into pGEM-T and sequenced.A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for comparison of these sequences with those of EV71 genotypes A,B and C using TreeView and PHYLIP software(3.6b).Th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20 EV71 strains of Shenzhen shared 81.2%-85.3%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genotypes A and B.The nucleotide identities among 20 strains were 92.0%-100%.They shared 92.0%-97.9%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EV71 genotype C4,and can be denominated as EV71 subgenotype C4.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part of the VP1 gene(341bp) can be used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pathogen surveillance. 何雅青 杨洪 李琳琳 谭洁 毛丽莎 阳帆 刘建军 吕星 周丽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 同源性 系统进化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耐吡嗪酰胺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007年 吡嗪酰胺(PZA)是结核病短程化疗中的一线抗结核药物,由吡嗪酰胺酶转换成为活性形式吡嗪酸而生效。吡嗪酰胺酶由pncA基因编码,pncA基因突变会导致该酶活性丧失,与PZA耐药性产生有关。为了进一步明确PZA耐药性产生的基因学基础和PZA耐药株的pncA基因突变率,对中国10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DNA序列测定,其中85株为PZA耐药株,15株为PZA敏感株。PZA耐药株有27%(23/85)发生了pncA基因突变,从而导致吡嗪酰胺酶基本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突变分布在pncA基因开读框架17-546位的核苷酸。其中有一株突变位于pncA基因的调节区域-11位处。同时发现20%(3/15)pncA敏感株也发生了pncA基因突变。敏感株发生突变可能是由于PZA敏感性实验不准确或存在其它耐药机制。实验表明,pncA基因突变是PZA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中国PZA耐药临床分离株尚存在其它耐药分子机制。 姜英 彭俊平 杨帆 余黎 王玉琳 金奇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吡嗪酰胺 耐药 DNA序列分析 红色毛癣菌孢子期与萌芽期基因表达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是最常见和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浅部感染真菌,它的孢子萌发是和致病密切相关且非常重要的发育过程.为研究出芽时生理、生化以及细胞学方面的改变,从红色毛癣菌cDNA文库中选取了3364条有明确功能注释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制备了cDNA芯片,对孢子期及萌芽期进行了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孢子萌发过程中有335个基因表达上调,主要是翻译、修饰蛋白及结构蛋白.细胞壁和细胞膜组分大量合成,暗示它们是细胞形态发生的基础.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部分表达上调,推测它可能在红色毛癣菌孢子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各种代谢途径表达旺盛,特别是参与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基因基本都上调,说明在氧气和葡萄糖充足的环境下,孢子主要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本研究对了解红色毛癣菌孢子萌发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信号转导和代谢特点提供了重要线索,对其他浅部真菌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杨莉 王玲玲 彭俊平 于录 刘涛 冷文川 杨剑 陈立宏 张文亮 张骞 齐义鹏 金奇关键词:孢子 CDNA芯片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