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 作品数:2,023 被引量:4,646H指数:24
- 相关作者:赵怀娟陈爱如张金俊方青吴翠萍更多>>
-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南京国民政府的禁烟禁毒与启示
- 2011年
- 在近代中国,国内经济落后于人,政治极端腐败,加之外国列强入侵,使社会十分动荡,各种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其中烟毒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起,就不断通过立法来禁毒禁烟,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没有彻底根除烟毒,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我们今天的禁烟禁毒有一些启发启示的作用。
- 毕永辉
- 关键词:国民政府禁烟禁毒
-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增长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 2016年
- 国际学术界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的主因的认识上存在着分歧,但国内学界对此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人口增长的主因、生育率上升的原因及工业革命对婚姻家庭模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说明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生率的急剧上升。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传统家庭形成规范和就业模式,使人们的结婚年龄降低,独身人口比例下降,结婚率大大提高,从而导致生育率迅速上升,人口快速增长。
- 傅新球
- 关键词: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 社会学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问题成因,主要从学校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求为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
- 冯睿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价值观校园文化
-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被引量:211
- 2011年
-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文章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产品、模式、机制、路径和效应等方面,对已有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国内与国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并对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认为未来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应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性研究、旅游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研究,以及旅游产业融合与企业经营战略结合的实证研究等。
- 程锦陆林朱付彪
- 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
- 鸦片战争前广州英商洋行经济活动的探析
- 2011年
- 外国洋行在华经济活动,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选取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这段时间,对英商洋行在广州的发生及演变过程进行探讨,并对这一时期英国港脚商的经济活动做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这个时期英商洋行在广州的立足和初步发展,反映了西方新兴资产阶级对华经济侵略势力的加强,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英商洋行在这段时间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具体的说明中外经济关系发生变局和中西冲突的根源。
- 郭勇
- 关键词:洋行鸦片战争经济活动
-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被引量:44
- 2014年
- 以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游记,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客流视角,探讨其旅游空间网络结构、节点功能角色及边界屏蔽效应,最后得出泸沽湖旅游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结果表明:①泸沽湖旅游空间网络呈现中北部密集、南部疏松的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环湖旅游客流同时具有环状和节点状线路选择趋向,受边界效应影响,整体网络存在边界客流断裂现象,分片区旅游客流则呈多核心辐散状;②泸沽湖环湖15个旅游村寨节点可分为旅游核心、次旅游核心、重要旅游节点、一般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5种角色类型,同一类型旅游节点在中心性指标上有相似的模式特征;③跨界旅游活动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泸沽湖省级行政边界两侧整体边界屏蔽效应大致相当,而节点边界屏蔽效应分异显著,四川片区节点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比例明显大于云南片区;④泸沽湖跨界旅游空间网络结构总体呈现"五级旅游基地、六条旅游轴线、三级旅游系统"的空间格局,并提出川滇共建景区管委会,统一资源产品开发、品牌构建和市场营销,发挥小洛水、达祖的跨界旅游通道职能等优化路径。
- 彭红松陆林路幸福凌善金
- 关键词:旅游客流
- 儒家思想流变对中国古代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
- 2014年
- 个体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发展变迁中会受到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长达二千年,对于中国古代的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不言而喻。儒家思想经历了孔孟、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学派的流变,每种流变都对个体意识的发展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时而促进,时而抑制,时而保守,时而反弹。毫无疑问,中国古代个体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这种变迁也是深受中国古代正统思想流变的深刻影响的。
- 李浩
- 关键词:儒家思想
- 从传统到现代:国民政府文官考试走出“扃闱制”平议
- 2014年
- 为了实现考试制度的现代化,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后,就提出了废止扃闱制。然而为慎重起见,废止扃闱制的试验,先从部分省举行的普通考试做起,后拓展到1934年全国首届普通考试。至于第二届高等考试,只是改革扃试制度。1935年举行第三届高等考试,才不用扃试制度,但在总结经验时,又提议恢复扃闱制。经考选委员会于1936年决议:拟于扃闱制外,兼采不扃闱制。以上可见,废除扃试制度是在抗战以前,而不是在抗战时期。废除扃试制度的同时,一是建立防弊制度,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二是领导垂范,严格考试管理;三是考试简便与经费节约,实现了考试内容现代化,使政府选拔了所需要大量人才。
- 房列曙
- 关键词:公平公正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救助解析——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被引量:6
- 2020年
-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救助能够发挥重要的兜底功能。文章通过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发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社会救助体系,针对疫情中的患者、特殊困难群体和一线工作人员这三类群体,提供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就业救助、医疗物资救助、生活救助等救助服务。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救助能力,特提出以下优化路径:在救助主体上,政府应当通过购买服务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实现政府与社会在疫情治理上协同共治;在救助对象上,要谨防疫情地区的"遗漏效应",进行救助群体的细分和精准施策;在救助方式上,要积极运用"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提升非常态状况下社会救助的智能水平;在救助内容上,应健全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的医疗救助保障机制,提升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工作绩效。
- 孔卫拿黄晓媛
- 关键词:社会救助
- 农村妇女家庭地位调查研究——以河北Y村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已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尤其在农村,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由过去的被动、依附向积极、主体角色转化,农村妇女逐渐脱离土地,走向更为广阔的非农就业领域,成为农村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此以河北省Y村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呈现当前该村妇女家庭地位现状。
- 杨佳佳黄伟
- 关键词:家庭地位农村妇女非农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