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 作品数:15 被引量:18 H指数:3 相关作者: 毛宁 奚永志 张毅 黎燕 王建安 更多>> 相关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广州市妇婴医院 南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28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95年 CD28分子是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大小约44kD的双链同型二聚体多肽分子。CD28可以通过共刺激的途径激活杀伤性T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在真核细胞内表达CD28分子并制备CD2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以进一步研究CD28分子在信号传递方面的功能,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扩增了人CD28分子的全序列基因,并将其克隆于pUC19质粒,进行了DNA序列分析,为真核细胞表达CD28分子并进行信号传递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马宏进 王建安 汲言山 沈倍奋 陈虹宇关键词:CD28分子 多聚酶链反应 基因克隆 多模态组学数据整合方法的性能评测 2024年 多模态组学数据的联合运用在揭示细胞异质性和解析细胞命运调控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被开发,用于处理不同组学模态数据的整合。本研究通过对应用于不同整合任务的多种数据整合方法进行性能评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使用6个联合测序数据集对16种单细胞多模态配对数据整合方法在2类整合任务上的性能进行测试,再通过4个模拟数据集和1个真实数据集对6种空间转录组反卷积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在RNA和ATAC配对数据整合任务中,MOFA+、 SCOIT、 Cobolt分别在PBMC、 BMMC、 SNARE数据集上取得最优表现,SCOIT在3个数据集的汇总得分中均排名前3, MMDVAE、 DAE在基于AE的融合算法中表现突出。在RNA和蛋白质配对数据整合任务中,Cobolt、 MOFA+、 Seurat分别在P5_CITE、 BM_CITE、 COVID中取得最优表现,totalVI在3个数据集的汇总得分中排名靠前,基于AE的融合算法中以efMMDVAE、 lfMMDVAE的表现最好。在空间转录组反卷积方法评测中,Cell2location和SPACEL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中的性能表现均优于其他方法的,其中Cell2location在真实数据集中表现最佳,正确地推断了两类心肌细胞在心室的比例。此外,本研究发现在配对数据整合任务中,不同方法对数据的适应性不同。SCOIT和totalVI分别是RNA与ATAC、 RNA与蛋白质数据整合中表现稳定优异的方法。Seurat、 MOFA+易受数据影响。 杨品 任振华 袁增强关键词:数据整合 免疫毒素清除人骨髓中克隆化白血病细胞的研究——Ⅰ.抗CD_7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993年 本实验采用优化的方法通过SPDP交联抗CD_7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制成免疫毒素。经MTT方法检测其对表达CD_7抗原的Molt-4及HPB-ALL细胞系均有显著特异性杀伤作用。克隆杀伤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毒素在10^(-10)mol/L浓度时达3个杀伤log(即清除99.9%的molt-4细胞),而在此浓度时,其只抑制21.6%的粗-单系造血祖细胞生长,从而初步证明其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可用于清除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赵立超 黎燕 陈兴 赵薇薇 陈勇 赖春宁 沈倍奋关键词:免疫毒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照射小鼠早期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994年 作者报道了国内重组人白介素-6(rhIL-6)对6.5Gy照射Cs7BL/6J小鼠后10天造血功能(主要是造血干细胞、粒系和红系祖细胞)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rhIL-6对照后早期造血的影响与白细胞介素-6(IL-6)剂量有关,且作用是双向的.当IL-6剂量在200~1000μg·kg-1·d-1时,脾重和内源性肿结节(CFU-S)数随IL-6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CFU-S数的增加统计学意义更明显.与此同时骨髓有核细胞数和CFU-GM产率以及CFU-GM/股骨也明显增加,但1000μg·kg-1·d-1组的效果反而下降,因此,rhIL-6促进照后早期造血恢复的最佳剂量可能在500μg·kg-1·d-1左右.当IL-6剂量为10μg·kg-1·d-1时,对照射小鼠造血恢复起抑制作用。这些发现对rhIL-6的应用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邱丽玲 柳晓兰 赵振虎 谈震宇 张卿西 王嘉玺 凌世淦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RHIL-6 照射 重组人IL6/2融合蛋白对6.5Gy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1994年 观察了hFPIL6/2对6.5Gyγ线照射NIH小鼠第10天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照射小鼠连续4d给予hFPIL6/2250μg·kg-1·d-1,其脾重、CFU-8、骨髓有核细胞数及CM-CFU分别比对照组增加59.0%、278.5%、57.9%和138.2%,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对此四项指标的改善也明显优于25μg组。另外,250μ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象30d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hFPIL6/2不但能明显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最低值,而且能使血小板的恢复提前。提示hFPIL6/2在促进血小板生成和促进红系造血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董波 赵春华 从玉文 毛宁 罗庆良 邱丽玲 毛秉智 唐佩弦关键词:融合蛋白 Γ辐射 放射保护药 EFhd1/2在AD患者及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对比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螺旋-环-螺旋手型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D 1/2(EFhd1/2)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模型小鼠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引用AD数据库(AlzData)中的数据信息,比较AD患者中EFhd1/2的表达变化;通过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脑组织中EFhd1/2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变化;检测3月龄及6月龄AD模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脑组织中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分离AD模型小鼠的小胶质细胞,通过RNA高通量测序(RNA-seq)检测小胶质细胞中EFhd1/2的变化。结果AD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在转录水平上,AD患者EFhd1表达上升,而EFhd2则下降。AD患者脑组织样品检测显示,与健康对照者相比,AD患者不同脑区中EFhd1的表达均有上升趋势,而EFhd2则无差异。在AD小鼠模型中,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在3月龄及6月龄的AD模型小鼠中EFhd1的转录水平均无改变,但其蛋白水平上升;在3月龄AD模型小鼠中EFhd2的转录水平上升,在3月龄及6月龄的AD模型小鼠脑组织中EFhd2蛋白水平均无改变,但EFhd2在6月龄的AD模型小鼠的小胶质细胞中水平上升。结论在AD模型小鼠及AD患者脑组织中EFhd1水平均上升,提示EFhd1可能在AD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AD模型小鼠的小胶质细胞中EFhd2水平上升,提示EFhd2在AD病理相关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炎症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谢非 李晓恒 程金波 任振华 袁增强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小胶质细胞 钙结合蛋白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5年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深入研究,已成功地从人骨髓、外周血、肌肉、脂肪、脐血、羊水及胎儿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出MSC。胎盘作为胚胎发育中维系母体和胎儿氧气及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暂时性器官,由起源于细胞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胎儿丛密绒毛膜和母体子宫基蜕膜共同组成,无论从解剖结构还是在发育行为上,都包含了较为幼稚的胚胎及趋于成熟的成体干细胞成分;胎盘在胎儿娩出后即完成使命,成为“废弃”物,对其研究不会涉及伦理道德问题,因此目前已成为寻找人类间充质干细胞新来源及提高临床应用效果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胎盘MSC的来源、分离、特征及可能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吴洁莹 张毅关键词:胎盘 羊水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脐血移植 不同剂量重组人IL-6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细胞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观察了不同剂量rhIL-6对6.5Gy照射C57BL/6J小鼠外周血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IL-6的剂量分别为10,200,500和1000μg·Kgt-1·d-1,连续给药4天,首次于照后30分钟给入,皮下注射,每日两次。照后5,11,14,18,22和30天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等变化。结果表明:IL-6的4种剂量治疗组外周血细胞数降至最低值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即:WBC为5天,PLT为11天,RBC为14天。然而,在IL-6剂量大于或等于200μg·Kg-1·d-1时,各组外周血WBC、PLT和RBC的最低值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其后的恢复程度也比对照组高。IL-6治疗组外周血三类血细胞最低值及一定时期的恢复程度与IL-6剂量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结论:通过本研究,rhIL-6将是治疗辐射引起的血小板生成减少的候选因子之一。 邱丽玲 柳晓兰 赵振虎 张卿西 毛秉智 王嘉玺 凌世淦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放射病 外周血细胞 CENP-A基因在自然流产染色体数目异常胚胎中的表达 2016年 目的探讨CENP-A表达在人类胚胎绒毛染色体分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94例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数目,分别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胚胎绒毛组织中CENP-A m 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194例自然流产胚胎中检出异常结果病例数共48例,占总病例数的51.06%,其中阳性病例数30例,阳性率为31.91%。比较常见的异常类型有16三体、21三体、22三体、X单体和三倍体。2CENP-A m RNA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异常组胚胎绒毛组织中CENP-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着丝粒蛋白CENP-A表达异常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引起的自然流产有关。 张志平 邢微微 朱镭 许素铭 梁红梅 武学清关键词:自然流产 染色体非整倍体 CENP-A 慢性肾衰性贫血治疗的新突破—红细胞生成素 1992年 晚期肾衰是内科的顽症之一,贫血为其必然的并发症,目前主要的治疗是在输血和雄激素的基础上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而输血给患者带来相当的危险性如传染病、AIDS、GVHD及铁沉积等。研究发现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明显减少可能是其贫血的关键。动物试验表明Epo能纠正尿毒症贫血的结果为应用Epo进行肾衰贫血的治疗带来希望。随着重组Epo的出现,1986年首次应用Epo治疗肾衰贫血的成功,使造血因子的应用进入了新纪元。一,Epo的特性Epo是调控红系造血增殖分化及成熟的重要体液因子。 奚永志关键词:肾衰竭 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