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尔大学
- 作品数:81 被引量:1,013H指数:11
- 相关作者:乔伟魏华王文兵刘秋平刘瑞祥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自我与文化——关于文化在80年代中国诗歌中的地位
- 1997年
- “思想解放”的信号发出后,自我与文化这两个题目在文学作品和一般讨论中成为热点。自我发现标志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新诗潮的滥觞,80年代中期“寻根”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传统,诗坛兴起“史诗”热潮。本文就自我与文化的关系讨论《敦煌》、《飞天》、《有关大雁塔》三首诗。在阐释这些诗的同时。
- 卜松山(Karl-Heinz Pohl)
- 关键词:文化诗歌主体性
- 德国浪漫派抒情诗探识被引量:6
- 2006年
- 德国浪漫派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诗学。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家诺瓦利斯、布伦塔诺、艾辛多夫作品的分析,阐明浪漫派的诗论,其抒情诗的美学品格———重自我、多想象、重精神、用象征、民族性等等,藉此勾画德国浪漫主义的个性化面貌,意在说明,浪漫主义虽有一种共同的美学倾向,但却保有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基因。
- 刘润芳
- 关键词:浪漫浪漫派
- 通过试验制定政策:中国独具特色的政策制定过程是如何形成的?
- 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制定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范围推而广之。这种被称为"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是我在研究...
- 韩博天
- 以美学为例反思西方在中国的影响——刘纲纪《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德文版序被引量:3
- 1998年
- 西方的现代化给世界打上的烙印几乎遍及我们这个星球的每个角落。产生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这一现象对人类最终是福是祸,这个问题尚待后人去评说。不管怎么说,鉴于西方技术和自然科技的优势,认为西方的人文学科——至少在其理论创建和反思程度上——同样具有范式意义这一观点,似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自萨伊德提出“
- 卜松山
- 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中国古代美学
- 从世界模式看中国的发展
- 1986年
- 前言我们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旨在比较西方与中国专家对问题的研究是否会取得相同的结论。我们将研究,中国现代化走的是否新道路,如果是,这一新道路有何特性,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在资源与环境问题上,对世界整体说来会产生什么后果。短文总结了世界上许多研究计划的成果以及对不同国家的发展过程的个别问题研究与观察。
- 柯劳恩
- 关键词:人口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计划生育人口流动
- 折翼祭坛:媒介与功能
- 2024年
- 折翼祭坛是德国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从15世纪初一直到16世纪30年代,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艺术表现语汇和程式。同时,折翼祭坛作为宗教艺术在当时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展示圣物、吸引信徒、接受捐助、帮助救赎。它作为中世纪读图时代的主流媒体,是宗教经济中的核心一环。但是图像的泛滥最终导致了体系的崩溃。折翼祭坛在1630年之后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
- 秦辉宋公仆
- 关键词:宗教艺术
- 试论闻一多诗歌格律的若干特色
- <正> 有关闻一多的评论,这里指的是对诗的评论,早年已有很多人写过文章。如老一辈的沈从文、苏雪林、朱湘、梁实秋、臧克家等。当代有武汉大学於可训老师等曾撰专文论述。可以说,对闻一多的诗,甚至诗律,已经有了很多精辟的见解。我...
- 乔伟
- 文献传递
- 一个生态气候区划的新方法及其在干旱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划分草原生态气候带中的应用
- 1993年
- 这个方法是为“肯亚牧场管理手册”设计的,初步结果已在1991年发表,经不断完善,现在供国际讨论。1.
- Ralph Jaetzold
- 关键词:干草原荒漠
- 刘纲纪《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德译本序
- 2000年
- 西方现代主义给世界打上的烙印几乎遍及我们这个星球的每个角落,产生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这一现象对人类最终是福是祸,这个问题尚待后人去评说。不管怎么说,鉴于西方技术和自然科学的优势。
- 卜松山肖金龙
- 关键词:人文科学中国美学史西方现代主义中国现代美学译本
- 用于加工工件的盘形刀具和方法、切削装置以及使用切削、研磨和抛光盘以在工件上产生表面结构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形切削刀具(1)、用于加工轴向细长工件的径向切削方法、切削装置和盘形切削刀具的用途。根据本发明的盘形切削刀具具有限定的柔性和限定的冲击。在根据本发明的径向切削过程中,轴向固定的旋转刀具(1)的横向偏转通过...
- A·魏特曼J·费林T·埃伦茨D·罗伯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