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作品数:124 被引量:877H指数:15
相关作者:郝性中杨世龙蒋德明张帆卢培泽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经济管理
  • 24篇天文地球
  • 24篇农业科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7篇建筑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6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生态
  • 13篇旅游
  • 11篇农业
  • 8篇移民
  • 8篇土壤
  • 7篇信息系统
  • 7篇农户
  • 7篇流域
  • 7篇基于GIS
  • 6篇电站
  • 6篇土地利用
  • 6篇土壤侵蚀
  • 5篇地理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灾害
  • 5篇水土
  • 5篇水土流失
  • 5篇城市
  • 4篇地貌

机构

  • 124篇云南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云南省文物考...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信息工...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民族学院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云南财贸学院

作者

  • 21篇李益敏
  • 19篇何永彬
  • 12篇徐旌
  • 9篇万晔
  • 9篇刘宏
  • 9篇陈丽晖
  • 7篇黄晓霞
  • 7篇付保红
  • 7篇田敏
  • 7篇唐川
  • 6篇朱彤
  • 6篇赵文娟
  • 5篇杨世龙
  • 4篇朱静
  • 4篇王筱春
  • 4篇蒋德明
  • 4篇张军
  • 4篇朱军
  • 4篇李建兰
  • 3篇夏既胜

传媒

  • 29篇云南地理环境...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热带地理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山地学报
  • 3篇云南民族学院...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灾害学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19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2篇2005
  • 11篇2004
  • 15篇2003
  • 13篇2002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院系(所)资料室向分馆转型的思考被引量:3
2009年
高校院系(所)资料室向分馆转型是建立完善一体化文献信息体系的现实需求。分析了高校资料室向分馆化发展的优势,探讨了相应的转型保障措施。
孙频
关键词:资料室分馆
河洛文明演进与地理环境变迁相互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以文明演进时间维为主脉络,以各时期文化特点比较为特色,系统研究了河洛地区文化与地理环境变迁的相互影响,表征了河洛文明纵向演变系列,探索了河洛文明自仰韶到北宋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演变,表达了自仰韶以来气候环境和文化特征的变化,得出河洛地区是一个独特的人地桕关系统,宋代以前为中国人地关系良性发展的典型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古文明中心区.该文明中心区形成夏、商与东周三代文化(华夏文化),后来与其他文化类型融合,与其他文明地域相互作用,形成高度发达的河洛文化,并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本研究是一个探索中国古文明吸收、融合及辐射、发展的典型案例.
万晔
关键词:地理环境环境变迁
利用GIS技术实现山洪易泛区地貌学判识的实践探讨——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6
2004年
由于受山区特殊的地貌特征控制,山洪的空间分布广泛而又相对分散,具有发灾突然、空间尺度小、分布数量多、成灾迅速等特点,要在空间上正确表达区域性的山洪泛滥可能的影响范围有相当大的难度。以云南省为例,探讨了以地貌学法为出发点,借助GIS工具提取山洪易泛区范围信息的可行性。山洪易泛范围的判识方法可为区域规划和建设规划人员和工程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朱静师玉娥
关键词:山洪地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GIS的怒江州泸水县水库布局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2009年以来,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云南省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干旱,暴露出其水利设施的薄弱,凸显出水利设施建设的迫切性。水库在防汛抗旱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繁的高山峡谷地区,水库的科学布局尤为重要。本文以具有典型高山峡谷地貌的泸水县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水文分析等技术,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河流水系,居民点分布,耕地等生产力分布和对水资源的需求分布,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尝试性地探讨了泸水县新建水库的空间布局。本研究为水库的选址与布局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对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现实意义,也为政府部门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供参考。
徐慧娟李益敏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水库
城市减灾研究综述被引量:43
2003年
加强防御、控制城市灾害,增强城市综合减灾抗灾能力是当今国内外减灾工作的重点中的重点。在分析国内外城市减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城市防灾减灾研究中应重视开展城市灾害形成机制与活动规律、减灾理论与方法和减灾管理与对策的研究,其中要特别加强城市数字减灾系统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易损性、风险性评价和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研究。
唐川
关键词:城市灾害防灾措施
基于灰色关联法和德尔菲法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以云南金沙江流域3个典型露天矿区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灰色关联法和德尔菲法是对系统中各因子的价值或贡献率进行评估的有效方法。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涉及自然界诸多因素,包括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因此采用灰色关联法和德尔菲法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将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金沙江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地理环境差异大,采用灰色关联法和德尔菲法对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露天矿区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有助于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别在该流域(云南部分)高山峡谷区、宽谷湖盆区、喀斯特中山丘陵区等3种地理环境下选取3个典型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以土壤质地、地形起伏度、坡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降水等6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德尔菲法,在GIS软件平台下对3个典型露天矿区进行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得出了3个典型露天矿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实践证明,两种方法与GIS相结合是实现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有效工具。
夏既胜葛然
关键词:金沙江流域灰色关联法德尔菲法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侵蚀研究探讨被引量:34
2009年
西南喀斯特山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土壤特征与土壤侵蚀的环境效应,普遍面临着因土壤侵蚀导致的"石漠化"问题。已有研究认为,在气候、地质地貌、植被和人为活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以混合侵蚀方式进行。但由于对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过程的认识不同,致使研究者得出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有关喀斯特土壤侵蚀系统研究重点应该在土壤侵蚀机制、土壤侵蚀分级强度与土壤合理流失量等方面开展研究。
何永彬张信宝文安邦
关键词:土壤侵蚀研究喀斯特山地
白云岩喀斯特侵蚀坡地的^(137)Cs法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在黔南峰丛洼地区林间白云岩坡地应用137Cs法研究土壤侵蚀。4个坡面采样样方的137Cs面积浓度都低于137Cs本底值浓度;表土样137Cs浓度随着坡长增加而增大,全样137Cs面积浓度的顺坡变化呈逐步下降趋势;应用137Cs农耕地侵蚀模型计算获得样点土壤侵蚀量后,加以坡长加权平均计算获得的坡长权重土壤位移量为2.045 t/(km2·a)。同时在坡脚的土壤分层剖面中的137Cs浓度峰值在土壤次表层出现,随着深度增加呈指数递减变化,属于未受耕作扰动的无侵蚀非农耕地,但表层含有相对低浓度137Cs是坡面侵蚀泥沙的搬运堆积结果,估算距1963年以来侵蚀泥沙年平均堆积厚度为0.0682~0.1364 cm/a。坡地土壤侵蚀速率远小于以往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和坡地的观测结果,但坡脚泥沙堆积速率远大于坡地土壤侵蚀速率。表明季节性暴雨、坡面降雨汇流和耕作侵蚀等侵蚀作用使喀斯特坡地土壤颗粒出现微距离位移,长期则在坡脚出现显著的侵蚀泥沙堆积。
何永彬李豪
关键词:土壤侵蚀速率白云岩
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动因分析被引量:28
2003年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集内河、界河、国际河流为一体的河流。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涉及云南西部7个地州39个县市。复杂的地形地貌结构和多种气候带,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和地域分布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变化特征;域内94%为山区;占流域人口83%的民族(18个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立体分布在山区,土地资源一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同民族土地利用习俗,使流域内土地利用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这样一个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寻求一条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强民族团结,寻求均等发展机会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富裕的关键。采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高新技术,典型地区启用了快速农村评估(PRA,RapidRuralAppraise)方法,对流域1990年、1998年土地利用现状及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时空动态叠合研究、森林土地时空动态的整体演变研究以及变化动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多元民族文化下土地利用人地系统演变和流域发展的关联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商榷。
张佩芳许建初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
喀斯特石牙形态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分析
石牙为喀斯特地表特有的一种形态,在我国有较广泛的分布。对石牙的形态类型特征的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喀斯特发育演化状况。目前对石牙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陈晓平金玉香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