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民康医院
- 作品数:144 被引量:334H指数:10
- 相关作者:刘锡英赵一超朱琼李小军唐春光更多>>
- 相关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间于我院诊治的8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依据患者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给予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评分、疾病知识水平以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4,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83,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681,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疾病知识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而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 刘锡英王任昌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自我管理教育广泛性焦虑症服药依从性
- 直肠癌切除后经肛周盆底引流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切除术后经肛周盆底引流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65例直肠癌切除后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经腹部腹膜外盆腔引流方式,对照组采用经肛周盆底引流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会阴部切口Ⅰ期愈合率、感染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引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直肠癌切除后经肛周盆底引流可以减少引流时间,对切口的愈合率和感染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
- 汪飚张贻超赵一超
- 关键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盆腔引流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56例在原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B组52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PANSS和CGI评估临床症状及疗效,TESS评估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4、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A组愈显率62.5%,B组愈显率38.4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
- 王吉祥
-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对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奇数入研究组,偶数入对照组,分别使用利培酮、奋乃静进行对照研究;采用BPRS、SANS和TESS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和奋乃静组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且轻。结论:利培酮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较理想的药物。
- 李小军饶小燕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利培酮奋乃静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8例,随即分为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恢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何宪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社会功能
- 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治疗效果
- 2017年
- 目的该文主要就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胆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给予快速康复治疗护理,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机率较之对照组患者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整体药效评分也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患者给予快速康复治疗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愈速度,并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其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曾龙建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36例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在原抗焦虑药物的基础上予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采用SAS,HAMA评估临床症状及疗效,TESS和ESRS评估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6周末各评定1次。对照组(B组)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A组)显效率72.2%;对照组(B组)显效率5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肯定疗效,为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方法。
- 王吉祥
-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症血府逐瘀汤
- 康复训练对4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1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康复组进行系统的生活技能训练,社会功能训练和康复教育。在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第4周末和第8周末分别进行BPRS和ADL评分比较。结果: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第8周末BPRS总分,缺乏活力因子和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总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朱琼
- 关键词: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 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 随机单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评价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03-03/2004-05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磺酸齐拉西酮组和氟哌啶醇组,每组30例,进行单盲双模拟对照观察。甲磺酸齐拉西酮组入组后即给予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10~20mg肌注,氟哌啶醇组给予氟哌定醇注射液5~10mg肌注,4~6h后均可重复使用,每日总量不超过30mg,每日注射不超过3次。疗程为3d。于治疗前,治疗后2h、6h、24h、48h及72h,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中的兴奋因子减分率及总分的变化评定疗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疗效分4级,减分率≥80%为临床痊愈,≥50%为显效,≥30%为好转,<30%为无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入组60例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脱落。①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减分率及总分的变化:治疗72h后,甲磺酸齐拉西酮组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减分率为(47.33±26.07)%,临床总有效率为47.33%;氟哌啶醇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总分较治疗前同样明显降低,减分率为(48.53±21.99)%,临床总有效率为4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Fisher检验,甲磺酸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氟哌啶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统计,甲磺酸齐拉西酮组流涎和头颈部运动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国产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
- 王任昌李乐华赵一超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剂
- 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MR)合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32例精神发育迟滞(MR)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智商IQ≥50分和IQ≤49分为2组,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并与32例智力正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IQ≥50分和IQ≤49分2组间临床症状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与正常智力的精神分裂症在逻辑推理,思维贫乏,思维破例或散漫,各种妄想和行为方面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分裂症在行为障碍的症状明显增多,思维障碍症状除思维贫乏外均减少,有助于临床鉴别。
- 朱琼王任昌
-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