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作品数:725 被引量:3,179 H指数:24 相关作者: 李刚 王保义 张少敏 牛为华 宋亚奇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气工程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系统开发 2015年 为了对20 k 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进行快速、准确预算,实现数据共享,文章结合配电网工程概预算特点,紧密依托国家能源局2009年23号文件制定的计算标准和预算定额,开发了适用于20 k 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的软件系统。利用该系统可精确计算出配电网工程的预算造价,避免传统方法预算时费用差别大、周期长的问题,能够统一城乡配电网工程造价标准,有效控制预算投资,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潘德锋 李建萍关键词:配电网 预算定额 B/S模式 极限编程在开发供电客户服务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针对传统软件编程的缺点,详细介绍极限编程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并且阐述了该方法应用于开发供电客户服务监控系统. 林鹏程 王默玉关键词:极限编程 软件开发 文献传递 电子对抗系统可靠性的参照式模糊综合评估 2010年 使用模糊综合评判与贴近度的理论对电子对抗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并将这种评估方法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参照已有的评估体系建立了一套电子对抗系统的可靠性的评估指标,以作为使用本评估算法的评估基础。 闫晶 郝青哲 宋雨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 贴近度 软件质量 泰勒公式的行列式表示与应用 2003年 通过引进泰勒多项式的行列式表示,建立了两个函数之间的泰勒公式的关系,并给出了其应用。 王贵保关键词:行列式 函数 导数 洛比达法则 面向协同装配设计的信息建模 被引量:9 2004年 为满足协同装配设计所需的信息,分析了协同装配中预装配、装配顺序规划和装配路径规划等活动对装配信息模型的需求,给出了协同装配模型的信息构成,包括零件信息、装配信息和设计决策信息3部分。提出了装配结和装配基元的概念,前者简化了装配约束关系的描述,后者反映了装配顺序及装配操作;由此构成了便于计算机存储的协同装配模型的信息表达方案以及指导预装配活动的框架视图表达方案。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支持协同装配设计的实现。 董兴辉 徐晓慧 田凌 童秉枢关键词:协同装配设计 信息建模 信息处理 平面电路分元法用于Ka频段可行性探讨 2001年 首先介绍了平面电路分元法 ,并以一工作在 Ka频段 (毫米波 )的波导 T形接头功率传输问题作为实例 ,用平面电路分元法进行了计算 ,其结果与用其它方法所得结果和实验结果有着良好的吻合。这表明 ,采用分元法用于毫米波是可行的一种方法。 胡清兰 叶秉堃 王默玉关键词:微波集成电路 KA频段 可行性 平面电路 计算配电网线损的GA与BP结合的新方法 被引量:70 2002年 为了克服常规BP算法而陷入局部极小及基本遗传算法GA过早收敛的缺点 ,该文提出一种将神经网络BP算法与GA算法结合的新算法 ,用于计算配电网线损。对于有代表性的配电线路的线损与特征参数 (如线路某时段内通过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供电量 )的样本数据 ,先作标准化处理 ,再进行分群 ,然后用GA与BP结合的新算法映射 (拟合 )线损与特征参数之间的复杂关系。以 6 8条配电线路数据为例 。 辛开远 杨玉华 陈富关键词:配电网 线损计算 遗传算法 GA BP 实现匿名且可追溯的高效智能电网异构聚合签密方案 2023年 为解决由于建设不统一而产生的不同密码环境下的智能电表和控制中心之间的异构安全通信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由无证书密码系统到基于身份密码系统的异构聚合签密方案。匿名性保护了智能电表用户的隐私;可追溯性保证了恶意用户的可追踪。在该方案中,仅需少量的椭圆曲线上的标量乘运算,且提供了聚合签密和批量验证功能,保证了方案具有较高的效率,并可设置不同的密码系统参数来增强安全性。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低的计算开销,同时可满足所需的安全特性和功能,适合用于智能电网中多对一的通信环境。 张少敏 李凡 王保义关键词:智能电网 无证书密码系统 匿名 Web服务在GIS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3 2004年 简述Web服务技术,研究了OGC的空间信息Web服务框架和g.net模式,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GIS开发模型,结合实例给出了在客户端进行Web服务功能函数的调用过程。 韩立森 王翠茹 袁和金关键词:GIS INTERNET 信息格式 分布式计算 INTRANET 改进的分流路径在CA交叉认证中的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证书路径处理是实现Internet公钥基础设施中安全认证的重要技术。建立在公钥基础设施上的用户只有通过有效的证书路径才能获得有效的公钥证书。基于分流算法的思想理论,提出了公钥基础设施中证书路径的构造算法,并讨论了算法的有效性。 牛艳芳 孟建良 史占成关键词:公钥基础设施 证书路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