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人民检察院
- 作品数:72 被引量:72H指数:4
- 相关作者:何剑高忠明王向明郭健王成成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大同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误置节育环于膀胱致结石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误将节育环经尿道放人膀胱内在法医学实践中并不多见。也很少有此类报道。本文试图通过一例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共同探讨医疗过错的司法鉴定问题。
- 陈玉林冯宗美
-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异位节育环
- 刑事执行监督“办案”模式相关问题与完善路径被引量:4
- 2021年
- 刑事执行监督"办案"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办案质效的"程式化"缺弱,如办案程序设计轻重失当,纠违类办案线索匮乏;二是办案团队的职能配置失衡,检察官和检察辅助人员职责分工不合理,办案能动性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实体性规范单薄,不能适应办案需要;二是部分"办案"设计与诉讼办案趋同化;三是办案与日常监督的关系未理顺,办案一定程度上"空心化"。为此,可通过联合地方司法机关细化制度规范、发布指导性案例等做法,强化刑事执行监督"办案"规范指引;对刑事执行监督办案模式进行必要的"去诉讼化"改作;优化监督方式、改革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办案"对刑事执行监督整体工作的引领作用。
- 何剑
- 关键词:办案
- 传承与变异:德-法视阈下的“新时期伦理命案”探析
- 2021年
- 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刑事案件,于欢案和张扣扣案呈现出相同的面向,即司法者着力调和现行法律与传统人伦道德之间的紧张对峙。然而,通过对两案中诉讼过程、法律文书和社会民意的考察,不难发现:尽管不乏论证策略、学理推导、文辞表达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但法律与道德的深层次抵牾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化解。这一局面的形成,与道德观念和法律精神在传统与现代、“民间”与“社会”、“公”与“私”的场域置换和价值嬗变息息相关。当德法共治、继往开来成为一种政治自觉,在“统合”思维的引领下,要圆满处理“新时期伦理命案”,司法不能不面对较之既往历史阶段更加复杂的难题。立法的局限和制约、社会共同体的缺弱、对传统道德的体认之分歧,都注定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
- 何剑
- 关键词:复仇引礼入法统合
- 行政法学视角下的文明执法分析
- 2010年
- 文明执法的内涵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形式意义上的文明执法与实质意义上的文明执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行政合理性原则和参与原则是文明执法的基本内涵。
- 郭欣慧李默宇王明江
- 关键词:文明执法行政合理性原则
- 刑事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制度构建
- 2011年
- 传统刑事人权保障体系中,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并不理想。因此应当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补偿制度,在刑事被害人无法从犯罪人处获得直接有效赔偿的情况下,对生活陷入困苦而又无法从被告人处得到有效赔偿的被害人进行经济补偿。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主要从完善补偿程序,确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设立国家补偿基金等几个方面着手,以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基本生活,尽可能回复犯罪之前的社会状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
- 林虹霞
-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国家补偿制度
- 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 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检察文化
- 2004年
- 程紫平
- 关键词:检察文化检察干警检察机关人本管理团队精神
- 论“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被引量:25
- 2013年
- 近年来,"虐童"事件频发。强化对"虐童"的刑法规制势在必行。从必要性上看,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规制"虐童"行为存在突出困境。一方面,非刑事性儿童立法呈现出"静态化"的缺弱;另一方面,刑事立法保护儿童功能缺失。着眼于我国当前国情,全面移植发达国家或地区制度经验,构建防治儿童虐待综合管理体系尚不具有现实可能性。恰当运用刑法的威慑力,既可以更好地"对接"我国相关儿童立法中涉及的刑事责任,又足以"补强"我国社会转型期儿童保护立法整体上的缺弱。从可行性上看,一方面,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通过刑法规制"虐童"行为之立法先例,另一方面,国内积极有利的因素包括:关注未成年保护的良好法制氛围;我国现行刑法中针对"虐童"行为潜力较大的储备资源。在当前,刑法规制"虐童"行为客观上存在两种思路:设立"虐待儿童罪"或修正虐待罪。两种思路各有千秋,当务之急是尽快将虐待儿童的行为更有效地纳入到刑法的调整中来。
- 何剑
- 关键词:虐待规制儿童
- 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公民环境权研究
-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排污权交易制度本身便是对公民环境权的一种形式合法的威胁和侵害。通过公民环境权在排污权交易中的具体地位明确,才能更好地完善和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明确排污权交易制度中的公民环境权的...
- 刘建
- 关键词:环境保护排污权交易制度公民环境权
- 周炳垣与《汉南杂咏》
- 2016年
- 周炳垣,一位亲身经历了太平天国西征军转战汉中的退休官员,避难四川后,他用一百首纪事长诗讲述了汉中的战事,揭露了汉中官吏的腐败,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些诗后来被完整地收录于《汉南杂咏》一书中,但之后的县志对周炳垣的这些诗进行了大量删减,以致难睹全貌。《汉南杂咏》不仅收录了周炳垣的诗作,还收录了东海新吾氏对周炳垣诗作的注释,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版本价值。由《褒城周氏族谱》等文献可进一步了解周炳垣生平并考知《汉南杂咏》的成书时间当在1882年初夏。
- 熊黎明
- 建构地方高校与司法机关协同育人机制探析被引量:4
- 2019年
- 建构地方高校与司法机关协同育人机制是地方高校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应用型转变,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应对法学教育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KAQ教育模式理论、法学教育分工理论、卓越法律(法治)人才培养计划以及高校与司法机关的长期合作交流为建构协同育人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政策和实践基础。建构协同育人机制应当以破解我国法学教育产品的结构性缺陷问题为理想目标,其基本构成应包括关系机制和作用机制,其发展路径应当放弃原有的"政策推动型"路径,遵循"持法达变"的思维模式,转向法治化轨道,以实现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运转。
- 胡瀚马红丹
- 关键词:地方高校司法机关法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