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1 被引量:820H指数:16
相关作者:吕吉斌曹为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生物学
  • 30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南黄海
  • 12篇近海
  • 11篇海域
  • 8篇营养盐
  • 7篇植物
  • 7篇生态
  • 7篇群落
  • 7篇浮游植物
  • 6篇溶解氧
  • 6篇生物量
  • 6篇赤潮
  • 5篇大型底栖动物
  • 5篇底栖动物
  • 5篇养殖
  • 5篇遗传算法
  • 5篇浒苔
  • 5篇物量
  • 5篇夏季
  • 5篇长江口
  • 4篇秋季

机构

  • 81篇国家海洋局海...
  • 7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4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
  • 4篇大连海事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济南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荣成市海洋与...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山东省淡水渔...

作者

  • 28篇韦钦胜
  • 21篇王宗灵
  • 20篇臧家业
  • 16篇李瑞香
  • 14篇王宗兴
  • 13篇李艳
  • 11篇傅明珠
  • 10篇王保栋
  • 10篇张学雷
  • 9篇孙萍
  • 8篇战闰
  • 8篇范士亮
  • 7篇谢琳萍
  • 6篇孙霞
  • 6篇王守强
  • 6篇辛明
  • 5篇蒲新明
  • 5篇冉祥滨
  • 5篇魏修华
  • 4篇夏涛

传媒

  • 25篇海洋科学进展
  • 8篇海洋学报
  • 7篇海洋开发与管...
  • 6篇生态学报
  • 5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科学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海洋通报
  • 1篇化工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广西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16篇2010
  • 1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式被引量:19
2012年
我国海水养殖业快速、大规模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养殖自身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也受到影响。为了评估海水养殖生态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系统的状态和发展趋势,以海湾养殖生态系统为典型,根据系统性、动态性、生态-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基于指标体系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方法与模式,以期为养殖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工具。
蒲新明傅明珠王宗灵张新军
关键词: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赤潮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初步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赤潮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引发的生态异常现象,具有突发性及非线性等特点。对其进行预测预报一直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探讨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进行赤潮预测的方法,简要介绍了BP和RBF算法的基本原理,用2种算法对不同海域赤潮生物与环境因子之间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学习训练和预测检验,并与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和预测方面优于传统的统计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模拟预测能力及实用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杨建强罗先香丁德文秦洁
关键词:赤潮人工神经网络环境因子
海洋生态重要性区域的内涵与识别方法研究——以黄河口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海洋生态环境目前正在承受来自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急需必要的管理工具或决策支持系统来应对这些压力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海洋生境的分类识别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和前提,海洋生态重要区识别作为一种客观、科学和灵活的生境分类评估和选划方法,已被科学界和管理者广泛接受和认可。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生态重要区的概念内涵以及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给出了海洋生态重要区的定义,之后以黄河口为例,初步建立了针对该区域的生态重要区识别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区进行了生态重要性等级划分。本文是对生态重要区识别方法在我国近海的首次应用尝试,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提供科学方法和工具,也可为其他区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傅明珠张朝晖王宗灵姜美洁王炜
关键词:黄河口
夏季南黄海总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08年
依据2006年7-8月对南黄海调查得到的总有机碳(TOC)数据,探讨了南黄海TOC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南黄海TOC质量浓度范围为0.91~2.53 mg/L,平均值为1.66 mg/L。北部近岸TOC质量浓度较高,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递减的变化趋势;而南部近岸TOC值则较低,且分布趋势也与北部相反。在垂直方向上,表层TOC值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TOC的分布趋势主要受控于水文结构,但在某些海流影响较小、生物量较大的海域,生物生产对TOC的含量也有一定的贡献。
谢琳萍魏修华王宗灵战闰石晓勇王保栋
关键词:南黄海总有机碳影响因素
我国近海污染状况总体特点及环保科技研究的需求被引量:6
2010年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给近海海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并引起了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普遍关注。在参考近年来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近海污染的总体特点以及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同时,指出应加大对海洋环保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力度,重点开展沿岸环流动力状况及其污染物输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近海复合污染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研究以及区域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研究,从而为近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韦钦胜臧家业冉祥滨刘芳明王以斌王宗兴
关键词:近海海域污染状况生态环境环保科技
不同温度、盐度下浒苔(Entromorphra prolifera)群体增长和生殖的显微观测被引量:21
2012年
为研究温度、盐度对浒苔(Entromorphra prolifera)群体增长和生殖的影响,在实验室内设10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下又设4个盐度梯度,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藻体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浒苔生长对温度的变化较盐度的变化为敏感。在同一盐度下,浒苔SGR随温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盐度的降低,最适生长温度有升高的趋势。20℃、S为26时浒苔SGR最高,达37.80%。SGR高的实验组最先进入生殖生长期,随之,SGR骤降,藻体形态也发生的变化。通过对这一变化过程的观测研究加深对绿潮暴发及演化过程的理解。
张晓红王宗灵李瑞香李艳王晓
关键词:浒苔特定生长率营养生长生殖生长
南黄海冬季小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2007年1月~2月在南黄海23个站位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34.88个/cm2,平均生物量为38.58μg/cm2(干重)。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趋势大体相似,即高的数量值主要分布在45m等深线附近的站位,基本呈现"近岸低、中部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共鉴定出15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数量占优势的类群,平均丰度为27.19个/cm2,占总丰度的77.6%;其他较为重要的类群是,底栖桡足类13.3%,多毛类2.6%,动吻类2.5%,双壳类1.2%,甲壳幼1.1%,介形类0.4%,其他合计1.3%。按生物量,优势类群依次为多毛类(占32.9%)、线虫(27.7%)和桡足类(22.1%)。垂直分布上,平均70.8%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于沉积物的表层0~2cm,冬季在调查海域东部深水区,90%以上的小型底栖生物集中于表层。
范士亮王宗兴徐宗军朱明远王宗灵刘光兴
关键词: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生物量南黄海
沙蜇和白色霞水母刺丝囊毒素的细胞毒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分别自沙蜇和白色霞水母提取刺丝囊毒素蛋白,以小鼠皮下结缔组织细胞(A9)和人横纹肌瘤细胞(A-673)为受试对象,比较两种水母的刺丝囊毒素蛋白对其的细胞毒性,以期为评估和管理两种水母的毒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沙蜇和白色霞水母刺丝囊毒素对培养中的A9和A-673细胞存活率都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呈显著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白色霞水母刺丝囊毒素对A9和A-673细胞毒性的半数效应浓度(如:对A9和A-673的EC50-24h分别为49.8μg/mL和43.6μg/mL)低于沙蜇刺丝囊毒素的半数效应浓度(如:对A9和A-673的EC50-24h分别为78.0μg/mL和70.1μg/mL);两种水母毒素对A-673或A9的细胞毒性强于已报道的根口类和旗口类水母毒素对哺乳动物肺、肝、血管平滑肌、神经、乳腺等的细胞毒性。由此可见,白色霞水母刺丝囊毒素的细胞毒性更强,横纹肌、结缔组织对水母刺丝囊毒素作用敏感。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水母毒害风险和制定防护对策有重要意义。
徐金涛张学雷庞敏
关键词:水母细胞毒性
采用改良的方法从贻贝肝胰腺中提取与净化麻痹性贝毒被引量:1
2011年
建立简单有效的方法从贝类肝胰腺中提取和净化麻痹性贝类毒素。采用体积分数为1%醋酸在超声、加热及不同的加热时间条件下提取PSP毒素,提取效果与0.1mol/LHCl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为避免毒素纯化过程中粗提液中杂质对分离纯化柱的污染和堵塞,研究中分别利用二氯甲烷、正丁醇和活性炭,对在最适提取条件下获得的PSP粗提液进行净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为1%醋酸溶液在76℃水浴中浸提30rain既能保证绝大部分毒素组分被提取出来又能保证各毒素组分的含量;二氯甲烷净化效果较正丁醇好,它能有效去除粗提液中部分脂类物质,净化后各毒素组分回收率为104%~151%;采用活性炭吸附脱附的方式能进一步去除经二氯甲烷净化后的粗提液中的杂质,尽管有些毒素的回收率有所降低,但大多数毒素的回收率在80%以上。
高春蕾庞敏GINKEL Van RoelSELWOOD Andy王宗灵朱明远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除杂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泰国近海有毒水母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编码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基因片段序列,对泰国近海有毒水母69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探讨该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泰国近海有毒水母类进行快速分类鉴定的可行性,以期为后续有毒水母的监测和预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基因碱基组成分析表明,立方水母COI序列GC含量为42.1%,明显高于钵水母(37.1%)和水螅水母(36.9%)。COI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第3位点GC含量(30.2%)显著低于第1,2位点(分别为47.4%,42.1%),且该位点碱基替换频率最高,转换/颠换比值为1.0,表明该位点碱基突变趋于饱和;但去除密码子第3位点,对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无显著影响。根据COI序列计算3个纲水母的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得出种内遗传差异为0.000~0.151,均值为0.036,同纲种间遗传差异为0.167~0.321,均值为0.263,纲间遗传差异为0.246~0.385,均值为0.334。该COI基因片段能够快速有效区分这些有毒水母种类。研究表明,泰国沿岸水母多样性较高,所获69个样品可以分为13个种,包括5种钵水母、6种立方水母和2种水螅水母,其中Carukiidae科存在新属新种。立方水母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马来半岛东西两岸存在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差异,其产生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缪晓翔肖洁张学雷刘瑞娟AUNGTONYA Charatsee
关键词:DNA条形码COI序列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