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作品数:110 被引量:659H指数:16
相关作者:昝启杰徐华林王勇军杨琼陈里娥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深圳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39篇生物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8篇红树
  • 42篇红树林
  • 21篇植物
  • 18篇薇甘菊
  • 17篇群落
  • 13篇海桑
  • 10篇湿地
  • 9篇无瓣海桑
  • 8篇广东内伶仃岛
  • 8篇红树植物
  • 6篇杂草
  • 6篇入侵
  • 6篇生态系统
  • 5篇土壤
  • 5篇人工湿地
  • 5篇种群
  • 5篇微生物
  • 5篇保护区
  • 4篇引种
  • 4篇有机质

机构

  • 110篇广东内伶仃福...
  • 36篇中山大学
  • 14篇深圳大学
  • 14篇香港城市大学
  • 7篇广东省昆虫研...
  • 5篇深圳职业技术...
  • 5篇厦门大学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深圳市仙湖植...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集美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9篇徐华林
  • 39篇昝启杰
  • 28篇王勇军
  • 18篇杨琼
  • 15篇廖文波
  • 11篇李鸣光
  • 8篇王伯荪
  • 8篇谭凤仪
  • 6篇韩诗畴
  • 5篇周先叶
  • 5篇戴建青
  • 4篇江世宏
  • 4篇许会敏
  • 4篇包强
  • 4篇陈里娥
  • 4篇杜欢
  • 3篇廖宝文
  • 3篇谢强
  • 3篇郑松发
  • 3篇陈晓琴

传媒

  • 6篇生态科学
  • 5篇湿地科学与管...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海洋技术
  • 3篇广东林业科技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野生动物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深圳特区科技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森林病虫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小哥白尼(野...
  • 2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深圳市科协2...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3篇2005
  • 3篇2004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田林县尾叶桉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对广西田林县不同年龄的尾叶桉人工林植物群落调查的数据资料,用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对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年龄尾叶桉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5~3.2,灌木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050~0.1430,各样地间有一定的差异。Pielou均匀度为0.57~0.84,各样地间的变幅较小。其多样性指标的总体趋势是:2.5年群落>4.5年群落>0.5年群落;而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11~0.3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95~2.9,Pielou均匀度为0.5~0.8,其相应的指数比灌木层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为:0.5年群落最大,2.5年群落次之,4.5年群落最小。该项研究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凤兰刘莉娜
关键词:尾叶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
薇甘菊的危害与田野菟丝子的防除作用被引量:25
2003年
通过对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 11个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危害并有田野菟丝子 (Cuscutacampestris)生长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薇甘菊的危害极其严重 ,对各样地的覆盖度高达 75 %~ 95 % ,样地共有 111种植物 ,其中属于重度危害 (III级 )和极重度危害 (IV级 )的植物达 4 0种之多 ,占总数的 36 % ,不受危害(0级 )或轻度危害的植物仅两种。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 ,使样地群落中薇甘菊的盖度由 75 %~ 95 %降低到 15 %~ 2 5 % ,较好地控制了薇甘菊的危害 ,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 。
昝启杰王伯荪王勇军张军丽廖文波李鸣光
关键词:薇甘菊杂草
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记录了采自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昆虫113种,分属于10目57科,其中有16科95种是过去在该红树林保护区没有记载过的;同时发现造成该区红树植物严重受害的优势种类为海榄雌瘤斑螟Acrobasis sp.、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 Walker和报喜斑粉蝶Delias pasithoe(Linnaeus);此外,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昆虫区系及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包强陈晓琴徐华林江世宏
关键词:红树林昆虫群落害虫
薇甘菊化防技术应用及生态防除技术研究
昝启杰王勇军廖文波韩诗畴李鸣光孙延军黄东光李志刚周先叶余萍罗莉芳徐华林郭强卢建文
该课题研究通过对前期成果中防除薇甘菊的有效除草剂森草净的进一步研究,从该药对薇甘菊的敏感性、有效性及其在土壤中有残留量、半衰期和对其它植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不同生境化防薇甘菊的用药量及施药方法,并结合示范和...
关键词:
关键词:薇甘菊化学防除生态防除
入侵种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评估被引量:43
2012年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入侵中国南部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种。防治薇甘菊的措施和策略,应根据薇甘菊的物种特性及所能支配的防除资源,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薇甘菊能快速生长覆盖其他植物,其残株断枝易成为独立生长的新个体、种子量巨大且极易扩散,喜入侵次生植被。物理清除适用于小面积,对大面积出现的薇甘菊不应采用。化学防除主要用于应急,但未能改变适于薇甘菊生长的生境,薇甘菊仍可能在数年后再次为害。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控制薇甘菊适用于大面积危害区域,当只以控制而不以根除自然群落的薇甘菊为目标时效果很好。群落改造能一劳永逸地解除薇甘菊的危害,但只适用于宜林地,且成本较高。天敌控制和植物化感防治都尚在探索阶段。未来还应发掘有效天敌,研发综合防治措施,揭示宏观分布规律。薇甘菊防治的正确策略是:对于已形成区域性危害的薇甘菊,根除已经不可能,应采取持久战而非速决战,防止薇甘菊入侵新区域是防治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先治理轻度入侵地和能向周边区域甚至是遥远区域扩散的传播源,建立防治示范区或样地。
李鸣光鲁尔贝郭强昝启杰韦萍萍蒋露徐华林钟填奎
关键词:除草剂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广东内伶仃岛植被类型划分与植被图
2022年
内伶仃岛植被,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而得以迅速恢复。对其植被现状进行类型划分并绘制高精度植被图,对于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技术所获取的全岛遥感影像,结合1个15 hm2大样地和113个100 m^(2)样地以及全岛踏查的317个样点的实地调查,对内伶仃岛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绘制数字植被图,主要结果如下:(1)内伶仃岛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包括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竹林,并伴有滨海砂生灌草丛、红树林分布;(2)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该区域的气候顶极群落类型,占全岛植被分布面积的46.97%,居绝对优势地位,群落中优势物种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等均为内伶仃岛重点保护对象猕猴Macaca mulatta的主要食源植物;红树林退化明显,仅在东湾咀东侧和黑沙湾东侧海岸边有小面积分布,主要树种为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3)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有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血桐、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椰子Cocos nucifera和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以及荔枝Litchi chinensis和龙眼Dimocarpus longan等经济果林类型分布,其中台湾相思林为最主要人工植被,植被分布面积达29.80%,也是猕猴的最主要食源植物之一;(4)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刺果藤Byttneria grandifolia分别为该岛屿最主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有害植物,是除猕猴以外,影响岛内植被变化的重要胁迫因子,虽长期进行人工及化学防除,仍蔓延严重。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和地面调查手段对内伶仃岛全岛植被进行精准复核,二者相互补充,为岛屿植被调查与植被制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的数字化植被图,将为保护区提出合理、科学的植被保护策略和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乔雪婷张娟娟李文斌佟森李步杭杨琼徐华林陈婷余世孝
关键词:植被分类植被型人工植被植被制图
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实测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获得内河船舶航行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本研究基于船舶尾气测试系统测试了珠三角西江水域内航行的5艘内河船舶,识别了内河船舶气态污染物瞬时排放特征及基于燃油消耗量的排放因子,并探讨了船舶排放的PM_(2.5)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船舶在巡航行驶状态下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变化都较为平稳,货船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高于快艇.CO_2、CO、NO、NO_2、NO_x、SO_2与PM_(2.5)的排放因子范围分别是3135.90~3149.90、3.10~12.03、30.87~41.18、3.90~7.43、36.36~48.61、0.08~5.50、0.32~4.17 g·kg^(-1).内河船舶排放的PM_(2.5)中碳组分、水溶性离子和金属元素的贡献占比分别为43.8%~64.2%、9.7%~39.0%和0.6%~3.4%,其中,有机碳/元素碳(OC/EC)比值范围为0.40~2.69,OC可能受船舶制动影响较大,润滑油损耗是重要来源.
肖笑李成叶潇王日超于凯阳谢岩廖松地黄志炯郑君瑜
关键词:内河船舶排放因子细颗粒物化学组分
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生态控制技术的研究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唯一能形成海岸类型的活的生物群体,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称。具有防汛、防浪、防风暴、保护堤岸的功能,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天然屏障。对红树林的保护可加速海滩淤积,形成造陆作...
戴建青李军李志刚吕欣徐华林韩诗畴
关键词:红树林拟澳洲赤眼蜂生态控制
文献传递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2019年
随着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破坏,大量有害生物侵入,给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造成严重威胁。综述了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危害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
王孟琪
关键词:红树林有害生物
深圳福田主要红树植物冻害与恢复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2008年初,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植物遭受了近五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低温寒害,引种红树及本地红树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枯萎、树干折断,植物种群相对多度及密度改变。文章在2008年度冻害调查的基础上,2009、2010年对该片红树植物开展了恢复状况和生长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引种树种恢复的状况在不同物种之间有所差异,引种海桑、无瓣海桑在冻害后一度得到良好恢复;木榄生长良好,也有新枝萌发,受冻害影响较小;海莲大多数死亡,从原有的47株减少到目前的12株;澳洲白骨壤生长良好;(2)乡土树种恢复良好,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都可正常生长;(3)由于海桑、无瓣海桑受害严重,管理人员对其大树和幼苗进行了人工清理,目前保护区内海桑、无瓣海桑数目急剧减少。
陈里娥许会敏徐华林林石狮廖文波辛国荣昝启杰
关键词:冻害乡土树种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