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作品数:197 被引量:617H指数:11
相关作者:卢胜明张树庸邵惠训胡建武王小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64篇生物学
  • 39篇农业科学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2篇动物
  • 38篇实验动物
  • 33篇基因
  • 25篇病毒
  • 22篇小鼠
  • 18篇细胞
  • 15篇生物技术
  • 12篇生命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0篇免疫
  • 9篇药物
  • 9篇疫苗
  • 9篇靶向
  • 8篇突变
  • 8篇基因敲除
  • 8篇疾病
  • 8篇分子
  • 8篇干细胞
  • 6篇动物模型
  • 6篇动物实验

机构

  • 196篇北京实验动物...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8篇北京维通利华...
  • 8篇北京市兽医卫...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北京市实验动...
  • 6篇中国食品药品...
  • 5篇吉林大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中国药品生物...
  • 5篇香港大学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国家啮齿类实...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0篇卢胜明
  • 36篇张树庸
  • 31篇翟新验
  • 23篇胡建武
  • 19篇邵惠训
  • 18篇王小珂
  • 15篇赵贵英
  • 12篇张海峰
  • 11篇康峰
  • 10篇李树梅
  • 8篇贺争鸣
  • 8篇荣瑞章
  • 7篇刘艳
  • 7篇李建凡
  • 7篇富强
  • 7篇王珑
  • 5篇贾琨
  • 5篇车路平
  • 4篇沈孝宙
  • 4篇李根平

传媒

  • 49篇实验动物科学
  • 26篇实验动物科学...
  • 18篇中国医药生物...
  • 4篇中国兽医杂志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标记免疫分析...
  • 3篇北京实验动物...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3篇生物产业技术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上海畜牧兽医...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当代畜牧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国外医学(病...

年份

  • 7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20篇2011
  • 18篇2010
  • 1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9篇2005
  • 14篇2004
  • 13篇2003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抗原的制备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利用磷脂酶C处理,制备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血凝抗原。方法将IBV接种9日龄SPF鸡胚,48 h后收获尿囊液,经过高速离心浓缩,利用胰酶、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培养液(含磷脂酶C)处理后,进行常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经过胰酶处理的IBV具有非常强的非特异性。而经过磷脂酶C处理的IBV,该凝集作用可被特异的IBV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ILTV、NDV、Adeno-1和Adeno-3,APIV、AIVI、BDV、HP、MS和MG等抗血清所抑制。结论磷脂酶C处理的IBV,可以用于血凝抑制试验。
翟新验何利峰王冬尹良宏孙冬云贾琨胡建武卢胜明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浅谈《科学》杂志评选出——2008年十大科学突破的部分内容
2009年
近日,世界权威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2008年十人科学突破。基因重组细胞系被评为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而其他有关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有:癌症基因;观察蛋白质的运动;视频观察胚胎:决定胖瘦的“脂肪开关”;更快、更经济的基因组测序。
张树庸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基因重组癌症基因生命科学细胞系蛋白质
2013年恶性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当今,世界各国对恶性肿瘤的研究都高度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笔者仅就2013年癌症的免疫疗法、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加以总结,供读者参考。
赵贵英张树庸
关键词: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免疫疗法药物开发
10种常用SPF级实验大、小鼠体重及主要脏器的测定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测定10种常用SPF级大、小鼠体重、脏器及肠道等正常参考值。方法解剖10种品系实验动物,称量各组织脏器的相对重量,用尺测量肠道长度,共对9种脏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品系动物的各种脏器指标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种品系,不同性别间也存在差异。
卢胜明胡建武车路平王晓鹭孙岩松时彦胜贺争鸣王洪刘双环荣瑞章
关键词:SPF级脏器
基孔肯雅病毒与基孔肯雅热被引量:4
2011年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以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轻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病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并波及我国南方,疫区在不断扩大。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在实验室内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多数病人能完全痊愈,但有些病人关节疼痛持续较长时间。
邵惠训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人兽共患病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灵长类动物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概况被引量:23
2009年
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从1982年第一个新生物技术药物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上市至今,生物制药产业只有20余年历史,约有100余种产品,但这些产品在治疗肾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癌症、器官移植排斥、
胡显文陈惠鹏张树庸
关键词:生物体内制药产业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生物技术药物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技术
靶向小鼠CREPT基因134位点的CRISPR/Cas9载体构建及效率检测
2022年
[目的]构建靶向小鼠CREPT基因134位丝氨酸的CRISPR/Cas9载体并检测其编辑效率。[方法]利用在线网站设计sgRNAs并克隆入体外转录载体pUC57-sgRNA,桑格测序验证重组载体是否构建成功;以上述重组载体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的sgRNAs与商品化Cas9蛋白和靶片段于37℃孵育30 min,随后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检测sgRNAs编辑效率。[结果]设计了2条靶向小鼠CREPT基因134位丝氨酸的sgRNAs,并分别准确插入pUC57-sgRNA载体,插入序列无突变;2条sgRNAs均能够与Cas9蛋白正确结合从而介导Cas9蛋白对靶片段的切割,编辑效率分别为0.30、0.36。[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小鼠CREPT基因134位丝氨酸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且由此转录出的sgRNAs均具有编辑活性,可直接用于小鼠受精卵显微注射制备点突变小鼠模型。
刘素丽邹晓辉范柠粼孙继超武会娟
关键词:点突变
我国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种类有很多种,包括两栖纲、鸟纲和哺乳纲等,其中以哺乳纲中的啮齿目、兔形目、食肉目、偶蹄目和灵长目为主。我国地域辽阔,动物种类繁多,为了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我国实验动物特种资源,进一步开发实验动物遗传...
卢胜明岳秉飞
衰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衰老是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表现为机能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延年益寿的方法和药物,以期能在遗传学上所界定的寿限内延迟衰老或提高生命质量。1939年第一个衰老研究协会(the Club for Research in Aging)成立,从此科研工作者开始对衰老进行真正系统的研究。
李树梅卢胜明康峰安立刚张海峰
关键词:衰老动物模型实验动物
黄芪甲苷对1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1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血糖达标大鼠随机分为5组,另设正常对照1组,每组10只。灌胃黄芪甲苷并定期监测血糖、体质量,16周后对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的炎性因子IL-6、TNF-α、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MDA和SOD进行检测,对视网膜进行病理分析。结果黄芪甲苷对1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有改善作用。其对血糖和体质量影响较小,但相比于模型对照组,可以显著降低视网膜组织中的IL-6、TNF-α含量和血清中MDA含量(P<0.05),提高血清中的SOD活力(P<0.05),并可降低视网膜内VEGFA的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对1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降低VEGFA表达有关。
姜帆孙继超张佳武会娟
关键词:黄芪甲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炎性因子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