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 作品数:750 被引量:110H指数:4
- 相关作者:郭文红陆生宁张缅耿姗姗陶静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水果发电的应用
- 2017年
- 研究感受体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水果居然能发电,这让我非常惊异和开心。我就想,那些卖不掉、只能腐败的水果,或者不好吃需要扔掉的水果,如果拿来发电该多好呀。研究成果创新点通过学习资料和持续研究,我发现水果发电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一方面,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在野外旅游或探险时,可以利用周遭能发现的果实发电,作为应急电源;同时。
- 柏鹏飞
- 关键词:水果
- 在农历的天空下学国学
- 2019年
- 给小学生学习什么国学知识最合适?二十四节气以其民族性、民俗性、生活性、文学性、趣味性,成为班本化国学经典课程的首选。二十四节气国学经典课程,用二十四节气这根丝线串起了一篇篇古诗词文,也连接起各个朝代的著名文人,成为小学生喜爱的课程。
- 谢静
- 关键词:小学生二十四节气
- 幸福是什么
- 2009年
-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能够美美地饱餐一顿;有人说,幸福是在完成没完没了的作业后,躺在沙发上静静地看一部电视剧;还有人说,幸福是索取,幸福是富有,
- 封彦哲郭萍
- 关键词:《幸福是什么》作文点评作文欣赏范文
- 慢节奏“细读”,让语文入脑入心
- 2018年
- 一、什么是“细读”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茅盾先生强调了“读”和“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细读文本也就是通过仔细、详细地读,对文本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从而引发对语言的敏感,感知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读出课文背后的深意,感悟言语背后的智慧,唤醒学生的言语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 郭萍
- 关键词:细读慢节奏文本内容语言发展文学家
- 以“小”着眼培育学生文明素养
- 2020年
- 小学生处于可塑性强的年龄段,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小"着眼,关注他们生活中的"小事",着力构建培育文明素养的大格局。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校借助特色管理模式,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内外浸润"的原则引导学生将好习惯逐渐巩固深化,将爱卫生、知礼仪、爱国家、要节约等学生应具备的重要品质融入到学校“健康发展与特色发展”的文化内涵之中,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 高丛林
- 关键词:文明素养主题班会
- 老师不在的时候
- 2009年
- 铃声响了,郭老师走进教室:“下午第一节课,所有老师都要开会。所以,第一节语文课改为自习。大家要遵守纪律,安静地写作业,能做到吗?”郭老师特别在“遵守纪律”和“安静地”几个字上加强语调、加重发音。
- 封彦哲
- 关键词:教师老师纪律
- 用日记来开启学生作文的大门被引量:2
- 2019年
- 对于刚刚进入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更需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主动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写作空间,使得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日记作为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其能够有效迎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学生写作空间,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最终通过日记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基于日记来开展三年级写作教学就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研究的热点课题。
- 刘红华
-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日记
- 空气的秘密
- 2021年
- 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有关空气的科普读物,发现了空气的秘密。早在40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认为空气会产生相当大的压力,却遭到了当时科学家伽利略的反对。他认为,如果空气能产生相当大的压力,就会把人压趴下,甚至让人不得翻身。直到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设计了著名的水银柱实验,才证实了空气真的存在压力。托里拆利首先在一个玻璃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用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移开手指,将玻璃管竖直固定。
- 卢羿舟卢倩(指导)
- 关键词:玻璃管科普读物水银柱托里拆利伽利略
- 金色的舞会
- 2022年
- 秋姑娘送来了一张落叶邀请函,我走进朝天宫,准备参加今年的金色舞会。眼前铺开了一条黄色的地毯,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我轻轻走过去,“沙沙沙”,地上的树叶开启了舞会的序曲。抬起头,江南的秋日阳光从银杏叶中透下来,在积满落叶的道路上挥洒。一阵风刮来,银杏叶打着旋儿落下,一串跳音在耳边回响,如一曲欢快的华尔兹。金秋的音符如一条条飘带在空中飘荡,在沙土地上游动,在我身边舞蹈。
- 李宛珍蒋晓霞(指导)
- 关键词:朝天宫沙土地华尔兹舞会邀请函金色
- 巧借新闻劝诫学生抖腿
- 2018年
- 面对有坏习惯的孩子,就必须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必要时“下点猛药”会达到很好的效果。面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作为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孩子自我改善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内驱力,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发展,成为一个真正阳光的人。
- 涂宏昱
- 关键词:坏习惯自我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