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
- 作品数:134 被引量:685H指数:14
- 相关作者:周强陈红生徐钢汪莉王胜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桃源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羟丁酸钠对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羟丁酸钠(GHB)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生后7 d SD大鼠采用Rice等法,制成HIBD动物模型。新生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氧缺血(HI)组、GHB组。其中GHB组包括GHB50(50 mg/kg)、GHB100(100 mg/kg)、GHB200(200 mg/kg)亚组。各组在缺氧完成后1 h、3 h、24 h、72 h和168 h时点取脑切片作HE染色,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光镜下HE染色结果:HI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锥体细胞减少,海马带宽窄不一,可见细胞肿胀和核碎裂。GHB50组和GHB100组可减轻锥体细胞层病理改变。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I组缺血缺氧后1h海马CA1区Bcl-2、Bax表达开始增强,24 h时达到高峰,其后逐渐减弱。在GHB50组和GHB100组可使Bcl-2表达明显高于HI组(P<0.05,P<0.01),Bax表达明显低于HI组(P<0.05,P<0.05)。结论:GHB可通过对Bcl-2、Bax表达的调控抑制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
- 陈莺马正良曾因明赵志斌
- 关键词:缺氧缺血蛋白质BCL-2蛋白质BAX
- 外周血炎性因子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研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外周血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于全身麻醉下行中大型骨科手术的患者40例,在术前1d及术后7d采用成套神经心理测验(BCAI)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17例)及非POCD组(23例)。在认知功能测试的相应时间点分别采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1ra、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受体Ⅱ(TNFRⅡ)水平。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均未检测出有IL-1β和TNF-α表达。与术前比较,POCD组术后促炎因子IL-6、IL-8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抑炎因子IL-1ra、TNFRⅡ表达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非POCD组手术前后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OCD的发生与血浆中促炎因子IL-6、IL-8表达增加及抑炎因子IL-1ra、TNFRⅡ表达减少有关。
- 施丽燕徐静万燕杰
-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炎症
- 学科兴衰系于人才——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的思考
- <正>~~
- 曾因明
- 文献传递
- 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新型强心药钙增敏剂左西孟旦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在Langendorff灌注装置上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期间K-H液分别加入左西孟旦0.3μmol/L(L组)、多巴酚丁胺0.1μmol/L(D组)及无水乙醇0.6mmol/L(S组),C组为单纯K-H液。记录平衡灌注末(T1)、再灌注10min(T2)、20min(T3)、30min(T4)、60min(T5)、120min(T6)时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HR及冠脉流量(CF)。在T1、再灌注5min(T1a)、T2~T5时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各组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含量。灌注结束后,用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T2~T6时L组LVEDP、±dp/dtmax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LVDP、CF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D组HR明显快于其它三组(P<0.05)。T2~T4时D组LDH和CK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D组心肌AI和MIS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而L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与传统强心药多巴酚丁胺比较,左西孟旦更好地改善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且不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 李新巧刘金东曾因明
- 关键词: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
- 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手术切口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对术后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和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行为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物质的表达。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均可降低累积疼痛评分。左侧后爪足底切口可增加同侧脊髓背角P物质样免疫反应 (0. 6173±0. 0731,vs0. 3792±0. 0874,P<0. 01),手术前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可明显抑制P物质表达的增多(0. 3789±0. 0388,P<0. 01),手术后鞘内注射新斯的明作用较弱(0. 4982±0. 0653,P>0. 05)。结论: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P物质表达有关。
- 胡兴国钟敏曾因明
- 关键词:P物质表达鞘内注射手术切口疼痛行为抗伤害作用
- 不同剂量氯普鲁卡因腰麻行剖宫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剖宫产等短时间的手术日益增多,氯普鲁卡因作为短效的腰麻药物一直备受麻醉医师关注;文中观察不同剂量国产氯普鲁卡因腰麻下行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3组,2%氯普鲁卡因28 mg(1.4 ml)组、30 mg(1.5 ml)组、32 mg(1.6 ml)组。记录产妇痛觉阻滞的最高平面,记录腰麻前和腰麻后1、3、5、7、10、1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评价腹肌的松弛程度。结果:①痛觉阻滞最高平面均为T4,7 min均能达到最高阻滞平面。②与28 mg组相比,30 mg组和32 mg组的产妇在麻醉3、5、7min时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变化,MAP明显下降(P<0.05),伴有HR增快(P<0.05)。③术中无一例产妇诉疼痛,腹肌亦高度松弛。结论:3种剂量的氯普鲁卡因均可用于腰麻下完成剖宫产手术,但28 mg组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
- 赵新民孟勇段满林邵芹曾琼张转惠康丽周志强
- 关键词:氯普鲁卡因腰麻剖宫产血流动力学
- IL-8和IL-10在家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用间隔24h注射内毒素(LPS)制作家兔内毒素性肺损伤模型。成年雄性家兔静脉注射LPS3μgkg,24h后在机械通气下用微泵缓慢输注50μgkgLPS,待动态肺顺应性(Cdyn)下降到75%时分为两组:治疗组(n=8)静脉注射地塞米松(DEX)1mgkg;对照组(n=8)静脉注射与治疗组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动态观察不同时点血浆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将兔在地塞米松治疗后6h处死作形态学检查,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PMN计数、肺组织和BALF中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两组血浆IL8和IL10水平均在Cdyn75%时,与基础状态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血浆、肺组织、BALF中IL8水平在DEX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肺组织、BALF中IL8与IL10的比值在DEX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形态学结果表明DEX可明显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结论IL8与IL10可能参与内毒素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在Cdyn下降至75%时给予1mgkgDEX可能通过抑制IL8的产生而减轻肺损伤。
- 谢俊然郁丽娜曾因明
- 关键词: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白细胞介素-8地塞米松
- 重视奠基性工作 加速我国麻醉学科发展被引量:8
- 2007年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麻醉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改变了当时医院麻醉科“人员少、学历低、条件差、风险高、待遇薄”的状态,现今麻醉科无论在人员的数量与学历结构、工作的条件与内涵,以及医疗运转、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发生很大的变化,麻醉学科及麻醉医师的社会地位也明显提高。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抵制“浮躁”与“急功近利”之风的意识与能力,这对加速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 曾因明
- 关键词:麻醉学科学历结构社会地位麻醉医师麻醉科
-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对慢性压迫损伤大鼠痛觉过敏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5%二甲基亚砜(DMSO)(S组)、CCI+5%DMSO(C组)、CCI+U0126(ERK上游激酶抑制剂)0.2μg(U0.2组)、CCI+U01260.5μg(U0.5组)、CCI+U01261μg(U1组)、CCI+U01265μg(U5组),分别鞘内注射5%DMSO或U0126。记录注射后0.5,2,6,12,14h大鼠机械缩爪阈值(MWT)和热缩爪潜伏期(TWL)。另取50只CCI5d大鼠随机分为5组:G1、G2、G3、G4、G5组,鞘内注射U01265μg后0.5,2,6,12,24h取材,免疫组化法(n=6)和免疫印迹法(n=4)检测脊髓背角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含量。结果U0.5组给药后0.5,2,6hMWT为(12.3±2.8)g、(11.9±3.3)g、(9.5±2.7)g;U1组给药后0.5,2,6,12hMWT为(12.6±2.6)g、(13.3±3.2)g、(11.4±3.3)g、(10.5±3.7)g;U5组给药后各时点MWT分别为(14.6±1.1)g、(13.4±1.6)g、(12.3±2.8)g、(11.7±2.7)g、(10.8±2.5)g,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U0.5组0.5、2hTWL为(15.8±2.6)s、(15.8±2.4)s;U1组0.5,2,12hTWL为(17.7±3.8)s、(16.9±4.2)s、(15.6±5.3)s;U5组各时点TWL与C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G1、G2、G3组大鼠脊髓结扎侧背角浅层pERK阳性神经元细胞与CCI组(23.8±4.2)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G1组胞浆与胞核pERK1分别为(0.6±0.2)、(0.88±0.3),与CCI组(1.97±0.3)、(2.03±0.6)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G1组胞浆与胞核pERK2分别为(0.83±0.5)、(0.92±0.3),与CCI组(2.92±1.1)、(2.63±0.8)相比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背角ERK级联系统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号转导过程。
- 徐艳冰胡振华何建华曹君利张励才曾因明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脊髓
- 重视奠基性工作 加速我国麻醉学科发展
- 一、国情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大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在设施与设备、专业人员、学历结构、工作内涵以及地位待遇等方面的悬殊是不容忽视的,要着眼于整个中国的发展。二、弱势学科麻醉学科尚属发展中学科,弱势学科,如此定位认可否? 1、...
- 曾因明
- 文献传递